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释此首绝句为贾至《春思二首》之一。历乱:经过了混乱。此处是指桃花经过了凋谢的混乱期,而李花接着开了。点睛之笔“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风不是为吹去我心中的愁绪而吹来吹去的,明媚的春天未增添些许快乐,反而勾起我更多的遗恨和悲伤。心情好时有心赏景,心绪不好则不但无心赏景,反而睹物伤情。导读草色青青,柳芽嫩黄,桃花开过,李花又香。可美景春色也改变不了恨、愁的心情,见出心中积淤于太多太多的悲苦。春思@贾至  相似文献   

2.
<正>李煜、李清照都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选进中学语文教材的《虞美人》与《声声慢》两首慢词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首先,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词都抒发了一种让人难以承载的"愁"。李煜抒发的是一种亡国之恨、故园之思,李清照抒发的是一种丧夫之痛、身世之悲,当然也含有亡国恨。而且这种"愁"都在作品中直接表白,毫不含混。一个形象地比喻成"一江春水向东流",一  相似文献   

3.
打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画卷,其中不乏有抒写愁情的典范: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妙!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镜中哀鬓已先斑”,将国愁、家恨融为一体,妙!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不久,其夫遽然病逝,亡国之痛、丧偶之悲给了她以沉重的感情负担,如何渲泄和抒写心中的愁情,《声声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秦词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多愁善感的知识分子的哀鸣,较之同时代的词人,“愁“、“恨“在其词集里最为突出。表现有二:(一)后期的词愁肠百结,幽恨重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悲剧。(二)分析早期相思离别之作,可知秦词“愁“、“恨“由来之久。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把“愁”作为主调 ,谱写着千百年来令人潸然泪下的愁歌。有“惜春愁国” ;也有“相思愁爱” ;更有“愁己悲国”。在“愁”的同时 ,流露着忧国忧民的豪迈之气。这种闲愁别恨伴随了她一生 ,为世人传诵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落魄居士,大都容易感时伤世,悲愁叹苦,对愁情苦恨的惨淡抒发成为他们诗词创作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正是他们或国破家亡,或英雄失意,或离愁别恨,或悲愁叹老等等原因,才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愁"情飞扬、多姿多彩的瑰丽篇章.古人巧用比喻来写愁,抒发感慨.  相似文献   

7.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集》中一篇相当重要的作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作品到底写于何时何地,写的是何地发生的事,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柳集的各种旧版本,原文大都书作“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北宋苏轼据此在《刘丑厮诗》中云:“此可名区寄,追配郴之荛。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可见最古的版本无疑是作“郴州”,那么文章写的当然被理解为在郴州发生的事。又由于郴州地近水州,因而必然又被人理解为作者在永州时作。南宋韩醇首先提出:“其文曰桂部从事为余言之,当在柳州作。”按其语意却是认为写柳州发生的事。明末的《文苑》刻本径将“郴”改为“柳”,未加说明。清初陈景云《柳河东集点勘》指出:“区寄事既闻之桂部从事,而区寄乃郴州荛牧儿,郴系潭部属郡,非桂所部。又《传》言‘州白大府’,‘刺吏颜证奇之’。据《旧史》颜证以贞元二十年除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则州所白大府,盖桂管非潭部也。‘郴’当从《文苑》作‘柳’。”  相似文献   

8.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相似文献   

9.
在灿若星河的古诗词中,保留着大量抒愁写恨的文字,或国愁家恨,或情愁离恨,其中有一些至今仍流传不衰,成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这些文字之所以能在时间的淘洗中熠熠生辉,不仅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细腻最深沉厚重的情绪,更因为它们借助了高超的表达技巧,使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直观,从而引起读者强  相似文献   

10.
一、似贬实褒《红楼梦》用《西江月》来写贾宝玉,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  相似文献   

11.
秦观词作中充溢着"愁"、"恨"等字眼,它们契合了人们在审美心理上的主要特征———"距离产生美",同时也满足了人的自我确证的深层心理需要。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显明越好。秦观词中扑面而来的"愁"情很好地表现了人类心理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开设“宋词鉴赏”课,心灵浸润在一片“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境中.宋代词人用生花妙笔,浸蘸着心中的万千愁绪,或赋情于景或寓情于事,将一个忧伤却又难以捉摸的“愁”字写得异彩纷呈、摇曳多姿.宋词中以奇思巧喻描绘愁绪的精言妙语比比皆是,现择例类析.一、愁绪如“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之多,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之长,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作者借用“一江春水”把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的恨表达得富有深度和力度.又如秦观《江城子》:“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相似文献   

13.
鹧鸪天     
一夜西风古渡头,红莲落尽使人愁。无心再续《西洲曲》,有恨还登舴艋(ze meng)舟。残月堕。晓烟浮,一声欸(ai)乃入中流。幽怀不肯同零落,却向沧波弄素秋。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落魄居士,大都容易感时伤世,悲愁叹苦,愁情苦恨地惨淡抒发成为他们诗词创作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正是他们或国破家亡,或英雄失意,或离愁别恨……才铸就了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5.
郴州是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郴”字始于《史记》“项羽徙义帝于郴”的记载。但郴州与秦朝以及楚国的古苍梧郡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辛弃疾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相似文献   

17.
《郴行录》是宋人张舜民元丰六年赴任监郴州酒税时所撰日记体游记,从游记文学和文献学的角度看,都有极高的价值。今存《郴行录》六十八条中条目失序和不可解之处甚多,但只要对文中所涉时间、地点加以考证,仍可清晰地梳理出张舜民赴任历时及路线。将《郴行录》和宋人其他此类游记捉置一处,则反映出宋代的制度文化及士大夫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8.
王大翠 《学语文》2015,(2):63-64
《踏莎行·郴州旅舍》情感发展跌宕起伏,词义朦胧、含蓄蕴藉。其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句富有多重意蕴:无端天问看似无理却有情;以郴江、郴山作喻,分别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对朝廷是非不分的愤懑、政治斗争中无法中立的无奈和无怨无悔的师生情等丰富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正>诗是诗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抒情,看到一首诗词,我们首先找到直接体现情感字眼的字词。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愁"、岳飞《满江红》中的"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黯乡魂"。然后追问哪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这些感情,产生这些感情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诗词没有这样直接的情感显示词语,我们需要抓景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之中,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本文试以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词作来解析她的“愁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