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许群  王镆 《体育风尚》2020,(1):204-205
通过了解2015-2017年的山东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专项测试成绩数据,总结山东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总趋势、平均专业水平、各项目参与数量、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男女性别比例等,进而了解我省体育发展现状,分析造成各项目比例及成绩差异、各区域田径运动员水平差异、男女运动员比重差异等不同的因素,进而为更好的促进我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第十届全运会体操预赛优秀男女体操选手的单项成绩、起评分及动作完成质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以运动员对新规则适应情况为出发点,从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入手,分析影响我国优秀男女体操单项成绩的因素,为我国男女体操单项项目成绩的突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04-2012年间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男女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八个单项的前三名共126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及其年龄特征进行统计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形成这一特征的因素,为田径体能跳跃类项目的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这四个项目中,跳远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正相关;三级跳和撑杆跳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负相关;跳高项目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与年龄成正相关,女子运动员成负相关。因此,运动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合理地进行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与人才培养,进行符合运动员自身年龄阶段特征的训练,不断挖掘其运动潜质,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员形态特征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国际体育界的关注。本章从体质人类学角度,分析比较了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发现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与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相比,更接近或优于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她们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曾就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则从人体形态学角度分析比较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从中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的因素,以为更系统地揭示该现象成因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众多的竞技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较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形态指标更接近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特别是在已显示出中国女子竞技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较符合专项对形态的特殊要求,并较同项目中国男子运动员形态更接近,甚至优越于世界同项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对PGS(单板滑雪超级大回转)、SBX(单板滑雪追逐赛)和HP(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3个奥运项目间优秀运动员和项目内部优秀运动员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年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得出:PGS、SBX和HP项目男女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年龄随着项目的发展均呈增大的态势,现阶段优秀运动员平均年龄、最佳竞技年龄段、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平均年龄和首次取得大赛成绩所用时间等方面,项目间存在差异;三项目内部男女优秀运动员上述年龄特征的比较也存在差异等结论,为提高我国单板滑雪奥运项目的科学选材和合理训练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世界地位和国内短道速滑联赛成绩进行分析。全国短道速滑联赛中男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呈现短距离成绩整体好于长距离;男女运动员在长距离项目上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特别是女子1500m和接力成绩的提高最为明显;2004-2009年度注册在训运动员整体比例呈现基础训练人员(三线运动员)逐年增多,而一线运动员却在逐年减少的怪现象,输送到一线队伍的运动员太少,投入和产出比太大,虽然我国形成了很好的基层训练网络,但是国家却没有相应的得到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后备运动员储备呈现不合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首次以2017年“位移分”蹦床新规则出台后蹦床项目各分项成绩与总成绩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蹦床比赛男、女团体决赛中无明显重大失误的男女运动员比赛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对男女运动员技术分、位移分、难度分、高度分与总分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男运动员在难度分、高度分和总分成绩上显著高于女运动员,而完成分和位移分无显著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分对总成绩的影响最大,难度分最小,而完成分和位移分的排序则显示出性别差异。这些分项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大小及性别差异性,揭示了不同分项成绩得分在整体动作评价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为蹦床项目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所有参加福建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试训运动员(包括最终参赛运动员)逆境认知力的测量以及对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田径项目运动成绩水平的统计分析,探讨男女运动员在逆境应对能力上的差异,寻找相对贴近运动水平情况的报名参赛项目类别,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运动队的选拔及参赛项目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认识三级跳远技术特征和优秀男女运动员在三级跳远项目上的技术差异,文章分析统计第十二届世锦赛三级跳远有关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女子运动员损失距离小于优秀男子运动员,女三级跳远成绩为男子的84%左右,而女子助跑最后一步质心速度为男子的89%,步长也为89%,说明优秀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在成绩方面有潜力达到优秀男子运动员的89%。  相似文献   

11.
