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6世纪英国凯特起义以反对圈地为目标,表达了农民对土地产权变革的抗拒。然而,通过对凯特起义《请愿书》进行详细解读,发现不同阶层的农民因各自利益的差异而对土地有着不同的诉求。其中,富裕农民要求建立明晰的土地产权,保护有益于自身利益的圈地;下层农民要求维护习惯保有,对其征收合理的地租和入地费;他们二者联合起来对抗领主,与其争夺公地使用权。从凯特起义《请愿书》入手,可以了解16世纪英国农民真实的地权诉求,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的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土地产权处于封建土地保有制的"占有权"与敞田制的共有产权之下,是一种混合土地产权,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到了近代早期,英国农民土地产权发生了变革。农民通过圈地,明确了自己与他人的土地界限,保障了个人对土地的独占,排斥了其他人对土地的使用,强化了自己对土地的"占有权",消除了敞田制的共有产权,开始掌握经营土地的自主权。自此,传统的混合土地产权被打破,一种明晰的土地产权形成。明晰的土地产权是新型农业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农场形成的前提。资本主义农场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均产量的增长,推动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70年代起,西方学界就已开始对16世纪圈地运动展开了研究。随着20世纪中叶经济社会史学科以及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圈地运动的研究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与此同时,圈地运动与私人土地产权、圈地运动与农民个体权利的成长以及如何认识"暴力圈地"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刍议都铎时代的圈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英国社会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阶段 ,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作为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 ,圈地运动在都铎时代第一次达到高潮 ,它是 14 - 15世纪英国社会大变动的产物。都铎时代的圈地狂潮具有直接暴力的典型特征 ,它包括掠夺公共土地、侵占农民份地、没收教会土地等等。圈地运动使耕地减少、牧场增加 ,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由圈地引起的新旧生产关系的消长 ,反映了英国农业社会中资本主义成长的实质。就都铎时代圈地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扫荡作用而言 ,它的历史意义决不在 17世纪中叶的政治革命之下。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圈地运动”始于12世纪,15世纪后半期规模扩大,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后期,历时700余年。“圈地”指地主强行圈占公有地,剥夺公簿持有农土地,或强买自由持有农土地办牧场和农场。“圈地”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了英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发展,并对英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正确认识“圈地运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它,对于弄清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16世纪英国煤矿产权经历了一次由修道院到国王的大变革,对英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纽卡斯尔是英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最大的煤炭港口,在工业革命以前这里曾长期是英国最大的煤炭产地。这里的煤矿产权变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煤矿产权由修道院掌握到收归国王所有这一实质性的产权变革,使得原先的产量限制得以取消,而且降低了租金,致使大量资本得以进入煤炭工业,由此促进了17世纪英国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为此后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在能源上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16、17世纪英国流民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7世纪英国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出大量流民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流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圈地运动,价格革命,人口增长,解散修道院,解散封建家臣团,瘟疫和农业歉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圈地运动,16,17世纪英国的流民问题实质上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变革造成的,“与封建制度瓦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摩尔的“羊吃人”论断是对英国圈地现象的经典评论。然而,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的圈地活动并没有出现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浪的现象。那时的圈地活动及其后果并没有像摩尔所说得那样严重,那些失去土地的人不仅可以从事于工场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等工作。而且,还可获得政府的救济和私人慈善的救助。因此,至少在16世纪,他们的生存环境并没有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英国以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只是有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而给农民带来了灾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既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又使农民得到土地。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其实,英国采取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符合当时英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选择,并不存在保守性。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是由英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14、15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手工业制呢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中最X发达的部门…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都铎王朝一直持续到维多利亚时代,历经四百多年,其中都铎圈地是整个圈地运动的重要起始阶段。由于托马斯·莫尔的"羊吃人"突出了都铎圈地的暴力方面,使以往人们对都铎圈地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其基本上持负面评价。应当承认,任何一场经济变革都避免不了暴力的存在。然而,都铎圈地的暴力并不是不受约束的,暴力圈地不但受到社会道德和政府法令的双重制约,而且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都铎圈地的暴力规模有限,并非完全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1.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发生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将大量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过,英国城市化进程并未随之显著加速.离开了土地的农民没有全部扎根城镇、转变为城市居民,其中许多人变成流民,回归农村,他们和留在乡村的居民一起作为农业工人受雇于资本家农场主,并广泛从事乡村工业,促成原工业化出现.在圈地期间,英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议会圈地运动是英国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通过议会颁布相关的法案,以合法形式大规模圈占土地的过程。本文首先将议会圈地与早期圈地相比较,从而引出议会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五个方面,为进一步论证议会圈地是小农土地所有者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社会 一、利用暴力残酷剥夺农民土地的现象,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因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历史上通常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据此回答1~5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三大杠杆是A.重商主义、圈地运动、海外殖民B.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C.殖民机构、海外贸易、手工工场D.中央集权、圈地运动、殖民战争  相似文献   

16.
1789年7月开始的法国大革命,之所以未剥夺小农土地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是因为当时的法国既没有大幅提升农业商品生产力的必要性,又没有能保障该变革进行的领导力量,同时也没有成功进行该变革所必需的社会安全保障机制.正是这些因素,使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在处理国内土地问题时没有复制英国圈地运动模式,而是让众多小农变成了小块土地所有者,以致法国资本主义农业在长时期内主要沿着富农经济道路发展.这无疑是符合18世纪80年代末法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英国圈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动的性质英国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运动从1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些),一直继续到19世纪后半期,本文叙述到17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为止;它的发展地区大部是在英格兰中部和东部诸郡。在所说的时期中,英国封建社会起着剧烈的变化,封建制度正在瓦解,资本主义的关系正在旧社会的母胎里形成起来。所谓“原始积累”也正在进行着。依马克思的话,原始积累“……不是别的,而是使生产者脱离生产资料的历史过程”。圈地运动就是使农业生产者(农民)脱离生产资料(土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著名人文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中说 :“羊是温驯的动物 ,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 ,羊能吃人。”材料二18世纪英国圈地情况表 :1.推动圈地运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A.封建地租贬值B.羊毛需求急增C.新贵族的出现D.资本积累需要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 ,分析英国牧羊业迅速发展的气候条件。3.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 ,简述形成“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背景并对圈地运动作一简要评价。4.大量圈地法令颁布的政治前提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经济变革?5.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政治学什么…  相似文献   

19.
12世纪前后,西欧大陆出现了罗马法的全面复兴活动,这是西欧经济复苏、商贸繁荣、城市兴起等社会变革的反应.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本着罗马法中契约平等的原则,以自己的经营活动,冲破封建主义的刚性体制,要求明确和有效地保护私人产权.他们以罗马法的复兴为契机,呼唤法律的公正与权威,扶助以君主为首的民族国家.法律的复兴根植于社会的变革,变革了的社会又推进了法律的系统与完备.  相似文献   

20.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发生的一次历史持久、影响深远的土地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改变了土地财产权,改变了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改变了村庄的布局和面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使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的前提,而圈地运动,迫使小农失地破产、成为雇佣工人的历史过程,正好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实现的条件,是原始积累的一种途径。在圈地运动的最后历史过去百年之后,对其进行的研究和解读变得日益复杂,这既反映了研究角度的变化,也反映了新时代赋予历史研究的阐释需求,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