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会品读句子,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学习品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一、从关键词语品读句子例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苏州园林》)例1中,作者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标本”,因其是标本,各地园林都受它的影响,所以“标本”即为理解此句的关键词语。“标本”一词的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例句中,指为人们观摩取法的样本。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它前后的修饰补充词语都是…  相似文献   

2.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学会品读句子。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品读,角度多了,理解才能逐渐深透,品读多了,阅读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品读句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到过”就身临其境,有了发言权。]其它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到过苏州园林,也到过其它园林,对此就有鉴别,就能分出高下。]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点出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概括精确。]各地园林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由“影响”可见“标本”  相似文献   

4.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①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相似文献   

5.
<正>苏州园林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更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序,更是一篇情文并茂、趣味盎然、别具魅力的说明文,是说明文中的精品、经典,文中的美点很多。叶圣陶说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化用一句,阅读《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审美感悟是"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6.
欣赏阳光     
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题型:“阅读下面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等等,透过字面,揣摩命题者用意,不难发现这样一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2006年武汉市语文中考说明也依然把“词句理解”列入现代文阅读考查范畴。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们亟需培养学生结合文本理解句子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面对这类句子理解题型无从下手,不知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7.
苏州园林以其巧夺天工的构造,匠心独运的设计,成为园林的典范,如果说外在的构造是苏州园林的生命体,那么园林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就是其灵魂,是其屹立在园林界之首的关键所在,也增添了其科学的内涵,苏州园林所蕴含的自然观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主要从因地制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伦理角度探讨了苏州园林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及这一自然观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课本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有一个句子:“设计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有一位年轻的语教师问我:“句子中的‘各各’是什么意思?换成‘个个’或‘各个’行不行?”问题问得好。  相似文献   

9.
有诗曰“春城无处不飞花”,教材其实就是师生面前的一座春城,只要“盘”得好,就会春光常在,春花常开。就拿“信息”一词来说,我们原来很少想到它与阅读教学有关,而现在它却是我们的“满眼风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这些话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着眼于“捕捉与处理重要信息”。看下面九个句子,它们浓缩了课文精华,不就是《苏州园林》的全息内容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题型:“阅读下面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等等,透过字面,揣摩命题者用意,不难发现这样一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2006年武汉市语文中考说明也依然把“词句理解”列入现代文阅读考查范畴。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们亟需培养学生结合文本理解句子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面对这类句子理解题型无从下手,不知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去理解。下面就这个问题,笔者将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应对的策略,希望能对中学生们有帮助。一…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有大大小小六十多座园林,可你知道苏州园林中建筑最多的园林是哪一座吗?苏州园林当中,建筑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园林当数留园。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是当时大臣徐泰时宅院的东园。到了清代,园子辗转到了书画家刘恕的手中,  相似文献   

12.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其高超的建造艺术为世人所称叹。苏州园林的艺术性可以以中国画之"三远"构图方法进行艺术审美,符合中国画之"三远"境界。以"三远"境界来欣赏《苏州园林》,是对《苏州园林》进行美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崔建红 《语文知识》2016,(21):65-67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文艺性说明文。叶圣陶先生从"游览者"的角度写苏州园林,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家乡园林的共同特点。如果读者要从文字层面了解苏州园林,那么,这篇课文就是一把钥匙,借助它读者可以较好地领略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写作能力是在阅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要学会写作,就必须先多读别人的文章,不断积累句子,感悟写作方法,丰富知识内涵,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把自习课定为阅读课,并在阅读课上交流自己读到的好作品,这样能够引起共鸣,激发强烈的读书欲望。结合阅读课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常用的写作知识,可以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少走弯路,提高实践效果。让学生多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们在与文本的交流中,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对优秀课文开展"三度"品读,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6.
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地方文化代表享誉中外。金鸡湖学校通过探寻和挖掘苏州园林建筑的审美特点和文化传承角度,整合苏州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和藏书票制作技艺,形成园林藏书票特色模块课程。园林藏书票特色模块课程是美术课程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词语句子阅读银川市郊区掌政小学胡新芳根据多年来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我认识到让学生读懂每一句话,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因此,大纲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这种阅读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学生要想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8.
何林源 《中学文科》2009,(15):96-96
苏州园林的设计,无论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塘的配合,还是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都可谓是匠心独具。设计者和匠师们如此追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无怪乎叶老先生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相似文献   

19.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从四方面谈谈"品读"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生的阅读课越来越重视品读.通过品读,小学生得到了汉语言功底的培养,也读出隐藏在课文中的深层次的意思,同时通过品读训练,也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乐趣.下面是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