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1 基本情况清水河县是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 ,总面积 2 85 9km2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6% ,侵蚀模数为 871 1 t/a· km2 ,沟壑密度3.87km/km2 ,年入黄泥沙 2 0 0 0多万 t,最高年份达5 0 0 0万 t,每年流失的泥沙相当于从全县大地上剥掉 6mm厚的一层表土 ;全县地表  相似文献   

2.
清水河县青豆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基本情况青豆沟小流域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南部 ,属浑河流域 ,为黄河三级支流 ,地理坐标为东经1 1 0°49 2 5 "~ 1 1 0°5 4 5 0 " ,北纬 40°0 2′3 5 "~ 40°0 6′2 6"之间 ,总面积 2 6km2 ,水土流失面积 2 4.7km2 ,海拔高程 1 1 43~ 1 3 46m,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整个流域丘陵起伏、沟壑纵横 ,平均沟壑密度 3 .5 1 km/ km2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多年平均侵蚀模数达 871 1 t/ km2·a,多年平均降雨量 3 91 mm,汛期 (6~ 9月 )降雨占全年降雨的 70 %以上 ,多年平均蒸发量 2 5 0 0 mm。干旱少雨、生态恶化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3.
1 流域概况东山小流域位于锡林浩特市郊约 3 km,流域总面积为 40 km2 ,其中 :林地 3 0 0 hm2 ,人口密度为 8.6人 /km2 。该流域地形复杂 ,沟壑纵横 ,流域大体呈东西走向 ,最大长度 8.4km,最大宽度 6 .3 km,地形由山、坡、沟三个地貌单元组成。有大小沟壑 1 5条 ,沟壑面积 4.76公顷 ,总长度 2 0 .3 km,平均沟壑密度达1 .5 6 km/km2 ,沟岸继续扩张剧烈发展的侵蚀沟有 4条。多年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 ,使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到治理前为止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 3 5 km2 ,占流域面积的87.5 % ,年平均侵蚀模数 5 …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8,(10):193
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之一,大凌河流域是辽西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大凌河流域面积12812.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603.2km2,占总面积的51.3%,多年平均输沙量2620万吨。本文就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科学规划、适应税费改革形势、实行分区防治、加强监督执法、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巨大财氧目前全世界97%的粮食生产依赖于土壤。在黄土高原地区64.87万km2中,北部风沙肆虐,西部边缘地区冻融危害,其余大部分地区水蚀剧烈,区内共有水土流失面积47.2万km2,占该区总面积的72.77%,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t。土壤侵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大量翔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造成土壤侵蚀的历史条件、人类活动、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扼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资料相结合的形式,简述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讨论了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提出了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1)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坚持以科技进步,提高水土保持效益;(2)利用土地,发展温饱工程。治理开发“四荒”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效益,发展小流域经济,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开发治理;(4)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巩固治理成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  相似文献   

6.
朝阳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4.64×104hm2,占全市总面积的48.08%.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该区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影响了投资环境和生存生活环境.依据朝阳地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清水河县地处吕梁山地北缘 ,黄土高原北部 ,山前斜坡地带。地貌类型主要有低缓丘陵区 ,低山丘陵区 ,丘陵沟壑区 ,土石山区和冲积平原组成。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 40 0 mm,蒸发量 2 577mm,最高气温 37℃ ,最低气温 - 2 7℃ ,最大冻土深 1 .7m。该县东西宽 80 km,南北长85km,总面积为 2 859km2 。全县有 1 4个乡镇 ,834个自然村。总人口 1 3.0 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1 1 .1 6万人 ,大小畜总数 39.97万头 (只 )。1 农村人畜饮水现状1 .1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状况清水河县历来人畜饮水就十分困难 ,主要分布在南部、西部、西…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坡地持续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广东省坡地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结合多年来在典型水土流失区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广东省坡地利用及其土壤侵蚀的现状,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坡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广东省现有坡地侵蚀面积约1.14×10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74%.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强度侵蚀仅占27.70%,年平均土壤侵蚀量8 540.67×104t,年土壤侵蚀模数7 215.68t/(hm2·年)~7 335.56t/(hm2·年),年侵蚀深度5.4mm~5.6mm.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坡地土壤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层变薄、土壤贫瘠化、沙质化、干旱和植被退化等,其结果严重制约了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坡地侵蚀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厚层风化壳、坡度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对坡地侵蚀的防治,应从植被恢复、植被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并与脱贫治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刘平 《今日科苑》2008,(7):71-72
当今环境恶化,既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危及子孙后代生存。其中以植被破坏,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最为严峻。我国现有土地荒漠化面积263.97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12%,以上两项之和为437.59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45.58%。因水土流失使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敬兰 《资源科学》2004,26(Z1):111-118
福建省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两次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15 070.07km2的98.42%,侵蚀面积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侵蚀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12.31%的6个设区市都是位于东部沿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4.20%的东部沿海占据了侵蚀总面积的56.26%,相对侵蚀面积东、西部分别为15.66%和9.65%.然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则东部沿海比西部内地少196.56km;从土壤侵蚀现状图上还表现出侵蚀斑大多分布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离居民区越近,侵蚀越重的特点.90年代末期的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13 127.31km2,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其空间分布规律与90年代中期一致,即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块状不连续分布的特点,侵蚀总面积和轻中度侵蚀面积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下降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相反.根据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特点,作者提出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发展经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他如沙化、盐渍化损失也达100亿元,草原退化面积接近1亿公顷,并仍以每年100多万公顷的速率在退化。森林覆盖率仅为13.9%,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每年以2-3%即230-345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有4、5千种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有的濒临灭绝(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我国正在实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利用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2.
清水河县旅游业起步晚,旅游业体系还没有形成,主要是粗放式经营、自发性发展,以观光旅游为主。清水河县历史上不当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态要素愈显脆弱。相对现代旅游产业而言,虽然已建设了一些旅游设施,但仍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唐淑英 《资源科学》1991,13(5):72-77
广东现有43个山区县(市),总面积达105.125km~2。其中低、中山面积占全山区总面积的46.05%;低、高丘面积占32.94%;台、阶地占12.36%;平原和水面仅有8.65%。 广东山区历史上森林茂密,资源丰富。由于长期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在雨季长、雨量大、暴雨多的条件下,水土流失很普遍,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的类型,从流失方式来看,可分为:无明显流失、面状流失、沟状流  相似文献   

