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1,(9):43-44
智能建筑--新的利润增长点 智能建筑的出现,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1985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型建筑物,从那时起智能建筑就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据预测到2010年,美国将有15000座智能大厦,日本有70%的建筑将建成或改造成智能型大厦.据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目前已建成2000多座智能型大厦,在建和拟建的智能型小区近千个,且每年正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可见智能型小区逐渐成为国内外建筑业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
文摘     
正2100年,全球最大城市或在非洲过去半个多世纪,人类世界处于急速城市化时期,超过一半的人口迁移至城镇。1955年,东京和纽约是全球仅有的两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到了2015年,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已有东京、德里、上海、圣保罗、孟买、墨西哥城、北京、大阪。联合国报告预测,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6亿增长至112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全球城市研究所的专家预测,到22世纪初,一些城市的人口将  相似文献   

3.
虽然深信人类历史前程终是光明的;但现时在物欲功利观驱使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人与自然对抗,使全球出现人口爆炸、泛耗资源、毁坏森林、残害物种……造成人类生存空间(特别是城市生存空间)环境质量恶化,从而加剧了全球(特别是大城市)生态(尤以绿色生态、水生态为重)的恶性循环,反又加重了对(特别是城市人)身心健康的危害。这是人(特别是决策人)“物欲至上,精神低下”价值观念扭曲,驱使行为愚误,造成毁辱生态(特别是城市生态)文明的必须恶果。对此,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中的精英者首先觉醒了……终于促进联合国颁布了《21世纪议程》(Agenda21),我国也制定了《中国的21世纪议程》,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走向21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众》2011,(6):10-11
电影里的蜘蛛侠神通广大,现实版的蜘蛛侠也闲不住。这不,已经挑战了全球70多座高楼的法国“蜘蛛侠”阿兰·罗伯特又开工了。这次他的目标是最新的全球第一高楼:  相似文献   

5.
造风发电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利用风力发电已有很久的历史,能否造风发电呢,根据风的形成原理,以下是我们的构想:一、借助高楼发电现代城市、高楼矗立,高度在100-200米以上的大厦不断增多。建筑师在设计这种高楼时,可以顺便在高楼向阳的位置设计一种自下而上的圆形通道。这种通道用来发电的同时还可当作高楼紧急逃生的备用通道。如此一来,在大厦完工的同时还为大厦建起了一座小型的发电站,在通道的底部四米高的位置,用白色透明的玻璃钢瓦搭建一个尽可能大的棚子,在玻璃钢瓦下一米处可铺设一种黑色的建筑材料。棚子下面可作为停车场、小型花园或绿地,还可作为人们休闲…  相似文献   

6.
在喧嚣的城市中,形态各异的高层建筑特别是摩天大厦向人们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公众的视线和注意力,唤起人们的想象。19世纪末到20世纪,摩天大厦在美国兴起。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80年代在亚洲得到迅猛发展。至本世纪初世界排名第100位的高楼已高达226米。马来西亚拥有目前世界第一高楼:88层、452米高的石油双塔大厦(图1)。它建于1995~1998年,设计者是美国西萨·佩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的提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热潮已经涌动,普遍的模式是正在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迄今已有多个城市编制了或正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控制性规划或详细规划,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数量快速增长,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不是追求以人口多少为标志,而是追求一流。 第一流城市,必须“两优化”:优化生态环境、优化人才环境,发展高科技、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许多现代化的大城市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大厦外墙都装上闪闪生辉、色彩绚丽的玻璃幕墙。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也兴建了大批采用玻璃幕墙做外围护结构的建筑,提高建筑品质,丰富城市景观,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玻璃幕墙由于选用的材质低劣:个别施工单位采用欺骗甲方手段偷工  相似文献   

