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达林北京画院专业画家,1938年生,北京人,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攻山水、花鸟、书法,作品雄健、豪放,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富於变化。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1978年以后,在香港等地联展达十次。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为残疾人义展,1987年两次在京举办个展,尤喜作雪景、荷花和简笔画,作品常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刊播。应邀为中南海、观礼台、大会堂、纪念堂、专机及大饭店作画並被一些国家收藏。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94-94
“中国——面向现实”展是由中国美术馆和奥地利路得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馆(MUMOK)联合组织举办的一次艺术交流展,于2007年10月25日在维也纳开幕。这次展览旨在呈现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现实主义面貌,是一个严肃讨论中国现实问题和中国当代艺术自身问题的学术展览,  相似文献   

3.
市县动态     
《陕西档案》2014,(6):62-64
西安 西安市档案馆举办了《档案见证——西安百年历史图片展》。首展于2014年10月20日在西安铁路北客站举行,过往旅客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展览。展览共120块展板,560余幅图片,分四个部分,以档案的视角,引领人们重读西安百年历史。以一幅幅珍贵的档案文献和历史图片,述说清末至今西安百年历史的发展轨迹,印证西安百年历史的一个个瞬间,直观地展现西安百年历史的长篇画卷,真实地再现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摄影与美术 2001年年终岁末,中国美术馆迎来了第五次韩美林艺术展,这是21世纪我国首次规模最大的个人艺术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艺术家个人展览之最。用韩美林先生的话讲,这次展出的全部作品凝聚了他的智慧、他的博爱、他的大漠广原、他的马蹄踏踏…… 韩美林先生的绘画以动物和人体为主。他以独特的方式,以一种颇富人情和人性的手段表达了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感知。寥寥数笔,那些造型神采奕奕的小动物,便脱颖而出,表现了画家高度的概括力。韩美林先生把自己的作品派生出雕塑、瓷器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为之不懈地探索…  相似文献   

5.
康丽 《出版史料》2005,(2):77-78
张仃先生年届九十,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漫画艺术家。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艺术的园地里,曾有友人这样来概括他的艺术成就: “独领风骚成全才,鬓华虽改艺常青。”这的确是精辟的知言。为了全面总结其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仃艺术成就展”。张  相似文献   

6.
卢 平 1958年出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画展并屡次获奖。《竹韵》等四幅作品分别入选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春消息》入选第二十三届蒙特卡罗国际艺术大展;《蕉林晨晖》等五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7年赴英国参加中英妇女绘画联展,并出版有《卢平画集》。 杨瑞芬 1950年生,北京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炎黄女子书画研究会理事,北京画院高级关术师。是近几年来活跃在大陆画坛的著名花鸟画家。 作品多次获奖,并多…  相似文献   

7.
上官超英,1957年生于山东菏泽,现为山东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曹州书画院副院长。1987年提出中国画超大写意艺术构想并进行艰辛实践,作品大气磅礴、浓烈豪放、彩墨淋漓、苍郁雄浑。在中国美术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8次,《美术》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等举办上官超英画展理论研讨会12次。作品7发入选全国大展,3次获奖。曾在东南亚、欧洲15个国家进行考察举办画展。2004年随中国美协中国画家托表团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同年随山东美协主席团访问韩国。应邀参加中国当代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花鸟画邀请展和“中国画实力派画家趣香港邀请展”,“南北花鸟-当代中国花鸟画学术交流展”,“中国画研究院中国花鸟画邀请展”,“水差心象-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等多次全国性学术活动。1989年作品《春馨沁九洲》、《沐春》、《紫藤》、《满坡牵牛鸣春暖》、《凌胃》、《春满挑花枝》被中南海收藏。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几十次进行专访报道。人民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等出版上官超英画册7种,400余幅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编入百种画册。上官超英将艺术回报社会,曾创作900余幅作品投入画院建设,抗击非典、抗洪救灾和残疾人事业。2004年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合作举办的《泰戈尔的中国之旅》展览在印度新德里揭幕,120余幅珍贵图像再现了1924年4月、1929年3月与6月泰戈尔3次访问中国、开启20世纪初中印文化交流并在中国掀起一股“泰戈尔热”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博物馆》2009,(3):81-81
2007年2月14日至3月15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办“和:吉祥如意福寿康宁——南京博物院藏吉祥文物展览”。“和”为和谐、协调之意,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和为贵”,这是该展以“和”作为主题的初衷所在。此次南京博物院遴选100余件有吉祥图案的铜器、瓷器、年画等文物举办展览,借以阐释中国传统吉祥及节庆文化。  相似文献   

