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一个基础性文科专业,其应用性却常受到质疑。传媒学院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院校,对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成为新时代转型发展高校专业建设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中主动创新,对应用转型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转型的“4-3-7-3”实践育人模式。实践表明,“4-3-7-3”实践育人模式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常规选择。本文结合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试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模式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4.
摒弃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决胜之道。结合院校自身的综合实力,明确务实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减少专业理论课程,增加跨专业基础知识,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结构,大胆改革教师考核和学生考评机制,充分借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是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颖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03-106
论文主要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等方面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研究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而河南地方高师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有反应但相对滞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呼声: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培养方向综合化、专业化;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模式;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技能;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这将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穿插介绍分析其他专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转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入手,对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继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三方面提高地方高校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的教学对策,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研究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增加了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且大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老专业,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均具有“庙堂化”、“田园化”和“学问化”的特性。而现代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既要不失传承人文精神、人文才艺的本旨,更要具有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技能,还要为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后劲预设支撑系统。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必再向研究型的“一维偏至”的象牙塔攀升,而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向应用型的“三维拱项”转型,即建构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扎实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传统专业之一必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现代转型。经济、文化、政治的差异让东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东西部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对促进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西部独立学院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加以统筹规划,按部实施。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专业密切关注高等教育及本专业发展动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培养模式,优化教师技能培养方案,构建系统培养策略,学生教师技能显著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传统专业之一必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现代转型。经济、文化、政治的差异让东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东西部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对促进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西部独立学院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性质导致大学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层次化。面对这样的变化,许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模式必定要进行大的调整。对地方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人才培养的重心必须下移,由以往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完善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进行探讨,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倾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社会对现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以黑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13年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了。传统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环节的强化等四个方面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内外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地方本科院校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鉴于此,通过着力探讨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以期提出优化的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助力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和满足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华  李艳洁 《文教资料》2021,(1):197-199,193
以工科办学为主的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工科办学的定位、管理、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科的实践教学的办学定位、实践模式、管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了趋同化的影响,一方面推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工科标准推行的实践教学环节,限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应给予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高岩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34-137
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应用型的定位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依托自身人文底蕴深厚的优长,结合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构建复合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