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亚(中国大陆、朝鲜、韩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地区)的教育,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共同危机。尤其是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它们在20世纪模仿日本,实现了自身“被压缩了的近代化”,而到了步人21世纪的今天,它们再次模仿日本,断然施行了全球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缘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农业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东亚区域合作道路.东亚区域合作对于中国保障粮食安全,减轻经济全球化以及跨国问题给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亚国家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已展开合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中国有必要发挥一个地区大国的作用,推动东亚区域相关合作不断深化,在区域合作中寻求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世界性议题,崛起方式的和平与否将对东亚秩序变动产生深刻影响。从内部来看,中国的经济中心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政策与力量、内敛的儒家文化以及非和平崛起的成本考虑决定了中国崛起是一种温和理性的和平方式;从外部来讲,目前由美国主导的东亚霸权秩序,具有诸多不合意性,利益冲突、信任赤字、资源争夺、规制缺失和权力博弈是秩序失灵的现实困境,增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风险。东亚秩序转换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结构性权力变动和中国角色转换。中国和平崛起为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注入积极的正能量。本文认为,中国和平崛起虽然是对国强必霸的逻辑否定,但不会对现有东亚霸权秩序进行颠覆性变革,渐进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是中国和平崛起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的20年里,东亚经济异军突起,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又一个奇迹,我国在积极探索经济改革的同时,充分利用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地缘优势,发展经贸合作,大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以后,我国还应以东亚为依托。充分利用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优势,取长补短,增进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也要求我国以东亚为依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的时代,是一个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的时代。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深层次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欧洲与东亚作为全球化时代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代表,在各自一体化进程中创造的模式和积累的经验为东西方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2005年4月8日至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比较区域一体化:欧洲的经验与东亚的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捷克、西班牙…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2月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规划项目“东亚哲学与 2 1世纪丛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丛书一共 5种 :《和合与东亚意识——— 2 1世纪东亚和合哲学的价值共享》、《东亚的转生———东亚哲学与 2 1世纪导论》、《和合之境———中国哲学与 2 1世纪》、《和魂新思———日本哲学与 2 1世纪》、《君子国的智慧———韩国哲学与 2 1世纪》。它们对东亚文化与文化东亚的理念进行了宏观的哲学探讨 ,对中国哲学、日本哲学、韩国哲学如何面向和回应2 1世纪的经济、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行政管理学者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中国的视角看,行政管理全球化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全球化不是把某些发达国家的规则强加给全球各国;而是意味着各民族国家已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的融合,是多样化的统一。行政管理全球化的到来对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会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也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区域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随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联盟和东盟10+3地区论坛的健康发展,东亚地区合作开始起步.东亚区域合作具有区域认同薄弱、机制建设性较弱、危机处理模式缺失和受美国政策影响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上升与国际分工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已经日益崛起为一个广受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 ,依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庞大能量 ,这个大国经济正在通过与美国、日本、欧盟、亚洲“四小龙”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 ,重构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国际分工网络和多重流向的国际经济循环圈。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并逐步融入全球化的历史。在此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中国爱国主义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更新与重构。20世纪以来的中国爱国主义的更新与建构是成功的,但不能说已经完成,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它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预示着我们需要为此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从8世纪中期到10世纪末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改变了阿拉伯民族的落后状态,并由此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汇集和融合了中东地区多种古代文明的精华,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强势地位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化成就和文化传播覆盖范围等方面。这种文化的强势地位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部族和各种族人民的共同心理认知得以形成。而强势文化和共同心理认知的结合又为近现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门科学,从中西方各国翻译史的文化加入比较,从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方法论的探求,都可以看出翻译学理论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21世纪,翻译学应该也有可能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深具传统文化资产的华人高等教育,应当厚植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建立自我的“文化认同”,而不致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同时,大学应当回归教育本质性的目的,并重新担负起社会责任,坚持大学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为全民创造更大的福祉。如此,才能使大学在中西拉距以及科技与人文断裂的时代中,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使大学成为探索真理的殿堂,也成为人类良知之所寄的场所。也只有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海峡两岸四地的大学,才能成为引导21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动力,才能在21世纪世界文明对话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末,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已经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诸领域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了冲击,特别是新全球化时代文化帝国主义对其他民族、国家的的文化殖民与侵略。同时,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理性构想;既顺应全球化大潮,超越狭隘的民族局限,又不受制于全球化,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口性。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干达高等教育在快速扩充中面临着质量保障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全球化时代的变化,乌干达在国家层面、学校层面着手制定质量保障政策,建立较完整的质量保障框架,同时还以东非大学理事会为平台,通过地区合作,提升本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资本全球化是自20世纪初以来,以资本扩张为核心,逐步确立全球范围密切的有机联系的过程,它引起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各种类型的矛盾冲突,导致20世纪一系列战争爆发;战争反过来又为资本全球化开辟了道路,推动资本全球化走向深入。资本全球化与20世纪战争的互动关系,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运动。资本全球化仍在继续,战争也将不可避免,科索沃战争拉开了21世纪资本全球化与战争关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文化闻对话、交流日趋加强。先秦典籍英译,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毋庸置疑地成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主流力量。在经典作品的传输过程中,不同翻译策略面临各自的“悖论”。阐释辜鸿铭“归化”翻译策略产生的背景、原因可知,在多元系统指导下,任何一个现象,都不能孤立的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与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进行典籍英译。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东亚地区安全环境演化是一切关心东亚地区安全的人们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东亚地区安全环境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对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起着日益增强的牵引作用,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也首先体现在东亚的稳定和促进东亚的繁荣上。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东亚地区安全环境演化是一切关心东亚地区安全的人们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东亚地区安全环境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对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起着日益增强的牵引作用,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也首先体现在东亚的稳定和促进东亚的繁荣上。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球化,由于受自私地利用自然的欲望支配,人类陷入了近代理性所引起的生存危机之中。进入新世纪,全球化道路不应该是以盲目模仿西方的“工具理性”为中心。在全球化时代,儒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扮演西方文化扮演不了的角色,为经济全球化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和人文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