10.
正从高达828米的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到世界第二高楼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再到世界第四高楼508米的台北101摩天大楼,一座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心。当人们惊叹它们的高耸、炫丽、魔幻,膜拜设计师的伟大时,其实还有一批应该被记住的默默无闻者,是他们用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支撑一座座高楼大厦安全地矗立在地面之上,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结构设计师们。而获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的交通设施,无论国内外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完全依赖地面交通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利用地下空间开拓城市轻轨交通,已是国际上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着手筹建地下铁道,并于60年代末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地下轨道交通线。尔后,国内各大城市也都在筹划开展地下轻轨交通的兴建。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了适合我国高速地铁隧道压力控制的标准及其抗震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论发展北京、西安国际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医疗产业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我国具有全面超越印度、泰国和新加坡等医疗旅游发展较好低价值端的接包条件,也具有接包健康医疗旅游高价值端的基础和水准.因此抓住现实全球战略契机,在我国北京、西安等具有国际优势的大城市,率先建设国际健康医疗旅游服务业接包发展的全球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期的德国《PM》科普杂志上刊登文章,介绍21世纪人类将会创造世界七大新奇观,它们是:通天塔、海上浮城、太空旅馆、冰山工程、太阳能工程、天屏工程、月球尘埃工程。日本为解决地皮紧张,住房拥挤状况,设想在下世纪建造一座高4000米、金字塔状的千层高楼,楼里能容纳70万人工作和生活,整座楼宇恰似一座通天塔,直插云霄。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10,(2):58-59
超越1000米 帝国大厦将世界第一高楼的头衔保持了40年。而今天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高度828米的哈利法塔可能只能将纪录保持10年。科威特政府正在打造“丝绸之城”,这将是一座从零开始的新城,位于科威特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在城市的中心将修建一座高1001米的一千零一夜塔。  相似文献   

15.
到21世纪中叶,地球上人口的一半以上将住在城市。我们如果把人口规模达到800万或800万以上的聚居点定义为“巨型城市”的话,21世纪中叶,世界上这种巨型城市将突破30座。巨型城市将不断增多,并成为各国各地区的政治、文化、信息和产业中心。  相似文献   

16.
据专家预测,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自然灾害是地震、干旱、水灾和台风。 地震仍将给人类带采巨大威胁。虽然地震的次数并没有明显增加,但随着世界人口不断膨胀,愈来愈多的人口移居沿海城市和地震带,高楼大厦不断兴建,受到地震及台风威胁的人数将不断上升。地震学家估计,20世纪有100万人死于地震。而21世纪前20年,约有2900乃至7000万人受到地震的影响。世界上的大城市有三分之一靠近颤动的板块边缘。受地震威胁的大城市,除拉斯维加斯、东京及台北外,还包括希腊的雅典、土耳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约2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2%,预计到2006年,世界人口的一半即32亿将是城市居民。现在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已达到325个,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有20个。  相似文献   

18.
<正>7月9日,伊拉克总理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海德尔·阿巴迪宣布,政府军在收复摩苏尔的战役中取得胜利。摩苏尔是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的第一个主要城市。阿巴迪的这条消息意味着,随着在摩苏尔的完全败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控制区域也仅仅剩下了伊拉克西部的沙漠与乡村地区。那么,摩苏尔是怎样一座城市?"伊斯兰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08,(2):56-56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迪拜,正在兴建一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该高楼是从2005年1月开始施工,预计在2008年年底完工,整个建造时间为47个月。“迪拜塔”的楼层将超过160层,高度将超过700米,总投资约为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自从美国人G·R·蒂拉在1918年第一次使用“卫星城”这一名词,并主张把工厂从大城市稠密地区迁移到周围地区建立卫星城以来,卫星城在许多国家有了广泛的发展。我国从1957年开始在北京和上海周围也建设了若干卫星城。发展卫星城能否起到控制大城市规模、疏散城市人口的作用呢?对此学术界还有不同意见。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建设卫星城是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卫星城的出现,是城市化和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本世纪二十年代,城市人口约为10%,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有了迅速发展,到七十年代,城市人口已占40%。有人估计到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占到60%;与此同时大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800年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