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倪国权 《教育艺术》2007,(3):49-49,52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中活动多了,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勿庸质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下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和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注·提"实验教材对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多认少写"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尽早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以便及时进入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认识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新课堂教学下成为主体。新教材的知识网络多以"螺旋式"的方式安排,以达到反复记忆的效果。而提高新课程下的课堂的有效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运用教具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角的度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角器的正确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读数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现状,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运用教具的示范与操作,不便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加之学生独立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原因,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的化解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生物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精"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学生将生物知识"用"起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我就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打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主体"地位,鼓励自主阅读、个性体验、自由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理念的革新,不少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主体"地位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智慧、灵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学生随时发表意见、随时提出问题.教师暗中操作的那只手被坚决消灭了.一堂初二语文公开课上,课始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纸条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交给老师.接下来语文老师几乎收到了每个学生或多或少的问题纸条,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针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就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解决.一堂课就这样由学生唱戏,教师就隐身幕后.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没有学生应和,没有被教师牵着走,没有上演一出教学的"木偶戏".  相似文献   

7.
正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它是我们化学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可以减少课堂的无效或低效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收益的教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的高效率和"学"的高效益.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领导者.所以,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讨论、交流已经成了必备的教学流程,加上多媒体、表演、网络等引进课堂,教学情境不断变换,课堂显得过于花哨,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语文课该静则静,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解读需要理性,需要安静,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留出时空,给学生自南支配,自主建构,让课常处于思维活跃的安静状态,让学生在静读中摄入,静听中碰撞,静思中品味,静默中享受.……  相似文献   

9.
陈权 《地理教育》2005,(6):33-33
一、课堂教学中处处体现"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学生,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理解学生,在设计例题、习题时要有层次性.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极强的求知欲;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回答问题均等的机会;教学民主,让学生担当起课堂主人的角色,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形成师生之间互助互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觉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小学美术兴趣教学,就是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用美术特有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美术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多表现为教师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和掌握都在围着课本转,是一种机械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教育家托利亚尔强调:"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暴露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正确描述思维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鉴于此,学生课堂答问后,教师不能仅用"对了"或"错了"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当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是这样",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缺陷,又能让学生在自查自理、自诊自治中,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逐步不走或少走歧路.  相似文献   

12.
李芳菲 《考试周刊》2013,(95):52-53
数学课堂的"过程教学"是为实现"数学过程"而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生成,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有效教学组织活动.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实施过程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学习、操作.并在操作中观察、猜想、探索出结论,发现数学的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3.
网络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为中职生学习语文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它的方便、快捷、灵活,为中职语文教学拓展了新的领域.网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协作精神.网络,让中职语文教学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格局;网络,让中职语文教学"流光溢彩".中职语文教学因此"靓"起来.  相似文献   

14.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各个方面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让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在课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想学",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则是教学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所以,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要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让"痛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经过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生本"意识,数学教学内容多取材于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过去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模仿,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七年级数学(上)的  相似文献   

17.
蔡煜 《华章》2012,(15)
美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活动.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借助网络,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个性飞扬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布鲁姆认为: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学法指导,树立"双全"意识 "双全"意识就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要揭示知识体系,使历史知识结构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管得多,看得少"的问题,让课堂变得呆板乏味。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并利于学生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课堂成为优质高效的课堂呢?如何才能让教学取得最优的效果呢?本文认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课堂以学生为主,让教学生活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语文阅读不再单一,进而促进教学进行科学组织,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