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小妹,随着诸多通俗文学本和民间故事的传讲,成了一个博览群书、学习刻苦、文思敏捷、能诗善对的女中豪杰的形象。特别是苏小妹与苏东坡、秦少游的故事,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一个她既是妙龄少女,又是极有文学素养的才女的印象。尽管历史上确有苏东坡其人,确有秦少游其人,尽管苏小妹的故事娓娓动听,而在四川眉山县陈列室存放的苏氏家谱中,有上至苏洵的祖父苏杲,下至苏辙之子苏逊,唯独不见苏小妹这个流芳九世、为人传颂的女寸子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呢?据史料记载:苏洵(苏东坡之父)共有三个女儿,都死在苏洵去世之前,欧阳修为  相似文献   

2.
宋彦和 《教学随笔》2008,(Z1):132-132
宋代文豪苏轼一家,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专业户",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属唐宋散文八大家,其妹苏小妹也是著名的才女。一次,苏小妹到京城去看望哥哥苏轼,兄妹久别重逢,分外高兴。苏轼暗想,小妹素来文思敏捷,备受时人的推崇。但好久没见了,不知她学业有无长进,我不妨撰得一联,考考小妹。于是,吟出  相似文献   

3.
关于苏轼之妹苏小妹的故事很多。有关她的婚姻的故事更多。有说其嫁表兄程之才的,有的说嫁才子程广、名士柳子玉的。其中,以说其嫁着名词人秦少游的为最广,影响亦最大。对此,古今学者多所考证,但结论各不相同。近见《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韩振峰文《苏小妹是苏东坡之姊而非妹》,宣称有新发见,说“小妹”即东坡之姐“八娘”,就是说,嫁少游者,八娘也,讹误仅在姐妹之间。韩文所涉及之事实及结论,均有明显讹误,兹就其要者考核如下:  相似文献   

4.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写这首诗的人是一个古代才女。叫苏小妹。不知道?那她的父亲和兄长可是鼎鼎大名的哦,是“唐宋八大家”里面的“宋三苏”:老苏苏洵、大苏苏轼和小苏苏辙。 这首诗其实就是苏小妹调侃苏轼…(苏东坡)的,因为苏轼的脸长得特别长,有点像马脸,辜负了他风流才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 据说北宋时期著名才女苏小妹偶然吟得了两句小诗:“清风细柳,淡月梅花。”她吟完之后。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他向哥哥——大文豪苏轼求教。  相似文献   

6.
古代白话小说载《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妙趣横生:新婚之夜,新娘苏小妹将洞房紧闭,要新郎秦少游答完三题才给开门.此即所谓三“难”。一、二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故事叫《给诗加腰》,"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若在句中,各加一个字做"腰",该用什么字为好?这是苏小妹出的题。苏东坡加了"摇""映"二字,被苏小妹否定了;黄山谷又加了"舞""隐"二字,仍然被否。最后,苏小妹加了两字,成了"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个故事充分表明,诗歌语言,是极精炼形象的,用最少的笔墨,表达了多姿多彩的内容。在古代,我们是很重视"诗教"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的意思。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精炼的文笔,也能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情境和作者的感情,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才女解诗桃红似锦,柳绿如烟的季春时节。一日清晨,北宋翰林学士苏东坡正在一幢层楼飞甍、重檐琉瓦的书楼里浏览古人词章,门官登阶而上,送来诗友佛印禅师的长歌一首,只见全篇单字双叠,共百余对,写得十分怪异: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枝枝莺莺雀雀相相呼呼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屏屏堪堪看看……苏学士细细吟咏,反复琢磨,不解其意,嗟叹不已,弄得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才思慧敏的苏小妹见哥哥整日踱步沉吟,唉声叹气,甚感诧异,问过原委之后,取来佛印诗笺细览,苏小妹琢磨良久,俄而笑云:“此歌有何难解!”旋…  相似文献   

9.
边草 《快乐阅读》2010,(5):36-41
一 “苏小妹,苏小妹,你快给我下来,我要吃街口的小笼包!” 真没想到,昨天表白刚刚被苏单单拒绝过的周丛柯这一大早就在楼下喊。  相似文献   

10.
清代女弹词中的"女扮男装"现象非常普遍,一般在作品中采用"女扮男装"故事模式有两点原因,一是展示才华,二是逃避婚姻。在"才女风尚"中获得更多文学培养的弹词女作家们无法逾越性别的限制,因此就借助故事中"女扮男装"的女主角去考取功名,完成一次才名的社会公认,从而去弥补内心因性别限制带来的不平衡感。另外,她们在设计"女扮男装"的故事时,潜在心理上是为了逃避婚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其实质不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次心灵叛逆。但是,弹词女作家们的这种易装思路其实是幼稚而天真的,她们在反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在向"贤妻良母"的闺训靠拢,因此不可将这种叛逆意识过分夸大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和《笔生花》的作者均充分肯定女子的才能,才女们在外都高中科举,并参与平定叛乱。两部作品对女子的家庭生活都有描写,如才女们的家庭教育、婚姻状态、日常生活等方面,并显示出各自的描写特点。  相似文献   

12.
苏小妹新婚之夜三难新郎秦少游(名观)的故事流传很广,脍炙人口,世俗皆知,再加上文艺作品和新闻媒介的传播,有不少人确信苏东坡有一位长相漂亮、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明清才女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身上有许多当时明清才女的影子。透过明清才女们的生存状态,爱情婚姻以及她们的思想、才智、追求、理想等方面,可以看到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把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熔铸其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六十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性主义中的一部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文学规则的影响比任一个批评流派更为深刻.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婚姻的故事>灵巧地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原则,以其女性的意识,女性独有的眼光,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婚姻的故事,描写了新旧时代交替中被婚姻牺牲的女性,写出她们在婚姻问题上的种种不幸和忍受与反抗.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六十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性主义中的一部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文学规则的影响比任一个批评流派更为深刻.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婚姻的故事>灵巧地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原则,以其女性的意识,女性独有的眼光,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婚姻的故事,描写了新旧时代交替中被婚姻牺牲的女性,写出她们在婚姻问题上的种种不幸和忍受与反抗.  相似文献   

16.
翻开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看第十一卷中的《苏小妹三难新郎》,看到了这样一个情节:洞房花烛之夜,新郎秦少游被新娘苏小妹"闭门推出窗前月"的对诗难题弄得一筹莫展,冥思苦想至三更鼓响,仍难  相似文献   

17.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相似文献   

18.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悟出其中的奥秘。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叠字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相似文献   

19.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小说家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集《雨后》,展示了小人物的生活以及他们不同的婚姻故事。在几段不同的婚姻故事中,特雷弗展示了他的婚姻观,时间塑造的记忆对婚姻有着重要的影响,女人在婚姻中更为孤独的妥协,安稳和妥协是特雷弗小说中婚姻的普适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