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最近 ,笔者在文〔1〕中看到了一个奇谈 ,说是有时“命题 p和非p同为假命题” ,从而对新版全日制普通高中 (试验修订本·必修 )《数学》第一册 (上 )中的一段话提出了疑义 .这段话是 :“非 p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 .当 p为真时 ,非 p为假 ;当 p为假时 ,非 p为真 .”文〔1〕举出的第一个例子如下 :将“末位是 0的整数 ,可以被 5整除”的逆命题“可以被 5整除的整数 ,末位是 0”记为 p .(显然命题p不真 )非 p是“可以被 5整除的整数 ,末位不是 0” .(显然非 p也是假的 )于是 ,文〔1〕的作者发现 ,p和非 p同为假命题 .文…  相似文献   

2.
《简易逻辑》一章主要包括 :复合命题与逻辑联结词 ,命题充要关系三部分内容 .由于形式逻辑要求语言精确 ,我们对命题不能随意省略 .1 由于省略 ,导致“p或 q”出错例 1 p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 ;q :实数的平方是0 ,写出“p或 q”的复合命题 ,并判定真假。误解  p或 q“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 0”是真命题 .分析  p假 ,q假 ,按真值表 ,p或 q也是假命题 .正确答案 “p或q”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实数的平方是 0 ,假命题 .点评 本题错在盲目省略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 0是一个简单命题 .含有“或、且、非”的命题不一定是复合命题 .…  相似文献   

3.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数学的重要概念 ,同时因其抽象而又成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 .正确地理解和判断充分或必要条件是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逐步分述 :一、概念充分条件 :若p q ,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若q p ,则称p是q的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若p q ,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 .二、理解1 从命题角度理解设原命题为“若p则q” ,那么( 1)若原命题真而逆命题不真 ,则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 2 )若原命题不真而逆命题真 ,则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 3 )若原命题、逆命题都真 ,则p是q的充要条件 .( 4 )若…  相似文献   

4.
9整数的可除性特征1.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个数的个位数是偶数.2.一个整数能被4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3.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个数的个位数是0或5.4.一个整数能被3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5.
三句短语概括真值表李小军职业高级中学数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p且q”的真值表归纳为“真真才真,其它全假”;“p或q”的真值表归纳为“假假才假,其它全真”。我在教学中,按命题的格式,把“p且q”、“p或q”、“p”的真值表概括为“真且真真,其它为假...  相似文献   

6.
“能被3整除的数”安排在“能被2和5整除的数”之后教学,由于学生受到从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比较难以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时,我设计了讨论激疑、操作明理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深入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 0小题 ,每小题 3分 ,满分 3 0分 )1 .已知全集U ={a ,b,c,d ,e} ,集合A ={b ,c,e}则 CUA =(   )   (A) {a ,b}   (B) {a ,c}   (C) {a,d} (D) {a,e}2 .已知函数 f(x) =ax4-bx2 ,且 f( -1 ) =1 ,则 f( 1 ) =(   )   (A) 1   (B) -1   (C) 2   (D) -23 .若命题“┒p”是真命题 ,命题“p或 q”是假命题 ,那么 (   )   (A)命题 p和命题 q都是真命题   (B)命题 p是真命题而命题 q是假命题   (C)命题 p是假命题而命题 q是真命题   (D)命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材剖析:五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是《约数和倍数》,其中第二节“能被2、5、3整除的数”是学生日后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通分的必要前提。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看起来明显,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数就能发现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4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设全集I={1,2 ,3 ,4,5 ,6,7},集合A ={1,3 ,5 ,7},B ={3 ,5 },则 (   )   (A)I=A∪B   (B)I=CIA ∪B   (C)I =A ∪ CIB   (D)I =CIA∪ CIB2 .如果命题“p或 q”为假命题 ,则 (   )   (A) p、q均为真命题   (B) p、q均为假命题   (C)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   (D) p、q中至多有一个为真命题3 .设全集U =R ,P ={x|x ≥ 1},Q ={x| 0 <x <5 },则 (CUP…  相似文献   

