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列宁作为第一位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对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内容和具体途径作了初步探讨,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列宁作为第一位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对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内容和具体途径作了初步探讨,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就“为什么不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在两种制度国家处于政治对抗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是否可能?”在学习利用资本主义过程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以及可能产生的危险”等问题,介绍列宁关于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也了解学习列宁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体系。毛泽东在50年代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思想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与发展,表现在:优先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社会主义也有商品生产和交换;对待国家资本主义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方面。基于新的历史条件,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必须继承、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列宁十分重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阐述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实践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进程和全球共产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做出精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构想。列宁立足于俄国实际 ,探索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深刻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和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列宁所论证的。列宁依据这一规律得出了无产阶级可以在帝国主义阵线最薄弱的一环突破而取得革命胜利的科学结论,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学说。列宁对于这一规律的论证以及由此得出的科学结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列宁的这一光辉思想照耀下,大大推进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具有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商品经济在社会经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找到了无产阶级国家与千百万小农之间联系的纽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商品货币关系,把商业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列宁高度重视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总之,列宁探索到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权可以而且有必要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列宁这一理论,并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取得了巨大成绩。邓小平同志把列宁、毛泽东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发展到了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资本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列宁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膊,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而且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别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重新学习列宁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学说,对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利用资产阶级专家来重耕土壤,使这土壤绝对不能再生出任何资产阶级的这种时代已经来到……”,应当改变对敌人的斗争方法,即应把管理的方法摆在首位来代替镇压的方法,要利用资产阶级的专家,学会遵守优良的劳动纪律和极高的劳动技术。他说:“没有具备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继承和发展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产义的基本矛盾中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并勾画了未来社会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特征;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思想,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是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列宁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具体体现在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发展、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等,列宁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及恩格斯逝世前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反思,伯恩施坦以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的发展完善为基点,力图修正无产阶级原有的斗争方式以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列宁在总结资本主义发展形势的同时批驳了伯恩施坦的这一理论,并结合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探索出一条东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理论。二人对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探索反映出当时东西方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看法,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发。  相似文献   

15.
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包括利用资本主义在内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在此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造,为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建成准备必要条件。这条道路显示出对责本主义“以剥夺农民为基础”的血和泪的过程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列宁并不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盐然性与道路多样性的统一,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绚丽多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曾预言,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的,但现实的社会主义都建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列宁率先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农村为突破口的思想。邓小平从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利用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一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要不断进行改革,认识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论粮食税》这一经典著作中,指明国家资本主义是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阐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性质、形式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资本主义。今天,深刻认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从本质上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实践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策略原则。列宁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方法和内容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