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华夏文化》2011,(4):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哺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创造力的重要土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文化创造,往往难以割裂与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只要中华民族在,中华人文精神就有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文化精神也有衰落的可能。为什么中国文化得以长期延续?这就不能不谈及文化中国。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文化中国的资源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观以及中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明等遗产,其本质内容无疑在于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文明理念及其赖以传承的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指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抱有坚定而积极的认同信念。所谓认同,就是共同崇尚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包括研究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所谓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原创性的文化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化,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名物制度和封存于博物馆中的文明,而是指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或称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将自身的丰富经验凝聚而成的文明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8月19日在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这样高屋建瓴的评价,值得认真思考。他又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为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挖掘并运用好这种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扉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早已受到学人们的关注;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普及,已经出版了一些读物.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又说:"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取义、舍己为人的可歌可泣事迹不胜枚举。大灾难进一步检验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也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感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鲁谆 《华夏文化》2013,(2):6-11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必要深入研究古典诗词,并大力普及其精华。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经》被视为儒家经典,《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列入其中,足见诗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位置。"诗言志"(《尚书·尧典》)揭示了诗的本质,并形成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纯朴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必须为之努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京韵流馨扬国粹,汉调吐蕊竞芬芳。8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与京剧名作面对面——来自国家级旗舰的新解读”系列活动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盛大启幕。本次活动受到中国文化部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支持,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向泰国民众介绍中国传统京剧艺术,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将一直持续到9月份。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考验着一切艺术形式,经千百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戏曲正陷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尴尬处境。如何使年轻一代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使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有其未来?已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1994年1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再版,2010年4月出第三版修订版。20年来不断印刷和再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该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理论性寓于知识性之中,为读者奉献了既有深刻理论内涵,又有丰富文化成果的精神盛宴。综观全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更是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根脉。但现存的大量古籍因缺乏及时、科学和全面的保护,正不断老化、损毁和流失。古籍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抢救、保护我国珍贵古籍,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17.
儒学是自古以来圣贤体用不二、道器不离、彻上彻下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中国传统学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历代儒学大师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修心养性、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系列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迎接21世纪高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倡导的学说。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因素、现在和未来。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优秀的传统,要使之发扬光大;也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要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精萃,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为了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必须大力倡导“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谈京剧     
京剧正式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形成京剧,因深受欢迎,其发展势头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迅猛,后出现了诸多流派,名家名角纷纷涌现,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种艺术门类,至使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化中之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程式严谨,知识博大精深,至今依然是中国舞台剧中最高雅和完美的艺术之一,又被称为国戏,国粹。  相似文献   

20.
以茶论人生     
刘瑜 《华夏文化》2010,(3):49-50
<正>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茶文化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受到儒、道、佛等传统文化思想的浸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具有浓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历史上,茶向来都与文人雅士关系密切,因为饮茶可以令人宁神静心,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从而形成高雅的精神文化品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饮料种类日益繁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似乎不再青睐于喝茶,即便现在有人喝茶,也很难体会到茶文化的精髓所在。俗话说"琴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