10.
张新 《新上海档案》2006,(4):F0002-F0002
2006年4月下旬,“上海的婚姻习俗”展览将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该展览展出了近百幅图片。70余件档案实物,时间跨度百余年,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上海婚姻婚俗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17号至19号,湖南大学图书馆举办以“诵读民族经典,弘扬湖湘文化”为主题的湘籍台胞李佑赠先生捐赠专题展览,展览共分三个展厅:李佑增先生收藏书画展厅;李佑增先生生平与历史文物展厅;李佑增先生竹雕展厅。展览共展出李佑增先生收藏的字画200余幅、自刻竹雕作品100余件以及其他收藏品1000余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报刊展览史上,展出的报刊种类最为丰富,反映中国报刊发展脉胳最为完整的“中国报刊展览”,1985年12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内展出。这个展览,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和北京日报社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建系30周年而举办的。尽管是料峭寒冬,展览还是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报刊展览,是1926年上海新闻学会举办的南洋报纸展览。当时展出的报纸只有100种。此后,在旧中国较大规模的报刊展览有过三次。一次是1935年举办的世界报纸展览会,一次是1944年举办的全国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13.
秦德禄1978年3月入伍,同年底调团政治处担任摄影员.1987年调到某集团军政治部任摄影干事至今。职务副团.中校军衔。从事摄影工作20年来,共在军内外各种报刊、杂志刊用新闻、艺术图片3000余幅,各种杂志封面100多个,先后在省以上摄影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入选作品100余幅,连续13年获北京军区新闻报道工作一等奖,199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全军新闻摄影十佳”。1989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中国摄影家大辞典》收录了有关他的事迹。他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7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光凭这些就该写写某集团军摄影子事秦…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为了让孩子们真实地学习档案知识,感受档案的魅力,石家庄市档案局邀请新开路小学的40余名师生到档案馆参观,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档案在我身边”少儿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师生们参观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石家庄特色的珍贵档案以及石家庄城市变迁新老照片展览,并走进档案库房,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档案”。  相似文献   

15.
<正>富国良从1990年以来,三十余次入选省级美展,并获奖。入选中国美协、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展览:《中国画新作展》(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青年国画家大展》(中国美术馆);《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世纪·中国风中国画大展》(云南);《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炎黄美术馆)。2005年江苏画刊提名《二十一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富国良》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刘巍峻 《档案》2008,(6):54-55
有文化品位、有地方特色、有现代气息的档案展览,不仅是一个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及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方利用档案信息要求的好方式,市民生活中的帮手和益友。为此,必须探讨更为先进的办展理念与办展模式。笔者试以珠海城建档案馆筹办的“珠海市城市建设成就展”的总体布局为例,探讨档案展览以“展”助“览”的展览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本次举办的珠海市城市建设成就展览,已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巴西、越南、朝鲜及港台地区10多批外宾和学者,是一次成功的档案展览。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月5日上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大厅,题为“世界新闻摄影展览”的大型展览集中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举办的30届(1957年至1987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评出的代表作241幅.这样的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举办.一场“荷赛”热很快风靡京城,继而又在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展出,给中国新闻摄影界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作为皮影艺术的众多表达形式之一,在实现国际化的路径中已经有所呈现。恭王府博物馆策划的“王府历史与皮影艺术展”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博物馆成功举办,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深挖传统,力求突破,实现特色。展览还原非遗演出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为表现形式,以恭王府建筑特色为设计源泉,以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为展览目标,力求在大众化与专业化之间,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彰显中国皮影艺术的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09,(3):114-114
“观澜于镜海,水波不兴欤?心澜涛天欤?”2009年2月27日至3月22日,在即将迎来建国甲子之庆之时,适逢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镜海观澜——澳门艺术博物馆藏澳门美术作品展”。该展选取自19世纪以来澳门多个时期,不同种族、流派、观念的美术作品,连同内地专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创作,共300余件,呈现100多年来在中西文化冲击下澳门美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光明日报社和首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新闻摄影1984年作品展览》于6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次展出的三百余幅新闻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