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同一性理论、性格类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卢文格的发展类型理论.当前的道德自我发展理论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的,实际上道德自我是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今后需不断深化道德自我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维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德行为是知情意的统一过程,道德情感是个体基于一定的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由于过去过分注重道德决策的理性分析,以及由于情感的内隐性导致的研究困难,忽视了情感在道德决策中的作用。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决策中情感的作用理解越来越深刻,发现情感影响道德决策,并发展和丰富了道德理论,我们借此提出道德情感培养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
道德内容的绝对性内容包括普遍性和形式化的道德原则、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与德目以及共同的道德理性;道德内容的相对性内容包括由个体道德判断的独特性、群体生活的差异性、道德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等决定的道德行为、判断和规范的相对性。道德内容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中"对话"的基本内涵。对话不仅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也是现代社会道德存在和延续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道德想象力研究是在德性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研究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出现的新动向,既是多元伦理学体系交融并存的时代境遇的映射,又符合现代道德价值精神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揭示道德想象力研究价值存在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维度梳理了近年来道德想象力研究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道德想象力研究,一是应着眼于观念凝练和理论体系建构;二是应着力于道德想象力实践价值的探讨,广泛开展道德想象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性研究;三是应关注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道德想象力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同时应对中国传统道德想象的思想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是从认知领域来研究人类的道德发展的。如果说皮亚杰开创了从认知领域对道德发展研究的先河,科尔伯格则是继皮亚杰之后采用认知发展取向研究道德发展的最杰出代表。从道德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的角度,从道德发展的实质与机制、影响道德发展的因素、道德发展的阶段三个层面比较他们的道德发展理论,即可揭示出他们理论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以及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还可为我国道德教育实践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道德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性在于自主自律。道德成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征,它是以健康人格为心理背景的,人格的道德性以自我意识为原始驱动力,道德发展呈现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倾向,它根植于人的存在。皮亚杰、柯尔柏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忽视了机体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构成:道德规范是形式,道德价值是内容。道德价值亦即所谓行为应该如何,它是行为事实如何对于道德目的(亦即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社会的道德需要、社会的道德要求)的效用,因而又由道德目的与行为事实两因素构成:行为事实是道德价值实体;道德目的是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9.
沃克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对道德榜样人格的研究。沃克强调道德人格在道德发展中的功能,他认为道德认知不能反映道德发展的全部,个体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和道德人格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人格结构的特质观出发,沃克对道德榜样的人格特质进行了系列研究,反映了人的真实内心世界,推动了道德现象的实证研究,也充实了道德哲学的心理基础。目前,我国的道德发展心理学研究和道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忽视研究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忽视把道德与学生的心理相结合、知行脱节等等,而沃克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规范。生态道德是道德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传统的人际道德是什么样的关系?笔者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阐述了生态道德和人际道德既在道德的行为主体、基本内容、最终目的和制约方式上的相同之处,在道德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及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客体、所处地位及阶级性和民族性上又具有的不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