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自然观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认为的那样,彼此分离遥遥相对。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才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直观性”的主要缺点,深刻地证明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达到了对自然界辩证的理解,建立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的崭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实现了自然观的变革。所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
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一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始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阐明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自然界的实践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奠定了新自然观的基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科学的界定,从这一科学论断出发,进一步又阐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运用马克思的自然观来分析我国当今现实社会环境问题发生的本质根源,从而提出:用马克思的自然观来指导并解决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是对物质世界本原、结构和运动变化规律的看法,反映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最终用来增强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力量。在完整的哲学体系中,自然观思想是哲学认识的起点。毛泽东哲学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十六——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其中,经典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科学基础,而这种哲学又从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影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典编纂需要在一定哲学观念的指引下实现规范体系化。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引发生态危机,世界范围内环境法的自然观经由“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转变。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崇尚“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朱熹生态哲学融合儒释道生态思想,集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之大成,为中国特色环境法典编纂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为了探索和研讨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理论体系,我认为,首先须认清这门学科的性质及其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辩证唯物自然观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呢,还是某种自然科学理论?因为哲学和自然科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所以明确辩证唯物自然观的学科性质,直接涉及对它的研究如何着手的问题。在马克思以前,自然观从来就是哲学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就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当时自然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言,还是就近代的自然哲学而言,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一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它的提出和论证始见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确立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的认识论基础,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奠定了生态伦理学的基调。这一自然观克服了旧哲学之与人分离的自然观的缺陷,又匡正了当代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之盲目开发自然的偏颇。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家在长年累月的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对其科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界会形成一定的根本性的看法,即自然观。这样,自然科学家就自发地形成了一定的哲学信念。由于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这就决定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而自然科学本质上就必然是唯物主义的。从而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绝大多数科学家的哲学信念又必然是唯物主义的,即自然科学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哲学信念是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旧的唯物主义是把自然观和历史观作为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来看待的,因此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局限在自然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社会历史领域看作自然过程的一个特殊部分,因而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能用来解释自然界,也可以用以说明和探索社会历史领域.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彻底性的逻辑结果,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确立的研究前提.这一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已得到明证.从历史唯物主义所涉及的问题上看,它所研究的主要的重大问题都十分明显地显示  相似文献   

11.
于超 《学科教育》2013,(4):114-121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从日本古代文学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无常观主要表现在其忧患意识与生死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生态保护观及现实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我国的生态问题尤为突出。彝族传统宗教中,蕴含着仁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环境相适应、节制欲望、适度消费等生态保护观。这些生态保护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三少民族的自然崇拜、禁忌、习惯、民间文学着手论述其传统的生态观,并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客观作用。对三少民族而言,生态保护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传统文化体现了三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朴素生态观。  相似文献   

16.
马基雅维利和卢梭各站在不同的人性论观点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政治哲学观点。马基雅维利以现实主义为原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区分开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卢梭则在至善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契约理论以实现其道德理想国的建构。两者的政治哲学出发点不同、落脚点相异,所导致的结果也自然不同,带给了后期的启蒙哲学家以无限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哲学座架下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或习惯上,学界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基本上是以“外延式”梳理为基础的,即根据“非人类”的外延的大小,把非人类中心主义划分为“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笔者认为,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作为一门哲学),应该以哲学的眼光、按照哲学的方式加以解读或把握,从哲学“四大板块”的维度对其进行抽象与概括,即“荒野”自然观的本体论,自然的“内在价值论”,“敬畏生命”的方法论和“生态学范式”的认识论。这样做既给予了非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哲学应有的尊重,也为我们研究和探讨非人类中心主义建构了共同的话语平台。它对于环境伦理学的探索与争鸣、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元”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的人性观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但是目前学界对霍布斯的善恶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最普遍的观点是认为霍布斯的人性观是"恶"的,但对霍布斯人性观进行重新审视后发现,其实霍布斯的人性观并不是"恶",而是"非善非恶",这种人性善恶观也正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与道教"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生态旅游兴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可以明确的看出,生态旅游强调人对自然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道教的洞天福地客观上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此,道教的"天人合一"环境观对当今世界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旅游的如何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先秦老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老庄哲学以"道法自然"为其哲学的构架基础,在此构架之下,道家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自然人生观。"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就是道家自然人生观的基础所在。道家"推天道以明人事",认为与自然相违背的就是人为,道家反对一切的人为,从而倡导一种自然无为的人生观,由此来揭示人的生命存在的自然性,揭示生命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同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老子的谦下不争、朴实无华、无知无欲、返璞归真的人生观,还是庄子的无用之用、不为物役、逍遥自在的人生哲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