14.
1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特点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 ,东西长 25 0 0 km,南北宽 1 70 0 km,总面积 1 1 8.3万 km2 ,占全国面积的 1 /8。全区整体上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北部距海洋较近 ,气候较湿润 ,向西侧逐渐变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其主要特点有 :1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三生空间的合理布局与有序开发对城市实体空间布局、土地功能组合、国土空间秩序开发、引导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资源的三生功能视角出发,以宁波市为例,提出了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框架;运用GIS技术,采用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千层饼"方法,以30m×30m栅格为基本单元,定量评估了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从分类到综合,多尺度揭示了宁波市国土开发的建设适宜规模与开发潜力。研究表明:(1)2012年宁波市生态空间面积为5872.33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60.35%,主要分布在宁波南部宁象片区;生产空间面积为2442.34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25.10%,集中分布在宁波市中部与北部平原;生活空间面积为1415.78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14.55%,多集聚在宁波市核心六区;(2)宁波市不适宜城市建设空间居多,达5655.34km2,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占比约为34∶9∶1;临界适宜城市建设空间居中,为2279.84km2,以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为主,二者占比约为2∶1;比较适宜空间为1526.71km2,以生产与生活空间为主,二者占比约为1∶2;一般适宜空间居后列,为268.56km2,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比约为2∶1∶13;(3)宁波市北部余慈与南部宁象板块开发潜力较大,未来可有序拓展开发空间;中心城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较好,但开发历史悠久,开发潜力有限,未来开发宜以盘活存量,提高效率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河道淤地坝施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启俊 《大众科技》2012,14(3):81-82,89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中兴建的以拦泥、淤地为主,兼顾滞洪的坝工建筑物。文章以调节径流泥沙;控制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少沟谷重力侵蚀;防止沟道水土流失;减轻下游河道及水库泥沙淤积;变荒沟为良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淤地坝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17.
甘峰睿  王睿  陈国兆 《科技风》2014,(6):247-248
用野外填图和"RegionmanagerGIS"软件,对云南省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该小流域土地面积1919.07hm2,林地总面积为1037.1hm2,占总面积的54.04%,耕地面积为687.37hm2,占总面积的35.82%。流域内有荒山荒坡221.3hm2和坡耕地172.8hm2,该类土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18.
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常见的是土石坝,土石坝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筑坝类型,土石坝也是闲着水利水电筑坝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筑坝类型。在水利水电筑坝工程工艺中,土石坝的施工技术是最为关键的工艺。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土石坝的概念和分类,然后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着对土石坝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综诉全文。下文所述,仅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碾压混凝土坝是利用高效振动碾对水泥含量比较低的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分层碾压而筑成的挡水坝体。这种筑坝技术实质上是把混凝土坝的结构材料和土石坝的碾压施工方法加以综合改进,改变了传统混凝土坝的筑坝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們發展山区生产,应該是在做好水土保持、积極增产粮食的基础上,有計划地、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矿、漁、副、土特产等等多种經济互相結合、全面发展方針。这是發展山区生产中一切工作的根本方针。水土保持就是山区、丘陵地区發展生产的根本措施。水土流失是水、旱灾害的根源水土流失是水、旱灾害的根源。据不完全的统計,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約有150万平方公里,約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5%。以几条主要河流的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来说,黄河流域有58.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75%;海河流域有13.3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7%;长江流域有15.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9%。总的說来,水土流失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北方大些,南方小些。但是南方有些地区水土流失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