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学科德育建设的成效。对352位普通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学科德育能力基本达到良好水平,但存在薄弱环节;不同性别、职称、任教学段的教师,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其学科德育能力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能力,需要增强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建设意识,提高其学科德育资源开发能力,构建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能力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北京市中小学各学科德育,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新课程背景下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现象的重要举措与重要途径,更是唤起全体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增强学科德育实施能力的教学研究成果. 厘清学科德育的几个问题 1.关于课程德育与学科德育的范畴 课程德育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类课程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教育,包括地方和校本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德育在教学目标上,不是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它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建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内容要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不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贾美华  金利  黄冬芳 《中国德育》2010,(9):23-26,8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开始树立学科“大德育观”。“大德育”是关注每个学生整体成长过程的德育。在大德育体系中,德育目标具有整体性,德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德育实施主体具有全员性,德育影响具有全方位性,德育过程具有动态性。这些特征使得德育成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课本资源和教师榜样示范是构成学科教学主要的隐性德育因素。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发现,隐性德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偏低。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寻求恰当的德育方法、保持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是隐性德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得以进一步渗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玉泰 《天津教育》2001,(10):26-27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并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而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对学科德育进行必要的研究。学科德育是中小学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品质教育,牵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必然会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充分体现德育的评价功能和发展功能。学科德育作为中小…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北京市第二届中小学德育周上,中小学27个学科的德育指导纲要出台。今后即使是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科目也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有效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矛盾的重要途径,更是唤起全体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增强学科德育实施能力的实践探索。如何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是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凤莲 《广西教育》2008,(36):24-2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独特完善的德育体系,因此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便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实施学科德育渗透应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和教师表率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性”教学渗透,充分挖掘学科及教材蕴涵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9.
德育现在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而法制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然而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以及学科特点的需要。因此,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本文首先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以来,上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开始从课外转向课堂,融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回归本源”的理念指导下,上海根据中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54个学段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俊光 《教师》2010,(36):27-28
当前,中小学德育陷入了困境,表现为德育仍处于从属地位、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造成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为德育目标脱离实际、德育内容区分不清、德育方法僵化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中小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提高德育实效性: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德育环境,构建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小学德育陷入了困境,表现为德育仍处于从属地位、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造成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为德育目标脱离实际、德育内容区分不清、德育方法僵化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中小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提高德育实效性: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德育环境,构建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4.
学科德育旨在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充分挖掘并合理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零碎和导教策略单一等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学科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能够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蔚芹 《现代教学》2009,(12):38-39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受学科性质与特点的制约,使其既不同于一般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一般德育方法。探讨和总结出一套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德育的理论具体化、操作化,使实践更为有章可循,也更富实效。以下这组稿件来自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的主持人和学员,希望他们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探索能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过程应该充满理智和道德的发展。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倡导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不仅要追求教育的知识价值或教学的智育效果,也要追求教育的精神价值或教学的德育效果。在构建或完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探讨中,“成人德育论”不无遗憾地被疏漏了。从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成人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取向乃至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看,构建并实践“成人德育论”已成当务之急。探究其存在的认识论基础不仅有助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合理构建,而且也将丰富人们对成人教育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它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与美育内容。而语文学科中很多课文,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正>德育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德育课程评价主要涉及非认知领域,评价主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其影响制约难于控制和把握,如何建立与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德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德育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变革,改变德育教学"知行脱节"现象。德育学科评价方式的科学和合理对于推进德育课改,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科学有效的德育课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完善应该是德育课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须.中共中央2004年8号文件再一次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文件的颁发也推动了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与实践更加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