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吴宓与雪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吴宓和雪莱相同的诗歌观念与他们相似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其诗歌观念不同之处在于:吴宓的诗歌理论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学中文章为时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传统;雪莱的诗歌理论有较多的柏拉图主义成分。吴宓和雪莱具有相同的文化使命感,在爱情婚姻方面都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背叛者。  相似文献   

2.
吴宓和郁达夫都是20世纪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曾狂热地追求美丽的爱情。比较吴宓与郁达夫的爱情遭际,可以看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禁锢与扼杀造成了一代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缺陷。如何走出世俗伦理的禁锢迈向自我解放的道路,构建自由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的爱情,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与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下思想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反馈、构建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论意义,为解读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独特的分析框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虚位"、"内容预设"、"环境缺失"。在"微"时代下,探讨主体、客体(内容)、环境的"微"特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形成主体、客体及环境的良性及有效互动日益凸显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索绪尔两元结构主义思想和语言学理论学界探讨颇多,但就其与康德哲学根源的探究却不甚深入.十八世纪康德哲学作为主流思想在德国盛行,对索绪尔后期结构主义建构产生重要影响."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逻辑起点,"物自体"的"语言"是索绪尔结构主义的起点,现试透过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建构找寻康德哲学根源,对其两元结构下的符号学观点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微信息、微媒体、微社区为主要形态的双向互动"微时代"的新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冲击,思想建构的独立性与交互需求的强化、价值建构碎片化与核心价值边缘化、媒介融合虚拟化与高校缺失话语权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实质挑战,构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转向,高校要通过探索互联网+思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和新理念,引导大学生重塑社会主流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第四媒体"作为一种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第四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就通过加强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加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善用媒体实现隐性教育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哲学思潮对现代性中的元叙事、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等观念有着多方位的解构和批判,其思想价值是深远和珍贵的。后现代理论中蕴含着许多对科学哲学有借鉴和启迪价值的思想因子。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张相互辉映,哥德尔定理、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科学等诸多新兴科学正在变革着科学的知识构成、内部结构和整体性质。一种观念层面的"后现代科学"正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8.
以全球伦理道德为依托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有其客观必然性和现实迫切性。但在实践中落实和贯彻这一思想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症结。解决这些困难和症结的关键是确立全球伦理道德的终极实在即平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它是以全球伦理道德为依托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9.
社会伦理道德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上层建筑与精神层次,关系到一个国家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承。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媒对于社会理论道德的传承与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社会伦理道德思维当代表现形式,分析了传媒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传媒建设社会伦理道德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优秀之作,其文学史成就,不仅在于其思想价值体现了叙述主体独特的审美意识;更在于其文本创作,在继承前人叙述传统的基础上,在叙事情节、人物角色、叙述空间的建构上,表现出的独特叙事艺术与小说文体自觉性。在其文本叙事中,叙事内容由模式化故事发展为对情节的审美建构,人物的"行动元"功能设置转为塑造具有自身气质与个性的角色,叙事结构从单纯的线性结构转为塑造角色的立体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1.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12.
义利问题是中西方道德哲学史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古今中外一切伦理学说在建构其伦理价值观时都无法绕开它。"谋利"和"崇义"孰本孰末,谁决定谁,中西方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试对中西方义利思想的异同、优劣加以比较,探讨其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对中国、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彝族"三道红"婚俗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但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迷失与偏离。之后,"三道红"传统婚俗完成了"回归"并得到重构,这是支撑彝族社会运行的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的作用。这套伦理道德体系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新意义,从而保持了其原有的生命力。"三道红"传统婚俗变迁历程的背后,是"三道红"文化自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籍以学校文化的基点问题讨论:"学校文化的建构意义定位"——学校文化与学校的品位联系在一起;与办学的质量水平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的发展提升联系在一起。"学校文化的内涵功能定义"——学校文化的多元内涵;学校文化的多维功能。"学校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定向"——学校思想理念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学校规章制度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学校行为习惯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学校物质表现文化的操作性建构。  相似文献   

15.
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开创的,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反对战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文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本文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儒家思想对传统武德的影响。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中和思想、仁爱思想、修身思想和义利思想对中华武术传统武德思想的内容体系、价值标准,尤其是习武者的动机和行为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儒家的中和、仁爱、修身和义利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视和肯定,促进了传统武德思想观念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用他的"美学散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理想,而他对人格理想的思考不仅与其学术有关还与他的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宗白华的一生是他所建构的人格理想的最好注解.宗白华思想中体现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空灵"与"充实"的张力以及对美的和谐的追求既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一部分,也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陈剑 《美育学刊》2013,(1):75-80
审美教育是周来祥后期美学所涉足的一个重要领域,如要全面了解和评价周来祥的美学体系,必须对其审美教育思想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和总结,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学界对此还是少有涉及。在观照周来祥总体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对其审美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和谐人格"做一个全面的清理和挖掘,理清其产生的理论动因与现实缘由,以及它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的学术生成理路,并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实际进程中分析其理论特色和现实意义,从而为中国当代美育观念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自我建构",而协同学则是系统的"自我构建"理论,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先天联系,无论是人的自我建构还是系统的自我建构,都自然拒绝僵化的状态,都需要灵动的、活泛的方法或者机制来实现。本文基于协同理论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路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伦理道德形成挑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