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说序跋是研究小说理论的重要形式,文中选取了明清阶段的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明清学者的小说序跋中小说概念和小说特点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目录学定义和散文体叙事学定义,从小说类属与小说定义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本体观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会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创作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4.
"人情小说"可细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三种类型,而世情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主流,以描摹世态人情见长,其最重要特征劝世性其实就是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世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繁荣、晚清的短暂中兴和现当代的再度兴盛的演变过程,现当代的高雅小说可看作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不断升级版,凸显了世情小说永恒的活力与魅力。世情小说不愧为小说大家族的中流砥柱,大力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民初小说不等于南社小说,但是在民初小说家中,南社拥有半壁江山。南社成员的小说创作在小说内容上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宣扬改良礼教,在情与理之间徘徊;在小说形式上引进西方小说的日记体、书信体等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显示了中国小说由外部描写向表现内心世界的转变。从而为五四新文学的问世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6.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说家,劳伦斯对小说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他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同时,他还以散文的形式论述自己的小说观。在他的散文中,劳伦斯对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情感及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劳伦斯的小说和散文为依据,对他的小说观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天命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特有的主题、结构和形式,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主要从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阐释天命小说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分析天命小说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在其专著《小说修辞研究》中提出了系统的小说修辞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接受了布斯的小说修辞理论的构架,但对布斯的小说叙事理论的偏颇作了一些修正,认为他的小说修辞理论主要建立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范畴之上,对现代主义小说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较为全面地提出小说理论的小说理论家。在其“三言”的三篇序言里,分别提出了小说功用观:重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小说发展观:总结了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历程,并指出了通俗小说起源于话本艺术;小说创作观:小说创作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并提到了小说创作题材的来源问题,指出小说创作要遵循通俗的原则;小说批评观:评价小说创作要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中去评价,不能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左传》叙事方式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第一,受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时间观念的影响;第二,受《春秋》编年体例的直接影响;第三,受史官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发现学习”理论在卢梭的《爱弥儿》中已经有所体现,由于其倡导的崇尚自然、赞美情感、适应人性的教育宗旨以及优美流畅的写作手法,使得他对“发现学习”的论述闪现着浪漫主义的光辉,其中二者的相融集中体现在“人的发展”中。在我国当代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的时候,卢梭“发现学习”理论中的浪漫主义情怀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白和李贺同为浪漫主义诗人,同样以《将进酒》为题做诗,但由于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之不同,两人在思想和艺术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窥见"诗仙"与"诗鬼"诗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托尔斯泰小说叙事艺术的博大精深。认为用特定的"词语"来贯彻作者的艺术主张,塑造人物形象,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中的突出特点。分析了在"词语"叙事中,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感染力的三个条件,即感情的独特性、人物形象的清晰性和小说文本的真诚度,从而达到了实践性的贯彻与强烈的审美展示。  相似文献   

16.
《寂静的房子》出版于1983年,是奥尔罕.帕慕克的第二部小说作品。小说创作在传统的内聚焦叙事上有所创新。既采用了多个角色均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叙事盲点,突破叙事限知的方式,又运用多种技术手法点明频繁变换的第一人称所指,引领读者阅读,显得颇为"超现代化"。是作家创作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换的一部重要阶段性作品。  相似文献   

17.
梅卓的小说集《麝香之爱》在当代文坛是独特的。本文主要从忧伤淡雅、浪漫诗意的格调,纯粹唯美的古典悲剧爱情,纯正的藏文化特质及时尚感染下的藏人的真实生活,自然不着痕迹的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阐释,通过以上层面来挖掘《麝香之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伤逝》是“东方伟大的叙事诗”,是鲁迅先生独特艺术的杰作。本文试从叙事学理论,即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三方面,对《伤逝》散文化、诗化的抒情小说文体予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9.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众多研究《棋王》的评论中,《棋王》的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鲜有人论及。根据赵毅街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提出的叙述分层理论,认为《棋王》存在“一主三次”的叙述分层。分层的叙述学功用就是共同完成阐释《棋王》的文本价值——“文化寻根”的叙述任务。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艺术地传达了“零余者”对异性爱的浪漫想像。形成了一种冷静的理性抒情风格和特殊的浪漫主义特征。以超常的主题视域及独特的艺术追求。表现了一种民族主义的文化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