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英姿 《考试周刊》2011,(45):13-14
阿切比在《崩溃》中对非洲文化和欧洲殖民文化客观描写的成就值得关注,该小说人性化地刻画了主人公,详尽地描写了父子关系,并反映了非洲文化在殖民文化的渗透中崩溃的真实原因。作者以冷静的笔调回避了对非洲本土文化的美化,对非洲文化和殖民文化均采取了客观的态度,也表现出殖民主义的到来给非洲文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过程接原因和殖民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1,工场手工业时期殖民侵略的最主要特点是“以最残暴的手段为基础”的赤裸裸的抢劫和掠夺。它不但没有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进东方世界,反而在东方维护、利用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殖民掠夺,甚至将更落后的生产方式移入当地,如将非洲的黑奴贩卖到美洲发展奴隶制种植园。它造成了亚非拉长期的贫穷和落后,为欧洲资产阶级增加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阶段的殖民侵略几乎使整个美洲沦为殖民地,使亚洲的局部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非洲的沿海一些地区成为殖民据点。  相似文献   

3.
岳峰 《文教资料》2011,(34):28-30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在以《黑暗的心》、《进步前哨》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对被传统殖民冒险小说描写为“棒小子”、“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的帝国优秀青年进行了意识形态上的颠覆和“陌生化”的艺术处理,这些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欧洲文明传播者也成了批评家笔下的“空心人”.他们在非洲丛林里所遭遇的种种内心考验的心路历程.成为康拉德的主要叙事中心。他企盼“有野性的生气”的原始非洲丛林为爱德华时代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道德拯救的良药.力挽英国人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失落了的人的自然本性。然而文化身份的嬗变最终使得这种“道德拯救”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本质上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不“和谐”进行补救的方法,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4.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本文通过对小说里主人公马洛自我心路历程的追寻的分析,揭示人性的阴暗面及殖民主义的黑暗.  相似文献   

5.
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不仅是一部经典后殖民小说,更是一部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通过对马洛刚果之行的所见所闻的叙述,康拉德指出欧洲殖民者受利润驱使,疯狂地开发和破坏非洲的殖民行为是引发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还暗示只有借用东方生态智慧,敬畏自然、关爱同类和克制欲望,才能为化解西方殖民危机找到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常被看成是一部反殖民主义的力作。然而在对其反殖意义的普遍认同下,小说中的殖民话语和意识却不容忽视。通过讨论福斯特在“欧洲中心论”盛行下他所持的立场,以及解读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和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揭示该小说的殖民倾向。  相似文献   

7.
阿芙拉·班恩是英国第一位职业女性作家,其散文小说《奥鲁诺克》是较早反映英国殖民活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异域空间殖民活动的描写,班恩向我们展现了17世纪英国在非洲和苏里南的空间殖民,对不同种族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体现了殖民者在新地理空间中的现代奴隶制经济学实践,同时隐约流露出班恩希望改良殖民统治的"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8.
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利用《黑暗之心》对欧洲殖民者的丑恶行径进行深刻揭露。然而,作为处于帝国主义鼎盛时期的作家,康拉德并没有彻底摆脱殖民主义心理。《黑暗之心》不仅仅是一部反殖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斥"种族优越论"之观点的小说。此外,康拉德也指出了在欧洲人与非洲人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在叙述结构上采用了套层式叙述,外层是海员讲述的马洛的故事,内层是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而外层马洛的故事和内层库尔兹的故事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成为马洛故事的自我反射。在审美形式上,叙述的内外界线被模糊,构成了"恐惑"式叙述;在伦理意义上,作为欧洲文明使者的马洛从库尔兹身上窥到了以文明自居的欧洲人内心深处暗藏的野蛮本性。欧洲文明的神话被颠覆,欧洲与非洲、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界线被模糊,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恐惑"。《黑暗的心》从审美到伦理,都是一部"恐惑"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黑暗的心》主题思想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小说一方面描述了非洲地区的落后状况和非洲人民的愚昧无知,流露出“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小说又揭露了欧洲殖民者压榨非洲人民的行径,具有反殖民主义特征。分析这看似矛盾的思想背后隐藏的作者意图,是想通过采用独特的叙事结构隐藏作者的真实意图,以避免叙述者的主观评价;同时,小说通过含蓄暗示和客观展示的表现手法,对当时英国人狂热的“殖民热潮”进行了讽刺,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相似文献   

11.
非洲因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殖民历史而吸纳了许多白人作家。他们大多由殖民者及其后裔组成,处于两种文化甚至是多元文化的夹缝中,被视作非洲的殖民流散者。自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中叶进入非洲后,以戈迪默、莱辛和库切等为代表的殖民流散作家深受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分支的影响,他们心中的“也把他乡作故乡”之感被无限放大,开始结合非洲现状,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来分析和解决非洲所存在的关于种族歧视、文化冲突和阶级斗争等殖民遗留问题。非洲殖民流散作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既代表了非洲文化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碰撞,也是通过文学的力量弥合黑人与白人之间种族鸿沟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斯托夫人批判了奴隶主阶级对美国南方黑人奴隶愈演愈烈的残酷压迫,但借助阿尔都塞的症状阅读策略进行分析,这部小说中同样反映了斯托夫人作为白人作家的局限性。虽然斯托夫人控诉了奴隶主的残暴和奴隶制的惨无人道,但是对种族优劣之症状和非洲天性之症状加以论证,便可读出文本隐在的“总问题”,即斯托夫人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俾斯麦海外殖民的原因,国外持“外交优先”的学者多强调它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俾斯麦实现欧洲外交均势目标的工具;而持“内政优先”的学者则从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1884年帝国议会选举的策略考虑以及经济上寻求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等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黑暗的心》是英国文学巨擘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作者采用了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示了维多利亚末期的英国在工业化的发展所带来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人的个体性被颠覆、异化这一主题。本文主要分析《黑暗的心》中的寻觅主题,通过深度剖析主人公克尔兹及叙述者马洛深入非洲腹地寻觅财富、寻觅自我、寻觅人性的惊世之旅,揭示并反思人性及现代文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后殖民语境下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是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通过分析非洲地理地貌、非洲黑人、非洲语言在该文本中的建构,可以看出从地理空间到语言文化,他者是被解读的。对于“他者”形象的主观再创造是基于西方中心论的,作家难以摆脱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巨大影响,而西方评论界面对阿切比的指控时反应之激烈也印证了这一影响的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6.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涉及海外殖民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能看到他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所进行的无情谴责,但是小说中流露出的殖民话语和殖民意识为殖民主义者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恐怖”是康拉德小说揭露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主题.杀戮死亡的场景无疑是恐怖的,更恐怖的是赤裸裸的殖民目的:肆无忌惮地掠夺物质财富.殖民者为了掩盖罪行而披上的道德外衣是无形的、深层次的恐怖;最可怕的是殖民者为了使道德外衣合法化,挥舞着知识、文明、与话语权的大棒,将非欧洲的人直接定义为文明、进步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永恒的土地》当中,作者达克用文学的手法对殖民罪恶的源泉“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形象地怒斥了“欧洲中心主义”是欧洲殖民主义者进行殖民扩张的精神根源,给疆民地土著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一部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主人公马洛在非洲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库尔兹的深入了解,马洛对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巴拉德的小说《太阳帝国》是一部自传小说.小说以一个小孩的视角,着力描写上海血腥、阴森和恐怖的一面;通过对“太阳帝国”意象的运用,对日本和美国形象进行美化.巴拉德塑造的异国形象受其西方中心主义写作立场的影响,折射出他颠倒是非的价值观与殖民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