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借物抒情,造形于心,它的出现及其理论的提出正是中国人文主义传统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文人画不求形近,重意似,追求笔墨的意蕴,注重以心拟理,发臆抒情,讲究诗书画印合璧,学养深厚才能言之有物,画面格调才能高雅。文章介绍了文人画的源流,又从画与诗的关系;诗书画印的契合之美;文人画家的品德和修养以及文人画家的情怀这四方面具体阐述了文人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在绘画实践上以推重笔墨形式之美而独树一帜,其“古雅娟秀、气韵超然”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明末及以后的中国绘画朝笔墨形式发展。董其昌一方面将书法艺术之笔法巧妙地融入到绘画中,生发出刚柔、苍秀、道媚、生熟、巧拙兼具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古人善作自然丘壑并以此为审美标准的美学观移位于笔墨,诠释创作者的情感精神,辩证地区别出自然真实与艺术真实。董其昌的作品虽不求形似,以意取之,却能以笔墨之趣表现出自然大象之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6.
"游"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人格力量以及审美情操之间的一个中介,艺术的魅力也全在一个"游"字上.游则动,动则灵,则有生命力,中国艺术的最本质的因素就在于表现人的生命精神、哲学精神.正是在"游"这种美感心态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渊源下,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才那么韵味无穷,那么轻松、自然、豪放."观万象达于心而后立象","游心"于笔墨,表现出来的才是画家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而笔墨之得失,亦本乎于"游"."笔墨当随时代",然观乎笔墨之现状,觉得确实令现代人深思.现代中国画出新,关键在于一种全新的理解,解释和实践!当以"游"之,游则动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林文月与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语言艺术上的比较得出几点想法:1、自然之美是"物哀"触物感动之心的基础。2、《源》之"幽玄",是一种接触自然风物时普遍流露出的风雅品性,表现了一种自然的、孤独的生命状态之美。3、"知物哀"的主题贯穿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 ,距今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民族绘画史中 ,占有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山水画之美 ,美在笔墨 ,美在诗情画意 ,美在意境 ,当我们探索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观念及技法形式的历史演化脉络 ,不能不感叹其内涵之丰富 ,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笔墨运刚的极致,在传统山水画中即谓集大成。线条勾勒与墨色渲染呈现形式之美而又体现出有深邃意味的情境,是绘画者努力追寻的最高艺术境界。但在目前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以程式化的笔墨表达某种概念,或为笔墨而丢失笔墨意趣,或注重再现性的真实而丧失气韵意境等,此类现象是非常之多的。看刘玉璞先生的画,或觉画面整体有很好的笔墨气象,或觉有比较生动的情趣,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 ,孟浩然寄情山水 ,关注田园 ,并与之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清幽境界。在他纯粹意义上的山水诗中 ,他以清淡、平和之心 ,写清新、自然之物 ,从而形成了清淡之辞与隽永之味相渗而成的情韵美、清旷之情与清谧之景交融的意境美 ,构成了其“清诗句句尽堪传”的“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散文的情感美,当代著名散文家贾平凹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中国散文的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这说明真情实感是散文美的根基。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善的美的情感,只有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时,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美学共振和情感交流。张晓风对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始终怀有虔诚的敬慕情怀,对亲人师友,对人世间一切善良的人们,她都有一颗博爱之心,因此她笔下的自然风物才有情有意,充满灵性,她笔下的人和事才有声有色,真挚感人。1.对自然的热爱与虔诚。张晓风的散文中,对自然万物的抒写占据颇多笔墨。她的创…  相似文献   

13.
画画需要有真情,没有真情,就没有艺术,一切动人之作,无不是绘画者对于生活的真情流露。清代画家戴熙谈创作感受道:"画当形为心役,不当心为形役。天和饱畅,偶见倪端,如风过花香,水定月湛,不能自己。起而捉之,庶几境象独超,笔墨俱化矣。"可见"不能自己"其笔墨受之于心,为"心"所指挥。只会玩弄笔墨,不知表现情感的重要性,必为笔墨所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一个"诗"的国度,"诗"以其独特的文学样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诗"是情与景的融合,是人间世相的返照,是"心"与物的对话。本文就从诗境之营造、情趣与意象、诗无穷的言外之意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诗的无限之美。  相似文献   

15.
学好中国山水画,需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联系起来.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最基本手段,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创作状景抒情、借物写心、讲究笔墨、意法化一.  相似文献   

16.
在动、静两种美的形态中,中华民族首要的依然是欣赏动态之美;静态之美每每是作为动态之美的衬托与补充;就中国艺术而言,其表现方式则更多地讲求动静结合;是为动静在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之美,关于中国画的用笔与用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古至今已有许多。笔墨两个字的含义已经不仅是工具的名称,它已成为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该文通过对中国画宏观概念的梳理与认识以及自己的艺术实践,重点探讨了用笔与用墨的表现手法。从中不难看出,学习中国画先要学会怎样用笔和用墨,笔墨所具备的独特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朱耷号八大山人,是清代的山水花鸟画家。他所创造的作品有构图奇、形象简、笔墨精、意蕴深等的特色。通过对朱耷代表作品的分析,可以把朱耷的笔墨语言特点总结概括为造型美、用笔美、节奏韵律美这三大点。朱耷以其绘画艺术所展现的独有的笔墨语言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朱耷号八大山人,是清代的山水花鸟画家。他所创造的作品有构图奇、形象简、笔墨精、意蕴深等的特色。通过对朱耷代表作品的分析,可以把朱耷的笔墨语言特点总结概括为造型美、用笔美、节奏韵律美这三大点。朱耷以其绘画艺术所展现的独有的笔墨语言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封三娘》是《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多的描写女性间同性爱的故事,尽管涉及禁忌,作者的笔墨却丝毫不涉淫邪,反而纯美深情,因为这故事在作者笔下,呈现出三种别样的美:纯情之美、无私之美、爱美之美。作者不单是在写同性之爱,更是在写爱本身、人性本身,透过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人性中深沉的爱和动人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