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空静观是苏轼自身坎坷的经历与佛禅道玄思想相互激发而孕育出来的。空静观使苏轼高远脱俗,使其文艺创作灵活多变,打破固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文有诗性,以文入诗,以诗为词,拓展了词的题材和境界,确立豪放词风的地位,使苏轼成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
苏轼于佛学浸染极深,佛禅思想对其词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苏轼词中常含有佛理禅思,表达他人生如梦的感受以及虽处逆境却随缘自适的人生智慧;常展现出一种空灵澄澈、静寂清寒的禅境.  相似文献   

3.
元祐时期,词学、佛禅同得繁盛发展,佛禅对词产生多方面影响.语言层面表现为:以佛语禅句入词;大量使用口语俗语甚至恶俗秽滥语;运用禅宗句式和语言方式;翻案创新.意义层面,表现为化用佛禅思想、意象、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情感,如牧牛、散花意象,人生如梦思想,返本归心、明心见性的参悟体验和精神境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还有一些词通首阐述佛理禅趣,以词说佛说禅.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词坛,此期词人为改善词的生存环境,还主动与禅交锋,留下了一些表现机锋的词作,显现出佛禅与词关系的生动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文、书、画领域均为卓然大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苏轼对后代很有影响。本文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入手,浅析了苏轼超然自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以及贬谪生涯对其性格和创作的影响。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进取转而压抑苦闷又力求超脱自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本文也从美学的角度解析了苏轼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5.
高慎涛  冯阳 《天中学刊》2005,20(6):101-102
王维与佛禅有密切关系,其思想多受佛禅影响,并留下许多禅诗。对王维的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佛禅思想的评价、禅诗的品衡以及画与禅的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姚莹 《文教资料》2012,(26):104-106
王安石词作较少且精品不多,但在北宋词史上却有特殊意义。他有意识地以诗为词,融诗入词,将原本只属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引入词的创作中,开拓了词境,打破了诗词的严格分界,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为苏轼的"以诗为词"提供了铺垫和准备。王安石是北宋初中期"以诗为词"、诗词合流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参与人物。  相似文献   

7.
<正>一."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相似文献   

8.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9.
夏文先 《现代语文》2006,(12):31-33
苏轼的思想“宏博通达”,复杂多变,儒、释、道三家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对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进则孔门之道,退则老庄佛禅,三时有交织,难以明辨,且不同程度地呈现在他的社会生活及创作实践中。比较明显的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三游赤壁所作的三篇诗,较明晰地反映了他思想流变的这一过程,即由主“儒”思想向主“道”思想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佛禅缔缘甚深。这种因缘对其思想及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其生平思想和诗文,从视人生如梦、唯脱略身心的悟者情怀,随缘放达、任性逍遥的居士形象,清旷无尘、静谧空寂的苏词境界等三方面探讨其词作呈现的佛禅风神。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受苏轼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苏门四学士都有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他们"以文字为词、以才学为词、以议论为词"的创作观上.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与佛禅缔缘甚深.这种因缘对其思想及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其生平思想和诗文,从视人生如梦、唯脱略身心的悟者情怀,随缘放达、任性逍遥的居士形象,清旷无尘、静谧空寂的苏词境界等三方面探讨其词作呈现的佛禅风神.  相似文献   

14.
《碧鸡漫志》是南宋词学家王灼的词论著作,反映了王灼具有时代特色的词学思想倾向。他借鉴了儒家诗学思想,延续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点,打破了诗词的文体隔阂,使词体摆脱了"词媚"的束缚,构建出以词体历史、创作论、鉴赏论和作用四者为内容的词学思想,反映了王灼和当时南宋文人们重经济、重教化的词学倾向。  相似文献   

15.
对陶渊明的推崇与苏轼词的士大夫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以诗为词”完成了词体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彻底转变,使词真正成为陶冶士大夫情怀,显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文学载体.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端推崇陶渊明的第一人,理解苏轼的尊陶思想有利于我们去窥视苏轼词中的“士大夫精神”,加深对苏轼在词史上地位的认识.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集中体现在他给弟弟苏辙的信——《与子由书》中.在这封信里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不仅如此,苏轼还对陶渊明诗——追和,得诗一百二十四首.在词体创作中也有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哨遍》(为米折腰),表现出了对陶渊明如痴如狂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佛禅     
苏轼是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宋代特有的社会氛围培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精英。本文着重探讨苏轼与佛禅的关系,即苏轼学禅的原因、历史,佛禅对苏轼的影响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的,而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承传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创作的女性词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闺怨词、赠妓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大类型。在词的发展历史中,苏轼女性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女性词创作的传统,取得了新的超越和成就,其悼亡词和寄内词更是另辟蹊径,实践了他倡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司空图对于"豪放"定义的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对于"豪放"的定位更多集中于创作时的一种自由、充沛、郁勃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作品的风格反映。另外,豪放词的出现除去创作观的影响和对前人的继承以外,还包括以下原因的共同导向:一是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蜀地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想是苏轼的创作出豪放词的内因,表现在《东坡易传》中则是对于现实的达观态度。二是"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在被贬黄州以后,苏轼开始对人生的意义重新进行反思,这个时期的作品多是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一种超然豁达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9.
以往在“以诗为词”的探讨中虽然涉及到了苏词和唐诗的关系,但局限于其豪放词与盛唐诗的联系,关未就此展开苏词与唐诗关系的全面考察。苏轼词和唐诗的关系可以由中晚唐诗追寻到盛唐诗。就其与中晚唐诗的关系而言,集中在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提供字面采择,更因其寄托了身世之感;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读对苏轼豪放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婉约词。此外,苏词还以唐诗为中介接受了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苏门四学士中的一员,晁补之的词追随苏轼词风,受到苏轼词的较大影响,呈现出以诗为词的特点。具体来讲,一方面是题材内容的以诗为词,包括贬谪之苦情、归隐之幽情和伉俪之深情等,另一方面是表现手法的以诗为词,包括典故、题序的运用和化用前人诗句入词等。晁补之词的以诗为词也是革新词体的具体实践,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