近6届蹦床世锦赛参赛国家数量呈“倒U型”发展,在运动员数量方面女运动员的参赛数量明显低于男运动员;在参赛项目上网上项目运动员的数量显著高于单跳和小蹦床项目,单跳和小蹦床项目之间的运动员数量差异不大;蹦床项目的竞争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在全世界的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从奖牌的地域归属特征来看,我国在东京奥运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源于欧洲和北美洲的选手;世锦赛中男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60.795-62.280分之间,女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55.990-57.180分之间;中国蹦床队在近6届蹦床世锦赛中一直处于奖牌榜首位,男、女运动员的综合获奖比率在逐渐接近,差距在逐渐缩小,男女网上项目实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我国跳高重振雄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男女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最早闯入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从1957年到1983年的26年中,我国男女运动员就有3人5次刷新了男女跳高世界纪录,其中包括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倪志钦曾以2.29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对全运会跳高成绩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运用邓氏灰色预测模型对第15届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第一名成绩进行预测,对全运会跳高项目备战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运会男女跳高成绩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第1-5届呈上升趋势,第5届后略有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稳。(2)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发展相对不平衡。其中,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波动明显,比赛竞争激烈;而女子与之相反。(3)另外,男子跳高成绩发展态势优于女子;第15届全运会跳高成绩第一名的预测值男子为2.24 m,女子为1.90m。建议:重视科技备战;健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探索青少年选材方式方法;注重男子跳高运动员心理建设和技战术运用;制定和实施女子跳高运动员“请进来、走出去”的竞技备战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赛艇队2 000 m测功仪成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功仪成绩可以作为陆上训练及其专项能力评定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国家赛艇队冬训阶段2000m测功仪能力的测试,利用相关百分比模型,比较了国家队男女运动员之间、公开级与轻量级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将测功仪成绩差异与水上成绩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体重因素的测功仪相对功率能够反映运动员的实际专项水平。同时将国家队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测功仪成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每项跨栏比赛都是根据各田径协会制订的规则举行的,这些规则是每个跨栏运动员,尤其是女子100米栏、男子110米栏和男女400米栏运动员必须遵守的,而这些项目都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16.
跳高比赛常常因成绩的百分之一、二的差异而决定胜负。因此,合理地发展肌肉力量使之有助于比赛是跳高运动员是取得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为了使运动员在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走访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全国140名U-14田径后备人才进行了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等综合能力的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身高选材一项中男运动员较为理想;肢体形态结合专项特点选材总体上不够理想;男女短跨项目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正常,男子跳跃运动员素质好于女运动员;男女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最差,速度和下肢力量素质整体较差;从单项成绩结合综合测试结果显示,存在着专项素质强而身体素质差的现象;三项综合能力分析反映出,被测对象中优秀人才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优秀的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成材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为促进田径远度跳跃项目的发展和提高青少年培养工作效率提供参考。1.我国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成材规律(1)我国男女跳远运动员的年成绩增长趋势:我国男女跳远运动员的年成绩在平衡地逐年增长趋势的前提下,20岁前的年成绩增长幅度较大,20岁后逐渐变缓。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跳远运动员在15岁前的成绩与世界优秀选手基本一致,而在15-18岁年龄段,世界优秀选手的成绩在某一年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增长值在50cm以上,我国运动员成年后的成绩增长幅度和总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全国田径前十名运动员的成绩和地域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向。本文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有关材料,通过对92年男女40个项目(第七届全运会田径所设男女全部个人项目)全国前十名运动员一般情况的分析,试谈目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游泳》2014,(2):47-47,50
规则的修订往往是由比赛中发生的一些特殊情况来推动的。在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历史上,一些比赛疋n=l如此激烈,以至于我们坐在电视机前声嘶力竭好像能帮助运动员更快更好一样,难以体会百分之一秒的时间或不到一英寸的距离将决定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而这些特殊时刻、特殊情况,常常推动了国际泳联游泳规则的修rF~l:l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