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S=v_0t+1/2at~2及v_t=v_0+at这两个公式,可以推导出一个用v_t、t、a表示s的公式。 s=v_0t+1/2at~2=(v_0-at)t+1/2at~2=v_tt-at~2+1/2at~2=v_tt-1/2at~2 s=v_tt-1/2at~2这个公式,对求解某些物理量较方便,有人建议将它列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公式之列。在末速度等于零这一类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交通工具减速到停止等,若已知运动的加速度及运动经历  相似文献   

2.
直线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主要有五个公式:v_t=v_0 at(速度公式),s=v_0t 1/2at~2(位移公式),s=v_tt-1/2at~2(导出公式),s=(v_0 v_t)/2t("面积"公式),v_t~2-v_0~2=2as(推论).这五个公式共涉及到五个物理量:初速度v_0、末速度v_t、位移s、时间t、加速度a.而每个公式都刚好缺少一个物理  相似文献   

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公式=(v_0 v_t)/2,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末速度,v为平均速度。用好此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许多问题可化繁为简,快速准确作出解答。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逆向思维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1=v0 at,位移公式s=v0t 1/2at2,以及重要推论v2t-v20=2as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基本的公式.一般来说,利用这三个基本公式可以求解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以上公式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中各缺一个,解题时,题目中不要求或不涉及哪个物理量,就选用缺这个物理量的公式,这样可少走弯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如果物体不是做单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是做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相反,此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把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处理,将各物理量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这样解题比分段考虑方便.  相似文献   

5.
<正>公式v=vt/2是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时遵循的一条重要推论,这个公式不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图1所示,在仰角为α的雪坡上举行跳台滑雪比赛,运动员从高处滑下,能在O点借助于器材以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速度v_0起跳,最后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有下列两个特殊的关系:(1)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即(?)=1/2(v_0 v_t)。(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_中=v×(t/2)。在求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习题时,若能巧妙地运用上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公式s=(v0+vt)t/2,需注意以下几点:(1)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对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般地,平均速度并不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核心公式有两个: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t=v0+at以及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x=v0t+1/2at2.有了这两个基本公式,就可以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其他公式.比如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t2-v02=2ax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t+v0)/2=vt/2.这些规律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和时间t这五个量的关系.具体应用过程中,一般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  相似文献   

9.
物理科     
例一:有物自一足够长斜面匀减速上升,由A向B运动,AB长30米。此物在A点初速率为5米/秒,加速度的大小为0.4米/秒~2,求物体由A至B用多少时间?[评析]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_0=5米/秒,其方向为沿斜面向上,加速度为0.4米/秒~2,方向沿斜面向下,与v_0反向,若取v_0的方向为正向,则a的方向为负向。AB长30米,由A至B,位移沿斜面向上并为正向。将题目所给条件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_t=v_0+at,s=v_0t+(1/2)at~2。得30=5t-(1/2)×0.4at~2,解此式得t=15秒和t=10秒,这是因为当位移为30米时,t=10秒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必修课物理教材中,讲述了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s/t,并且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v_0+v_t)/2(其中v_0和v_t分别是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学生在学习中也只掌握到会运用这两个式子直接求出有关物理量,很少会灵活运用平均速度这个工具,下面列举3例。  相似文献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思路与本章涉及的许多方法举例解析。1基本公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s=v0t+21at2,以及重要推论vt2-v02=2as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基本的公式。以上三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各物理量的正、负号与选定的正方向有关。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并不绝对。凡与规定正方向同向的量都为正值,反向的量都为负值。要想迅速准确地解题,就必须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明相关位置和所涉及物理量,明确哪些量…  相似文献   

12.
朱武 《中学理科》2006,(1):28-2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基本公式是:s=υ0t+1/2at^2,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非常有用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3.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其题型灵活多变,解题途经、解题方法也较多,下面介绍几种解题技巧。1常规解题技巧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共有s、vt、v0、a、t五个物理量。由其基本公式(1)加速度定义式:a=vt-v0t;(2)速度公式:vt=v0 at;(3)位移公式:s=v0t 12at2;(4)常用推导公式:速度——位移公式:2as=v2t-v20。可知,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两个量。因此,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时,一定要寻找(或转化)出题目中的三个已知量。例如,从静止开始运动,表明初速度为零;紧急刹车表明末速度可能为零。两物体相遇而不相碰,表明…  相似文献   

14.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涉及到的物理量多 ,变形推论多、规律多。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模糊”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总体感觉。笔者认为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抓住“抓基本→按推论→善选取→防错点→”的线索 ,就能克服公式选取的盲目性 ,消除公式选取的模糊性。一、抓基本抓基本是指抓住描述匀变速运用的两个基本公式。即速度公式 (A)和位移公式 (B)vt=v0 +at…… (A)S =v0 +12 at2 …… (B)二、抓推论观察两个基本公式不难发现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量共有五个 (v0 、a、t、vt、s) ,且每个公式仅由四个物理量组成。由此可据知五个运动量中选…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各门课程都有了不同的结构调整。其中,数学在高中就引入了导数和积分的知识,而这两大数学工具恰恰是物理分析中极为有用的。作为高三学生,在已经学完了导数和积分同时物理进入复习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数理分析帮助物理概念的复习巩固。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中的位移时间关系、速度时间关系以及加速度的得出就是典型的导数和积分问题。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例,位移为x=v_0t+1/2at~2,是时间t的函数,对其求导,得x'=(v_0t+1/2at~2)'=v_0+at,这就是速度-时间关系,即  相似文献   

16.
平均速度的定义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2=(v_0+v_t)/2.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并且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的热点.然而这一章公式较多,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会陷入混乱.笔者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系统的解题方法.一、基本公式的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一共涉及到x、t,v0、v、a五个物理量.高中学到的第一个运动学公式是v=v0+at 1;在公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是应用“Δs=a T2 ”公式 ,借助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 .但有这样一道题 :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在第一个 T、第二个 T、第三个 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 1 cm、2 cm、3cm…… ,问这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一 根据公式“Δs=a T2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内 ,位移之差都相等 ,即Δs1=Δs2 =Δs3=…… ,因此 ,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二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s ∶s ∶s ∶…… =1∶ 3∶ 5……来分析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  相似文献   

19.
读了贵刊 2 0 0 2年第 6期刊登的“对‘Δs=a T2 ’公式应用的讨论”一文后 ,笔者认为文中对“Δs=a T2 ”的理解与应用有不妥之处 ,现讨论如下 .原文 “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在第一个 T、第二个 T、第三个 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 1 cm、2 cm、3cm…… ,问这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一 根据公式“Δs=a T2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内 ,位移之差都相等 ,即Δs1=Δs2 =Δs3 =…… ,因此 ,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二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s ∶s ∶s ∶…… =1∶ 3∶ 5………  相似文献   

20.
许多课本中表征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基本公式为: V_t=V_0 at (1) S=V_0t 1/2at~2 (2) V_t~2-V_0~3=2aS (3) 笔者认为:能将第三个公式写成下面的形式就更为恰当: 即 V_t~2=V_0~2 2aS (4) 为什么呢?因为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性的总结,而这个规律通常用对应的抽象数学语言——物理公式——表达出来。这几个公式分别表明的是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一般情况是初速度V_0不为0,加速度a是恒定的),即时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即时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前两个公式表明了:即时速度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都与初速度、加速度有关,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