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个教师,原以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在学校不用家长操心,顺顺利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是孩子的成功,做父母的会感到莫大的骄傲。但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个故事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我们让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学习,学习,但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什么才是对他一生成长最重要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是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步。一、自理能力是父母、教师对孩子进行的起步教育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上的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说做饭吃饭,讲卫生,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3.
秘鲁把幼儿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对孩子的感性认识上,由此培养出了众多的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在秘鲁,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总是先问孩子当时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成人一样,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完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后,父母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父母这时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是自己错了,从而认真吸取教训。孩子和父母的互相依赖关系就是由此建立起来的。秘鲁家长很善于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而是把孩子当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秘鲁的父母认为,让孩…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所学校办得好坏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关键性问题。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当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肩负着对孩子养育和教育的重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孩子。尤其是父母的人生观、是非观、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标准、处世方法和处世原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10月,我随宝安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英国达勒姆大学学习。学校安排我住在hom estay(即在当地人家里住)。那段时间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英国人不同于中国人的家教观。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英国学习期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强烈地感受到英国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一岁多一点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拿起叉子吃饭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吃。孩子吃完了,衣服上和脸上都脏兮兮的,父母不会责备…  相似文献   

6.
高考是孩子成长中要经历的一个重大事件,作为父母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力给孩子以支持.父母自身的心态是影响孩子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心态良好,就会把乐观、自信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给他们一种积极、正面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学习.相反,如果父母心态不好,就会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对他们的学习、心理造成干扰.因此,孩子进入高三以后,父母要重视自身心态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和高考.那么,面对高考,父母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首先,父母要明确能为孩子做什么.只要父母能够清楚地知道能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什么时候提供帮助,并经常检视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及有效性,专注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然就会心平气和了.  相似文献   

7.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宝的妈妈是一个善良的人,照理说受到潜移默化的孩子也应该自然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不然,“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很需要。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1.感谢我们的孩子,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起点看到“感谢我们的孩子”,也许有人会问:我生他养他,为他付出了这么多,还要感谢他?是呀,不妨回想一下,让我们这一生感到最富足的是什么?是拥有一个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我经常告诉孩子:“你让妈妈做了一回妈妈,这种感觉真好,太谢谢你了!”是呀,生养过孩子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才会更加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才会…  相似文献   

9.
饶红群 《中国德育》2007,2(9):69-70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现代家长在教育独生子女时到底该如何去做?1.关爱而不溺爱。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除了会读书以外一无所能。很多父母完全不明白对于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为孩子把一切都准备好,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接送上学、甚至帮孩子把铅笔都削好,就是忘了最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2040年的职业环境将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涯教育呢?从规划到创造有的父母会为孩子计划好他的未来,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孩子自己做,但当他真正面临职业变化的时候,父母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该怎么办?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定一个  相似文献   

11.
应该让不同年龄的儿童都知道父母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违背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父母应考虑:①孩子充分理解约法及违背约法的后果,并具有执行约法的能力,②一旦违背约法,所负的责任应该一致,不能时而放纵时而严厉;②处理棘手问题时,父母态度要和蔼可亲,启发孩子对  相似文献   

12.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其实并不亚于学校教育。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有怎么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所起到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而且会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妈妈,作为姑姑,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孩子是一个自由的、完整的个体,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懂得如何真正地爱孩子、尊重孩子,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做这做那,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首先应当了解孩子希望做什么。我们经常会询问孩子:"你想做什么?"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去寻找答案,而是通过提问给孩子制造一个思考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思考领悟到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从孩子学会独立行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尤其是孩子到了三四岁,很是喜欢模仿父母做这做那:在父母洗衣服时,孩子往往也会拿块布片放在水里搓;当父母摘豆角时,孩子常常会蹲在旁边一起弄弄剥剥……其实,这只是孩子觉得好玩,有时还会妨碍大人做事。假如是您,会怎样办呢?请切不要不耐烦地把孩子赶走,不妨给孩子一个小盆子,洗一  相似文献   

15.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开放自我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  相似文献   

16.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学校里父母离异的单亲孩子也越来越多。在父母离婚后,这些单亲孩子的行为习惯受到了哪些影响呢?笔者曾对班级的孩子做过一个心理小测试:画全家福。一、心理分析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不少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会受  相似文献   

18.
让他独立     
《红领巾》2005,(9)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一般来说,孩子完成高中学业,不管他们是进大学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他们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绝大多数青年就离开家走上了自我奋斗的道路。让他独立  相似文献   

19.
仲原 《家庭教育》2002,(5):10-10
一个孩子怎样才能长成人?父母的物质供养固然不可缺少,吃住温饱有了保障,孩子的身体才能健康发育。但是,父母的教育更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学校老师的教育也重要。唱歌跳舞绘画,听话说话读书写字,计算思考分析,哪一样不是学校老师教的?其实,这些知识技能,全都得靠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启蒙。什么是米饭馒头,什么是锅碗瓢盆,什么是桌椅门窗,什么是太  相似文献   

20.
正Preface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平等和自由非常重要。但身为父母,为他建立起恰当的边界,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非常重要。年轻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很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太诉诸父母权威,要给孩子"自由",不能太约束他。这些出发点都非常好,但有时候或许会做过了头:没有为孩子建立起足够清晰、稳定的行为边界。不建立规则,孩子没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