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诗人王士祯,对李白推崇的同时,并颂扬其“一生低首谢宜城”(《论诗绝句》)。从李白现存的带有仰慕“谢宣城”(即谢朓)的诗篇中,的确可以看出其“低首”的诗句。然而,透过那些“低首”的诗句,则可以看到李白时刻不忘追踪目标,研习诗艺,提升并超越自我的“昂首”意识。  相似文献   

2.
清初诗人王七祯,对李白推崇的同时,并颂扬其“一生低首谢宣城”(《论诗绝句》)。从李白现存的带有仰慕“谢宣城”(即谢朓)的诗篇中,的确可以看出其“低首”的诗句。然而,透过那些“低首”的诗句.则可以看到李白时刻不忘追踪目标,研习诗艺,提升并超越自我的“昂首”意识.  相似文献   

3.
早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并将文章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文学现象,的确普遍存在于历代作品中,窥其作品,可知其人心性。诗歌自然也不例外,及至大唐。可以诗取仕,诗歌地位可谓至高.唐之帝王们自然也留下不少诗篇。“气”质竞为不同.略谈之。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从文学创作角度看,曹丕“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而主张“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或如近代  相似文献   

5.
“文以气为主。”那么好文章究竟应有哪些“气”呢?又怎样为之充“气”呢? 一、引经据典,引出“底气”作文中如能引经据典,文章就会显得很有品位,以至让人惊叹于你的“底蕴”,折服于你的“底气”,从而获得高分。请看2003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杂》的一片段: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歌与陶诗的关系,很少有人论及。其实陶渊明对李白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在李白的《古风》中,那些直接暴露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诗篇,与陶渊明《饮酒》对现实的强烈批判极为相似。李白某些闲适隐逸的诗篇,不仅化用陶诗词句,甚至化用整首诗的意境。李白的某些五律和短小乐府风格淡远,亦有陶诗的影响在。李白对陶诗的神髓深有体会,又善于兴会属辞,因而他对陶诗的学习能做到神龙无迹。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当我们一说到汉语是伟大的、是一种具有高度文明价值的语言时,人们马上会举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为例,甚至不用举例,这些精美的的诗句就会自动浮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已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成为我们的审美尺度。所以德国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总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  相似文献   

8.
李白现存九百多首诗篇中,以妇女为题材的诗篇,占了相当的比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是受压迫最深的,他们处于附庸的地位,一切听命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无法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这就不知道造就了多少人间悲剧。李白,一个热切关怀人民,有着相当浓厚平民气息的诗人,用他大量的诗篇,反映了妇女们的悲惨命运,写出了她们的痛苦、悲愁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咏夏诗话     
在我国辉煌灿烂的化宝库中,古诗是一颗绮丽夺目的明珠,而历代诗人吟咏风景的优秀诗篇则是古代诗中的精彩部分之一。这些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写景名篇,一代一代地为人们所传诵,显示出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下面采撷几首咏夏名诗,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他以独特的成就,把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许多优秀诗篇,不但在中国人民中脍炙人口,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将他的优秀诗篇精选出来,汇为一编,供青年人阅读,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燕赵——《诗经》流传和研究的故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古老的文人荟萃之地、诗歌流传之邦。我们还可以追溯更为久远。两千五百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诗经》中的那些优美的乐曲,动人的诗篇,最初就产生和飘荡在燕赵大地之上,成为我们民族的艺术宝藏,并且一代又一代地激起不息的回响。《国风》中的《邶风》和鄘风》、《卫风》中的部分诗篇,是现存最古老的黄河以  相似文献   

12.
《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风格鲜明,传诵千古。为能更好地理解诗篇,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心态。而且不能简单地就诗学诗,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咏酒诗篇及酒化,对学生进行“诗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以抒情见长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优秀抒情作品,所抒写的虽然是一已之情,但却包含了深广的社会内容。客观世界的面貌,映照在诗人的主观感情世界之中。这一点,形成了李白诗歌反映现实的主要特征。然而,李白诗歌的通向现实并非只此一途。他也有一部分直接观照现实,描写现实、评论现实的诗篇,其内容和创作方法,均接近通常所说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余卫东 《学语文》2006,(3):34-3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见卷首)所创造的神奇梦幻的意境,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倾倒。纵观这首浪漫主义诗篇,从诸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神来之笔中。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诗篇中那瑰丽多彩的梦境更是活化了诗人奋力抗争、昂扬向上的诗情。  相似文献   

15.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即文讲文气。我们夸奖一个人也常说精气神十足,人也讲“人气”。学校也要营造气场,重要的是大气、静气与灵气。  相似文献   

16.
以李白的歌行体诗篇为例,探究其诗歌“雄”“逸”的审美特征。“雄”的审美范畴主要是从李白歌行体的内容、句式、意象及营造的神仙境等进行分析,“逸”的审美范畴则从诗歌抒发的流畅自然和透彻真实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李白诗歌“雄逸”之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李白《将进酒》这首诗,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劝酒歌”,也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能入选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对高三学生来说实乃一件幸事。“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咏酒的诗篇最能展现他的个性。我们正可以通过对《将进酒》的赏析,来感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叶燮的“胸襟以为基”与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有着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曹氏所言之“气”的内涵不可能仅是对作者某几个方面素质的片面强调,而是对其综合心智结构的高度概括。叶燮与曹丕虽有一论纯粹之诗一论广义之文的区别,但在强调作者主观因素这一点上却如出一辙,他所推重的“胸襟”也正是一个兼括了“才、胆、识、力”与道德品性、世界观等因素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刘洁 《文学教育(上)》2014,(13):134-135
号称“醉仙”的李白一生最爱的东西有两样:酒与诗。诗人有不少弥漫着酒香的诗篇,本文就“酒”意象与李白诗中清新自然与豪放洒脱这两种不同风格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教材版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读古诗 1.李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你们学过他写的哪些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