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娟  洪明 《中学教育》2011,(4):124-128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地区HighTechHigh特许学校的教师资格认证计划作为一种以自己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和资格认证的独特模式,它由“教师实习计划”和“教师入职计划”这两个紧密联系的部分构成,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该计划实施的缘由、具体内容、过程以及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把握当今美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学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深度教学的引导,培养教师的深度教学能力是切实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必然诉求。美国高科技学校(High Tech High,HTH)积极开展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教师校本培养创新实践。招录和选拔环节考查教师的深度教学潜质,入职培训让教师初步了解深度学习理念,在岗培训彰显社会文化视角,实践共同体为教师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提供有效支撑。由此带来的启示是我国职教教师培养应考量个人多方面的专业品性;激发与培育教师的文化敏感性;构建学习实践共同体,让职教教师体验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城市教师驻校计划"是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新兴的一种教师教育模式,它将教师培养过程分为招募、职前培养和持续入职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其中,职前培养是该计划的核心.研究发现,其职前培养彰显学区主导特点,主要表现为服务学区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话语权、以学区学校作为主要教学场所、建立专业共同体教学制度.对我国高校教师培养的启示是:基于区域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坚持中小学为培养场所主体、创建专业共同体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4.
陈颖 《当代教师教育》2011,4(1):56-61,71
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作为当代美国重要的教育改革运动,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非传统路径。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的实施主体多样,服务对象广泛,实施过程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招募与筛选;提供培训;安排实习;评估与认证。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其成效也存在争议,这体现了专业派和解制派的对峙立场。作为传统教师培养及认证模式的重大背离,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仍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作为当代美国重要的教育改革运动,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非传统路径。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的实施主体多样,服务对象广泛,实施过程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招募与筛选;提供培训;安排实习;评估与认证。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其成效也存在争议,这体现了专业派和解制派的对峙立场。作为传统教师培养及认证模式的重大背离,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仍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以21世纪以来美国教育部和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颁布的重要法令及文件为线索,展示近10年来美国高质量教师培养政策的新变化与新动向。这些法令主要包括《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计划》、《2007~2012年战略计划》、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2008年标准》和《我们的未来,我们的老师》等。文章阐述了上述法令关于高质量教师培养政策产生的背景、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为我国高质量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教师驻校培养计划"是美国一种新兴的针对城市学区高需求中小学的教师培养模式。它通常由城市学区、高校和非政府机构三方合作,采用住院实习医生的模式,为教师流失率高及教育质量低下的学校培养合格教师。该计划在一年的教师驻校培养期间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在课堂环境中紧密结合,有机统合了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在培养新任教师专业技能和提高新任教师留职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承诺计划”的学程安排和主要特点,从该计划与PDS及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比较、学员满意度和专业稳定性、用人机构满意度、成本与收益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在成本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培养成本是制约教师教育变革的重要变量,我国教师教育的变革也应充分考虑成本和效能的性价比因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国进行了“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教育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教师教育体制、培养方式等多方面。对该教师培养模式的兴起和发展做一了解和评价,可对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启发。试归纳如下:第一,实施理论与实践相整合的教师培养模式;第二,以引导或促进教师的反思为导向;第三,以学校为本位。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师范大学“4 2”模式和美国加州长滩分校的高中教师培养计划比较为例,从教育实习和课程设置方面对两所学校培养模式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通过对中美高师培养现状的差异性比较,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指出目前中国高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给中国高师新模式的探讨提出一点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9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与改革方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化为内涵式发展,“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着来源渠道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内涵界定模糊、培养力度不足、考评体系不科学、发展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拓宽准入渠道,提升专业化水平、明确双师认定标准、创新培训模式、完善考核制度,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方面,探索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依托教育科研,培养学习型的教师群体”为基本形式的校本研训模式研究,提倡教师确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工作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构建学校品牌发展战略的达成。我们对此作了以下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被称为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波士顿驻校教师计划"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模式由学区主办,培养过程包括针对学区特殊需求的招生,以中小学校的实践学习为主、合作大学提供的硕士课程学习为辅的一年期培训,以及进入教学岗位后三年的入职辅导等环节。以学区为培养主体、职前职后一体化和基于中小学校的临床学习是该模式的三大特色。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模式和选择性模式的一些不足,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师的课程结构模式,是指科学教师培养中普通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以及教育专业课程的组织与协调方式。在阐述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科学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实际,提出了科学教师的培养应实行分段培养和组建多样化的见习师范学校与职业发展学校,确立"以学校为基地"的科学教师培养方式,与普通中小学之间建立广泛的"伙伴合作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蓝带小组"提出的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候选教师的实验室经验和驻校经验,以培养高效教师,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课程以螺旋式进行安排,资格认证中突出中小学校的权利。候选教师在持有资格证的临床实践者指导下进行教学实习,各相关主体是支持性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计划是国家为加快教师教育发展而实施,通过对其主要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分析“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可以提出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当前教师短缺危机,美国将注册学徒制引入教师培养之中。在教师职业投资回报率低、教师队伍多样性不足、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欠佳的影响下,田纳西州率先开展了相关实践,明确了学区、教育者准备项目供应方、州劳动力委员会与劳动力中介机构、州政府等主体的职责,并制定了教师注册学徒制项目的开发流程。文章在分析田纳西州教师注册学徒制的实施背景、运行机制与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提出的“国优计划”提出两点针对性建议:组建“培养高校—聘任学校”的项目团队以实现“订单化”培养;增加教育实践部分的学时,帮助学员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城市教师驻校模式是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是在美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发展无力和美国教师结构短缺现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是一种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包括计划的组织和管理、驻校生的招录、教学点和指导教师的选拔、驻校期培养、驻校毕业生的安置以及新教师的入职指导六个部分。它为城市薄弱学校招聘、培养和留住优秀教师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卓越教师培养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中学卓越生物学教师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培养为例,探讨并提出了中学卓越生物学教师需具备的“KPDIS”五位一体必备能力,建议以OBE成果导向教育作指导,参照“一践行三学会”的师范认证毕业要求,以实施“UGSS”人才培养模式和“五个一”工程,全方位培养具备“KPDIS”能力的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教师成为领导者"是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师发展观。该观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方面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同时要求学校、同事之间相互协作,以保证教师领导能力的发挥。在培养教师领导力方面,建立了学校一社区一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其中著名的有"明天学校的领导力"计划、"国家写作计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