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海洋出版产业是海洋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我国公民海洋意识在不断提升,海洋出版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基于海洋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内容生产、品牌建设、营销策略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分析海洋出版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海洋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提倡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还呼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加之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所以要优化传播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3.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价值规范.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文化内核以及实践基础,从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四个角度阐释其时代价值意蕴,提出后疫情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即秉持平等协商价值理念,凝聚"政治共同体"共识;建立互利双赢国际关系,共建"经济共同体"机制;共建求同存异话语体系,深化"人文共同体"内核;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筑牢"卫生健康共同体"防线,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念转变为现实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我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指南,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不仅彰显了中国从整个人类的共存之道出发,构建合作共赢、共商共享的世界图景,也是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中国贡献全球治理智慧的过程,通过与西方的话语体系的对接,从而形成中外相互融通的话语传播体系.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传播格局,营造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传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郭艳 《东南传播》2021,(4):9-1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下,提出的亚欧非经济合作发展倡议,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意在打造经济合作、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在西方媒体的恶意渲染和炒作下,"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个别地区还缺乏有效诠释和深入理解.共情传播兼具情感感染与价值理性,它以协助理解、引导参与为导向,应用于"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在破解传播困境,重塑国家间理解和信任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作为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对外传播理念,共情传播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指向以文化敏感激发个体文化共情力、以空间视角叙事凝聚群体情感、以赋能公共交往汇聚共识的多维策略,这对媒体组织和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及实践转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正在危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时,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该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科带来了研究的新思潮,更被认为是转变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形象,甚至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和全球认同的新的契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下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新世界尤为重要,而其路径与方法这是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方向与担当。  相似文献   

7.
张爱凤 《当代传播》2021,(2):109-110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将不同国家构建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录片在疫情期间发挥了记录历史、传播事实、凝聚共识等重要作用.纪录片的科学传播是一个多学科形成的交叉课题,加强传媒科学传播的实践与研究,不该是应景之举,而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佳  魏冰 《中国出版》2023,(7):11-16
莫斯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传播的第一站。长期以来,该理念成为俄语新闻界、学界、政界关注的热点,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俄语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背景下,研究通过对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俄语新闻报道、图书著述、学术文章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与文本分析,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俄语世界的传播路径与范围,以期深入解读其在俄语世界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出版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是彰显大国气度,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宣言的最有力的传播方式。文章从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现状,阐述了国际政治复杂化、传播主体多样化、出版企业的依赖性等三大障碍,进而提出通过政府的"一体两翼"策略能有效助力出版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出版整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跃辉 《今传媒》2021,29(4):1-3
新媒体的出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借助新媒体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掌握对外传播的主导权,是中国"走出去"战略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和现实课题。如何能够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效传播途径,是本文重点所探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玉容  李永胜  李乐洋 《传媒》2021,(23):76-78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文化交融是"一带一路"的精神灵魂,而跨文化媒体传播是文化交融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万里行"案例的追踪研究,总结评价其传播效能,提出提升跨文化媒体传播效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朱煜 《出版广角》2021,(20):81-83
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战"疫"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姿态.中国的抗疫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科学决策.在此次疫情的抗疫精神传播中,媒体面临"分层化""复合化""去中心化"三个挑战,积极掌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拓展自身传播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媒介传播效果,强化了中国"抗疫精神"的内核塑造.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变化更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共传播的格局与模式。在“生命共同体”理念下,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的公共传播叙事更加凸显人类命运的共同内涵和丰富的生态情感。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公共传播叙事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担的角度扭转叙事的逻辑,关注生态理念与生态事件,充分挖掘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的情感联络。以公共传播叙事策略的转变与完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的责任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应对,以此全面推动生态对话机制的建设以及“生命共同体”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路径的研究,并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视阈,在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传播基本内涵与必然性的基础上,指明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并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媒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8):88-94
作为应对全球风险的先进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应积极在传播层面加强推广,以直观、形象化的符号转化抽象、晦涩的政治理念。通过提炼典型符号,实现符号转义,构建"视像化"场景,完成图式借用与语境置换、突显"视像化"形象刺点促成情感关联、进行意象生产以增加认同权重的具体路径,发挥视觉媒介的独特优势,谋求对外传播中政治理念与个体情境的关联,以促成对象国成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同和内化,以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心在于“构建”一词,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不断地付诸于具体的社会实践的理论命题。我们要从“实践”角度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通过全球传播向全球民众传递出融合共进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可以为全球传播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于钦密 《传媒》2017,(24):70-71
当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连接中外、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宏伟构想,承载了一众国家繁荣昌盛的梦想.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一带一路"纪录片充分彰显了这一时代主题,并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文化载体、文艺形式和传播媒介,逐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传播.同时,纪录片内涵丰厚、生动形象、诉求鲜明等优势,能够吸引全球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可以说,"一带一路"纪录片国际传播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改善国际形象、强化国际话语权、弘扬民族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时雨  许静 《传媒》2023,(5):76-79
发生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挑战。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并在多个重要场合倡导该理念。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化延伸及生动实践,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参与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传播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3):92-100
从文明维度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是从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的层面来凝聚全球价值共识。遵循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实现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谐一致的,中国价值观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相通,跨文化对话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互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精心构建与国际话语融通的对外话语体系,运用大数据工具分析全球的涉华舆情,采用国际化叙事策略进行文本创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系统协同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要素形成传播合力。  相似文献   

20.
茶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跨文化媒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视作特色的"中国符号".儒释道思想相贯通的传统茶文化、匠心与创新相得益彰的现代茶产业及我国为未来文化多元性所做的非遗保护工作,三者共同构建了"传统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应积极扩大传播队伍,始终立足国际传播受众,打造以"岩骨花香"为核心的传播内容.通过科学布局的传播矩阵和对传播回馈的实时掌握,传递出坚韧不屈的民族品质和唯美浪漫的国民性格,从而展现我国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以此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