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兰  文举 《海外英语》2013,(4X):248-249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对于道歉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以Meier等为代表的"修复"派将道歉行为的主要功能归纳为:冒犯产生后,道歉可用于修复道歉者的形象、弥补冒犯的后果、恢复道歉者及被冒犯者之间的和谐。中国语境下的道歉行为除了以上功能外,还具备有别于英语道歉语的特定表达模式和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
道歉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是一种为了维护被冒犯者面子,旨在补救道歉施行者的冒犯行为的言语行为。致歉时所用的言语可划分为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及修饰语,三部分构成道歉话语序列。其中,辅助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间接的道歉言语行为,它是由一组辅助策略构成的。90后这一群体在道歉中所使用的策略体现了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语言使用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道歉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当交际者冒犯了对方的面子时,需要向对方道歉.运用正确的道歉策略可以挽救对方的面子,维护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作者对道歉的基本概念、道歉的功能、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道歉语的研究,作者得出了英汉语中指导交际的八种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与道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言语。章用社会语用学的方法阐述了道歉的定义、实施它的适合条件以及五种人们实施道歉行为所采用的策略,进而从中美跨化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语用因素,如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行为冒犯程度等,对中关在道歉策略选择上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社会化因素。最后总结出,社会语用因素和道歉的实施方式是紧密相联的,而社会语用能力则是语言学习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汉语"道歉"话语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道歉是交际中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也是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其基本功能是为一项冒犯行为提供补救办法,恢复社会平衡与和谐。从语言形式来看,道歉具有语义句法程式化和规约化的普遍特征。本用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形式通过对汉语中道歉行为实施的调查、对所选策略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道歉的话语模式包括多种策略和手段的组合,但策略的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如权势、距离等因素的制约,说明道歉行为对化等因素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道歉语是日常交际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情感补偿性言语行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许多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小说《大宅门》中的道歉策略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Brown&Levinson(1987)的礼貌策略,分析了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冒犯程度以及被冒犯者的回应等对道歉策略选择的决定作用或影响作用。同时,通过小说中的具体道歉示例论证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策略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量统计,比较分析日常交际中英语书面语与英语口语的道歉策略,冒犯的严重性和道歉双方的社会距离上的不同,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透彻理解道歉这一言语行为,同时提出相应的语用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道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言语。章用社会语用学的方法阐述了道款的定义,实施它的适合条件以及五种人们实施道歉行为所采用的策略,进而从俄罗斯和中国跨化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语用因素,如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行为冒犯程度等,对俄罗斯和中国在道歉策略选择上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社会化因素。最后总结出社会语用因素和道歉的实施方式是紧密相联的,而社会语用能力则是语言学习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最新的两部电视剧即美剧《蛇蝎女佣》第一季和大陆剧《欢喜冤家》中的道歉对话作为语料,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美道歉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美道歉策略存在共同点;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两者在策略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异同都归结于文化差异、权利差距、性别差异和冒犯程度等影响因素,其中文化差异和权利差距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中介语语用学及道歉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下,以两组不同语言水平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的回答,考察他们如何实施道歉言语行为及其在道歉策略中的语用能力,并将他们与英语本族语者和汉语本族语者在道歉策略上体现出的语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语言水平在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语用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问卷调查表明汉语普通话道歉语使用六种道歉策略并选择较程式化的实现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来解释汉语道歉语及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 ,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及其社会文化的习得 ,有助于跨文化交际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语言交际理论,对现代汉语中道歉语的主观性程度和交互主观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道歉语语义的变化发展轨迹,将道歉语言分为真性道歉、假性道歉和礼貌性道歉。道歉者所使用道歉语的主观性程度应与其冒犯的程度相匹配,由此道歉者和被道歉者双方才能产生良性的交互认知。从主观性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道歉语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现代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使汉语母语者更好地理解道歉言语行为,同时也为留学生习得并正确应用汉语中的道歉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歉言语行为通常发生在当说话者(Speaker)有意或无意中冒犯了听话者(Hearer)时而采取的一种旨在恢复两者之间以往特定关系的行为。我们通常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向别人道歉或是接受别人道歉。本文以问卷的方式对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实现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一直是语用学,尤其是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焦点,同时也是研究交际能力的一种基本要素。本文以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跨文化研究(CCSARP)模型为基础,从文化差异及社会地位差异的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了汉语、日语、及英语中关于道歉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倾向的问题。基于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调查数据分析,本文讨论了道歉行为实现形式与文化差异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道歉语通常用来维护人际和谐关系和交际双方的形象。该文以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其效果,并分析语言交际中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道歉语通常用来维护人际和谐关系和交际双方的形象。该文以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其效果,并分析语言交际中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形式和实地观察记录法对影响大学生“道歉”言语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证实冒犯程度、道歉期望指数、性别和社会距离等变量共同影响道歉行为。对所得结论与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文化对礼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凯文 《海外英语》2014,(16):171-172,214
道歉是维持社会交际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道歉策略的选择也有所不同。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比了中国二语习得者与英语为母语者在评析道歉策略时的异同。结果发现,不同的背景因素,如严重程度,道歉困难程度及道歉者的真诚程度,以及听话者的文化差异对道歉策略的评价都有影响。同时,在该研究还发现二语习得者的二语能力高低也会影响道歉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已有的道歉语研究主要放在口语交际上,而对文字交际中出现的道歉言语行为鲜有涉及。文章对107封汉语书信启辞中出现的该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功能及语言形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书信启辞里的道歉语是一种寒暄式的言语行为.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复、保持和加强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人际关系;(2)道歉语句式结构和专门化道歉词的选择较为固定、并且有限,呈“程式化”语言使用的特征;(3)道歉语的使用受到交流双方的角色权势和人际距离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王燕  徐慧 《现代语文》2006,(11):92-93
很长时间以来,道歉语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在Blum Kulka&01shtain(1984)等学者实施的国际间合作计划“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方式计划”(CCSARP)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请求语和道歉语。Holmes(1989)、Trosborg(1987)、Suszczynska(1994)、Owen(1983)等许多学者对不同语言(新西兰英语、丹麦语、匈牙利语、英语等)与文化中的道歉语进行了研究,但是对汉语尤其是现代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策略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