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上大学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  相似文献   

2.
姑妈家养了一只名叫"呆呆",但却名不副实的超级调皮狗。这只超级调皮狗的性格不仅与"呆呆"这个名字完全相反,而且,还有"拼命呆呆"的美称。之所以叫它"拼命呆呆",是因为一给它洗澡,它就像"拼命三郎"一样不顾一切  相似文献   

3.
洋泾浜     
"我们以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且介亭杂文》中的名句,它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为了逃避白色恐怖,鲁迅先生不得不暂时"蜗居"在"半租界"的亭子间完成他的工作、学习和起居。可惜这方寸之间的亭子间狭小阴暗,冬寒夏热,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下烤上晒。  相似文献   

4.
数学"听起来难,学起来更难,用起来则难上加难",这也许就是这么多年来牵系在拼命学习数学课程的芸芸众生心间的不解忧愁,也是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我们主要从大学数学的作用和如何学好大学数学两方面入手拟谈谈大学数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石婷婷 《大学生》2020,(2):15-15
没上大学之前,总有人在耳边念叨:"上了大学就好了",于是你拼命学习,保持着从小到大不挂科的佳绩。可是一上大学,还没到期末便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本想在传说中"上了"就"好了"的大学里轻松一回,没想到这回会不会挂科的生杀大权竟然被太极拳考试捏在手中。  相似文献   

6.
一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面壁写作"矢志不移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接……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学而优则仕"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奉行的原则.读书--考试--做官,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所谓"正途".然而,这期间也出了不少读书人,往往选择一条退隐的道路,还有一部分人则因为在官场上遇到挫折了才想到退隐,这时候,他们往往会搬出"老庄哲学"来自我安慰.这里的"老庄",就是老子和庄子.他们两位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出世""退隐"的理论基础.所谓"出世"就是跳出世事圈子,不当官隐居于民间,它与"人世"相对应.可以说,中国古代凡有点学养的官员无不学会一点老庄哲学,都有一套"清静"无为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6,(5):72-79
在传统的世俗观念中,中国的旧小说和西方传入的新小说,俱被视为"闲书"。它们对于儿童的成长与教育,虽有作用,但很难被认可,甚至被敌视,部分教育家口中直称其为"坏书",目中视其为"教化之敌",手中也拼命地加以防备。这种状况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得以改变,理论家论证了"闲书"在文学教育上的作用,世俗的观念也进而得以改变,"闲书"由"敌人"一跃而变为"友人"。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放任儿童阅读闲书,因为它与一味禁止的态度,同属"绝对论"的误区。事实上,儿童阅读闲书,需要相应的指导。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朋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班级趣事     
10月15日晴"哈哈哈,笑死我了!"什么事这么好笑?哈哈哈……今天的英语课上,我们正在读"touch your mouth",有同学把"mouth"读成了"mouse",这样一来,老师让我们读的"摸摸你的嘴巴"就变成了"摸摸你的老鼠",你说好不好笑?我拼命地捂住嘴巴,想忍住笑,可越想越好笑,实在是忍不住了,捧腹大笑起来。班级里也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说:体育老师有一个金嗓子,能做到"一呼千里百应回"。可大家不知道这"一呼千里百应回"的功夫是一天天"被逼"练就出来的。一直以来,本人都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烦",两个字就是"太烦"。可每当看见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听到一声声问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甜蜜,所以每节课都拼命地喊、拼命地叫。  相似文献   

11.
挂职笔记     
一诸公解梦过去所谓讨生活的"讨",相当于现在爱拼才会赢的"拼"。当然,一个"讨"字,明摆着中国人的谦卑和忍耐。这是穷人的哲学,既有讨要,也有讨好的意思。如果讨不到好,就有可能讨打,不过到这个地步还有退路,可以讨饶。中国五千年香火能够延续下来,这个"讨"的哲学功不可没。所以说,"讨"并不仅仅是指穷和忍,它是国家智慧,国粹之一种;而一个"拼"字,则显摆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豪气,至少是中国人可以说不的痞气。拼不到赢,可以拼凑;凑合不了则可以拼命;惜命的人,还会拼嘴。但我不喜欢这样,认为它不是智慧,充  相似文献   

12.
另面孔子     
<正>每个人眼中都有不一样的孔子,或其本真如此,又或许反映出的只是自己的心绪。薛仁明从《论语》开篇就看出了孔学的"正法眼藏"——"光明喜气",透过纸张上的"悦"、"乐",他仿佛看到了老夫子咧开的嘴里一排有些松动的牙齿,和被这笑脸所感染的两千多年来温暖和气的中华文脉。可惜我没有被他的喜气洋洋所打动。许是性情有时过于敏感悲观的缘故,我看到的孔子是另一副模样。他站在制高点上,却总是  相似文献   

13.
<正>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  相似文献   

14.
很早以前就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多年过去,这一名言仍经常萦绕在耳边,  相似文献   

15.
请你阅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以此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是再恰当不过了。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一整天也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的肆虐。就这样煎熬了一天,到了傍晚,还是这么热。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没喝完的酒,变成了下一场灯火阑珊的宿醉;没许过的愿,变成了这辈子不奢望能圆满的夙愿;没读过的书,变成了"如果有时间再捡起来看看",却永远积灰的故事;没走过的路,变成了偶尔会回问"如果我当时做了那个选择,人生会不会重来一遍"的谜题。1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喜欢的人的名字和相貌。以前总在言情杂志上看到编辑姐姐说,人长大后会觉得第一次喜欢的那个人无足轻重,会忘掉她的名字忘掉她的样子,会前赴后继喜欢一个又一个别人。这句话让我很害怕,于是我拼命记住了那个人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多年来,"中国作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中国作家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问題一直不绝于耳。文学界不必说了。我在大学教书,学生们也常常问这样的问题。由此可见,国人有深重的"诺贝尔情结"。这"情结",无疑是中国文化何时走向世界、何时得到世界的尊重这一心态的强烈体现。虽然,事实上,中国文化已走向了世界——从无人不爱的中国菜到神奇无比的"功夫",还有高深莫测的"风水"、华美绝伦的京剧、酣暢淋漓的张艺谋电影……但国人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18.
探究式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的这副条幅,突出了"做中学"的重要性:中国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总结出的"科技创新之道": "……,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他自己)30岁以前具备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具体实践,长期在第一线拼命干活",即实践探究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许友超 《班主任》2011,(3):11-13
说到"教育行者",常令我想起李开复先生。1998年,李开复先生建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多年来,一直虔诚地行进在支持中国教育的道路上,从《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开始,他不间断地通过与中国学生对话、帮助他们解答人生的困惑等方式来实现他对中国教育独特的关注和投  相似文献   

20.
上车不排队、拼命抢座、大声讲话——这些都是日本观光客从中国归来后的老生常谈。北京当初为了迎接奥运会而开始的"排队日",日本媒体也做了报道,当然文末都不忘顺带加一句"实现一定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