10.
张见 《小学教学研究》2006,(9):29-29,56
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善于验证猜想并不断完善猜想,让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鼓励猜想——提出课题【片段一】师:用3、5、6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吗?生:356或536能被2整除。师:为什么这么摆?生: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师:同样用3、5、6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一个能被5整除的数吗?生:365或635能被5整除。师:为什么这么摆?生:个位是0、5的数能被5整除。师:那你能否用这三张数字卡片摆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呢?试试看…  相似文献   

11.
问题1:命题“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是0.”的否定是“一个整数可以被5整除且这个整数末位不是0.”吗?问题2:命题“若x>a且y>b,则x y>a b.”的否定是“若x≤a或y≤b,则x y≤a b.”吗?对于问题1,文[1]是从当p及q都是命题时,“若p则q”的否定是“p且非q”而得到“可以被5整除的整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下面用一例就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谈一些体会。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实录教师写出一个数“223”,问:能被3整除吗?生:能,因为它的个位能被3整除。教师又写出数“201”,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生:不能被3整除,因为它的个位不能被3整除。(教师让学生将以上两数除以3试试,学生发现都错了)师:能从个位去判断吗?(生:不能)既然不能光看个位数…  相似文献   

13.
“数的整除”一章内容较多,这里仅对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关于能被2、5、3整除的数这一节教材,是由观察一些具体数,分析它们的特征,从而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由数的特征判定能被2、5、3整除。而另一面,由能被2、5、3整除判定数具有的特征(即原命题的逆命题),教材却没有说到。而这些结论的逆命题是成立的,也是经常要用到的。例如,本节的练习十五第5题:用5、7、8排列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列成一  相似文献   

14.
简易逻辑是添加在高一新教材中的内容,教师不易把握,学生也很陌生,甚至感到有些问题与以前所学内容不一致.本文就“方程x2-3x+2=0的根是1或2”,“四边相等且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两个教师、学生比较困惑的逻辑问题进行剖析,在寻求解决问题突破口的同时尽可能给予合理的解释.问题一:命题中“是”的真正含义例1 命题p:方程x2-3x+2=0的根是1.非p:方程x2-3x+2=0的根不是1.例2 命题p: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非p: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是正方形.显然,例1、例2中命题p与非p都是假命题,这与命题p、非p真假相反矛盾.问题剖…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片段1.诊断补偿①填空复习整除的概念。②口答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2.小组合作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①口头填数。1×2=2×2=3×2=4×2=5×2=……②观察、思考、讨论。想一想:等式右边的得数都能被2整除吗?找一找:这些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都是哪些数字?议一议: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征?③验证。分别以0、2、4、6、8作为个位数组成一个多位数,并判断组成的数能不能被2整除。举出相反的例子进一步验证,加深印象。二、案例分析从教材的表面知识看,本堂课达到了教学要求,然而,教材所蕴涵的隐性知识在本课中却没有…  相似文献   

16.
袁立明 《辽宁教育》2001,(2):116-117
一.巧设导语,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学生们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们惊奇了,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答案,成了主动探索者.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数后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结论时,知道了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看个位是不行的.教师及时导入.)……  相似文献   

17.
1.教师先出示3、4、5、三个数,让学生分别组成能被2、5整除的三位数。(能被2整除的数有:354、534;能被5整除的数有:345、435) 2.试一试。请学生仍用这三个数尝试组成能被3整除的数,并试除检验。(由于受“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容易从个位上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去考虑,从而组成543、453) 3.设置“陷井”。在学生用543、453试除以3,发现能整除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通过上面的特例得出:个位数字是3的数能被3整除,个位数字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从而假设出: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18.
袁立明 《辽宁教育》2001,(1):116-117
一.巧设导语,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学生们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们惊奇了,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答案,成了主动探索者.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数后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结论时,知道了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看个位是不行的.教师及时导入.)……  相似文献   

19.
说教材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2、5整除的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约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面要学习的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对学好“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材编排特点:教材运用前面学过的2的倍数的求法,引导学生观察一些2的倍数的个位数,进而概括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此基…  相似文献   

20.
整除的奥妙     
能被整除的数,有一些有趣的奥妙,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1.能被2、5整除的数:只要看这个数的末位,如果末位数能被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5整除。任何一个多位数都能写成几个十加几的形式,如:4375可写成437×10 5。10=2×5,所以437×10肯定能同时被2、5整除,因此只要看个位数5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