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玩出的名堂     
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他的父亲是制造篮子的手工艺人,母亲来自酿酒艺人家庭。列文虎克的父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小时候,列文虎克只接受了一点基础教育,16岁时他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到一家布店当学徒,后来,他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布店。不过他的生意并不成功,因为他很快就转行做起了看门人。  相似文献   

2.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Anth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是十七世纪杰出的业余科学家和显微镜制造者。1632年他出生在荷兰的德尔夫特。这是一个以生产啤洒和瓷器闻名的城市。父亲是一个篮子制造商,母亲是酿酒商的女儿。列文虎克6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16岁的列文虎克来到阿姆斯特丹的亚麻布商那里当学徒,对检测麻布质量的放大镜发生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3.
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过早的去世,身为长子的他只好辍学,来到一家杂货铺当学徒。杂货铺旁边是一家眼镜店。每天晚上,眼镜店  相似文献   

4.
一生磨一镜     
1632年,万·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的德夫尔特城。由于父亲过早地去世,他16岁初中还没有毕业便离开了学校,到阿姆斯特丹一家杂货铺当学徒。杂货铺的隔壁是一  相似文献   

5.
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的一个普通家庭。因为父亲过早去世,身为长子的他只好辍学,来到一家杂货铺当学徒。杂货铺旁边是一家眼镜店。每天晚上,眼镜店的伙计们都要把白  相似文献   

6.
17世纪末,到过荷兰德尔夫特市政府的人,都对那个看门人有印象:那老头整天在那儿磨镜片。这个磨镜人叫列文虎克。看门工作很清闲,列文虎克就磨镜片。他磨出了各种各样的镜片。有时磨累了,他就将这些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法 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专家和生物学家。1675年的一天,同往常一样,列文虎克又在显微镜下观察什么,时间长了,他感到眼睛疲乏,便出门到屋檐下休息。这时,天正巧下雨,望着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列文虎克突发奇想:“这清洁透明的雨水里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呢?”随即拿来一支试管接了一些雨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出乎意料,显微镜下竟有成百上千只“小动物”在活动。他兴奋极了,可是,过了不  相似文献   

8.
正你观察过微观世界吗?微尘中闪烁的晶体、昆虫闪闪发亮的眼睛、微生物似乎永远不动的身体……这是个有趣的世界,它和我们同在,却不易被肉眼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才帮助人们打开了观察微观世界的大门。少年时的列文虎克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杂货铺里当学徒。一有空闲,他就喜欢干两件事:一是模仿隔壁眼镜店的工匠们磨制镜片;二是到杂货铺对面的一个老爷爷家听故事。有一  相似文献   

9.
肖蓉 《四川教育》2009,(2):34-35
“玩出名堂”这个说法源于荷兰人列文虎克。当时,他正在替别人看守大门。工作一清闲,他就玩玻璃片。开始,他只是把玻璃片磨成了放大镜。后来,他竟然想到把两片镜片叠放一起,便成了惊人的新发现——显微镜,这为后来发现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凡 《学习之友》2006,(9):56-57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荷兰画家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11.
早知道"一生磨一镜"的故事。一位荷兰青年万.列文虎克,做门卫工作60年,平时就做打磨镜片的工作,一磨就是60年。他磨出的复合镜片放大的倍数超过了专业技师。他还借着镜片,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一生磨一镜"告诉我们,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执著持守,也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际上,教师做的也是"一生磨一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在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古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它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执著。在荷兰,也有一个这样的人,不过他磨的不是针,而是镜,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出身贫困,才上了几年学。便独自外出谋生,后来经人介绍得到了一份看门的工作。每天,他坐在传达室,看着出入于市政厅的人们,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14.
高明的父亲     
《红领巾》2012,(1)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荷兰著名画家)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  相似文献   

15.
300多年前,当荷兰的列文虎克先生沉浸在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的喜悦中时,他并没意识到这项发明在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同时,竟然也会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样,将一个危害人类的幽灵释放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16.
①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1632~1723),出身贫寒,当过学徒,摆过杂摊,最后当了市政厅的门房  相似文献   

17.
徐双华 《初中生》2009,(12):58-59
17世纪末,到过荷兰德尔夫特市政府的人,都对那个看门人有印象:那老头整天在那儿磨镜片。这个磨镜人叫列文虎克。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波     
惠更斯于1629年4月12月生于荷兰海牙.父亲是一位诗人、外交活动家,且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识渊博.笛卡儿自1628年到荷兰后,就成了他十分亲密的朋友,经常到他家作客,与他交谈有关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等内容广泛的话题.惠更斯的父亲很重视对惠更斯的培养和教育.每当笛卡儿来家后,他常把惠更斯叫到旁边,让惠更斯也听笛卡儿对哲学、数学、力学、光学方面的高谈阔论,以增加见识.  相似文献   

19.
<正>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一封厚厚的来信。信中的文章题目很是蹩脚:《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这算什么题目?冗长又没有技术含量,肯定是哪个蹩脚的幻想家的"大作"。可读着读着,科学家们惊呆了,他们知道,世界将会因此改变。信中提到的微生物,其发现者是一个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的人。列文虎克是荷兰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困顿  相似文献   

20.
戴士龙 《教育文汇》2010,(11):41-41
前几天听一位年轻语文教师上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公开课。教师以学生曾参与的游戏导入新课,接着阐释课题,肯定玩耍是有益的活动,并板书了文中的人物列文虎克,随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