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公是中国古代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古代洛阳城的营建者.周公在洛阳定九鼎并制礼作乐,强化了洛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如今弘扬周公精神,打造周公文化品牌,成为洛阳"中华圣地"文化建设和"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洛阳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曹操奉献帝都许,使许昌在全国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作用,这是许昌历史发展的鼎盛期.文帝曹丕虽建都洛阳,但依然将许昌作为重要的都城,许昌的历史进入更加平稳发展的转折期.明帝曹叡执政之后,许昌的经济文化发展虽然仍然受到统治者重视,但政治地位渐趋衰落,为本阶段许昌历史发展的衰落期.  相似文献   

3.
洛阳最大的财富就是文化传承、人文精神.洛阳要善于挖掘城市诚信文化资源,用好洛阳诚信文化发言权,多措并举建设诚信文化品牌,提升洛阳城市的"软实力",对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对外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为洛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记述北魏洛阳寺院建筑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事实.作者以大量笔墨描写了洛阳对外交往的繁盛景象,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通过其书,可了解当时北魏洛阳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洛阳民办博物馆依托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存在影响力不强、办馆特色不鲜明、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洛阳民办博物馆应积极开拓路径,利用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现代文化旅游项目,借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文创产业提升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图景·图画洛阳,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夏、商、周、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都城史近1600年。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在这里完成,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也曾云集洛阳,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北宋是洛阳城市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北宋以前洛阳城市文化是典型的政治型都市文化,宋建国后,定都开封,以洛阳为西京,洛阳的政治影响力日趋弱化。仁宗以后逐渐完成了从政治型都市文化到休闲娱乐型文化的嬗变。政治中心的转移,洛阳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兴盛的花木和园林经济是促成这种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洛阳这个历史名城,自东汉以来屡遭毁坏,残破不堪,而在北魏迁都以后,又成为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杨衒之的《洛阳伽兰记》一书正好记载了北魏自迁都到灭亡洛阳四十年历史,它虽是以记洛阳佛教的兴盛为主,但也反映了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保存了许多《魏书》等历史中所没有的材料.该书作者杨衒之在序文中说:“武定五年(547年)  相似文献   

9.
河洛文化,讲的是以古都洛阳为中心的特定文化现象和留给我们的文化记忆。洛阳建都一千五百余年,十三个王朝,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诸多大师,曾经云集洛阳。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是河洛文化的主题词。儒学渊源于洛阳,道家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三家融和,奠定了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河洛文化历经久远,其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依然对洛阳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中与洛阳相关的故事是当时洛阳地域文化的真实再现,既反映了洛阳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政治中心地位对唐代文人的吸引力,亦折射了洛阳地区的牡丹文化、花神观念、后土信仰和毒龙意识等风俗理念的盛行,充分展示出河洛文明在唐代社会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来日益蔓延的网络黄文化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遏制网络黄文化,打造先进网络文化,大力推进先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微文化"主要是指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技术而在短时间内即可以传播的,体现个人互联网特质的个体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媒介方式.微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积极利用微文化,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能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源于隋唐宫廷宴乐,五代后传入民间,称为"海神"。"海神"是洛阳独有的民间音乐,故又称为"洛阳海神"。其演奏团体称为"海神社"。隋唐以来,洛阳海神在中原以及全国产生极大影响,曾被誉为"国乐"。抢救洛阳海神不仅在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河洛文化甚至整个华夏文化的研究、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洛阳水文化高地建设要生态先行,以深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等项目工程,实现"一河清水入洛城"的目标。打造洛阳水文化高地,要彰显城市历史文脉,通过河流水系景观讲述洛阳故事,建构心灵栖居的诗意场所。对洛阳河流景观进行大力度的建设、改造、提升,以丰富城市景观肌理,传承创新河洛文化,展示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魅力,有力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期待在中原大地、在"一带一路"的起点,把洛阳建设成为一座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东方文明都市。  相似文献   

15.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河洛大鼓、白马寺佛教音乐等都是洛阳地区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深刻体现了洛阳地区的文化特点及人们的精神内涵,洛阳传统音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洛阳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传承和保护洛阳地区传统音乐文化起到一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包容的洛阳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洛阳这个城市抱有特殊的好感.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过"东方红拖拉机"这样代表了中国的产品,也不仅是因为它拥有龙门石窟这样的古迹风光,而是因为它拥有一种令人敬仰的文化品格.在我的心目中,洛阳的文化品格就是包容. ……  相似文献   

17.
西晋是汉末分裂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洛阳再次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域的文士都期望借助京都洛阳的中心效应,以获得文学上的声誉;一些洛阳文士因为征伐、省亲或游宦,流寓到其他地域,之后又都返回洛阳。流迁文士汇聚洛阳,呈才竞艺,带来不同地域的文化风尚,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了洛阳文化、文学的繁荣,推动着西晋洛阳文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 ,洛阳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影响洛阳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调整洛阳农村经济结构的重点是 :调整农村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乡镇企业的结构 .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折射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耀眼光芒,而洛阳文化又是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历史上的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曾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934年,是中国古老文化中心之一,素称"六朝九都"。正是洛阳这种特殊的"况味",使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语文》第一册的《洛阳诗  相似文献   

20.
剖腹藏珠     
<正>1.唐朝初年,由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京城长安不但是国内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而且逐渐成为国际性的都会,来自西域的胡商云集到这里,长安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2.当时,西域的胡商要来长安,大抵先从海上到广州,然后取道梅岭入江西,上扬州,再经运河赴洛阳,最后到达长安。这段路程有好几千里,特别是陆路的某些地区相当偏僻,经常发生盗劫事件,引起了胡商们的恐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