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超宇 《传媒》2021,(18):71-72
近年来,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闻、财新网等媒体争相开辟数据新闻板块,其中代表性的当属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是以新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呈现的一种报道形式,经过多年发展实践,数据新闻已经成为集叙述工具、技巧和方法为一体的成熟报道类型.早在2011年财新网就开始了数据新闻的战略布局,并始终深耕"供给侧改革",实现了数据新闻报道的持续创新与融合发展.作为财新网数据新闻中心"直辖"的数据新闻栏目,"数字说"于2013年正式上线,成为我国数据新闻实践的开拓者.2016年,财新网成为我国唯一入围"全球数据新闻奖"的媒体,2018年更是一举斩获"全球年度最佳数据新闻团队奖",打破了我国新闻媒体的一项纪录.可以说,"数字说"栏目代表了财新网数据新闻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数据挖掘和可视化驱动新闻生产已成为当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新华网作为"中国数据新闻开拓者",其在数据来源挖掘、报道类型拓展、可视化形态创新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路鹃  杨宁 《传媒》2017,(23):46-49
"数据即讯息"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数据新闻也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型表现形式.借助大数据分析与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新闻在生产与阅读方式上与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等传统形式的新闻存在较大差别,也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基于此,笔者以财新网"数字说"的数据新闻实践作为研究平台,着重对两篇典型报道进行分析,以梳理数据化处理文章的思维流程和重要特点,从用户、内容、技术三个维度来探讨数据新闻生产思维的革新,期望能为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的我国数据新闻的生产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翠萍 《传媒》2018,(13):52-54
"数据新闻"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全速发展时期.文卫华、李冰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一文中将"数据新闻"定义如下:数据新闻形式上图表数据为主,文字为辅;实践上,记者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等,或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拓展新闻主题,最后将数据用可视化技术,以形象化、艺术化方式呈现,为读者提供系统客观的报道和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是笔者认为最符合中国数据新闻现状的定义.在国际数据新闻领域,《卫报》是业界公认的先锋和模范.作为英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卫报》充分将传统媒体与新技术巧妙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5.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  相似文献   

6.
因肆虐洪水的巨大破坏力造成的灾难后,形成了一个以灾情为核心,纷繁复杂的"新闻场".洪灾"新闻场"呈现的是俯拾皆是的碎片式新闻图景;洪灾报道应该围绕最严峻的灾情,选择性地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市报的优势在本土新闻.笔者认为,做好本土新闻的"延伸报道",是把本土新闻做足、做好乃至做到极致的有效途径. 所谓的本土新闻"延伸报道",指的是对"本土新闻"的外延进行的报道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途径人手.  相似文献   

9.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背景下顺势而生的.与传统新闻相比,数据新闻更加注重事实本身的深度挖掘,从而获得隐藏于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数据报道中,新闻叙事主体发生了诸多变化,数据源和新闻团队共同构成叙事主体,又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为例,分析数据新闻叙事主体的演变,并基于叙事主体的变化对数据新闻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纪行式报道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也是传统媒体新闻优势的最佳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型纪行式报道日益成为国内传统主流媒体展示综合实力的舞台.本期"新闻论坛"以近年来河北日报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为案例,分别从如何增加纪行式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内容)、如何在纪行式报道中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媒介)、如何实现纪行式报道的跨文体写作(体裁)、如何确立纪行式报道版面的美学定位(版式)等角度展开论述,对河北日报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展开多层面、全方位的深度解析,对新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纪行式报道路径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介在从事明星报道时,只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名人上,为此,我们将以此类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传媒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却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的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黑暗的现象、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体在做明星报道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圈的名人上,因此,将此类以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媒体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但是,也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的黑暗现象、腐朽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3.
郭鸿燕  张淑玲 《传媒》2021,(5):74-76
社会调查报道是新闻中的"高精尖"产品,兼具新闻性与研究性.新闻性就是指调查报道是对社会中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挖掘,通过调查、报道,反映社会问题;研究性就是做社会调查报道需要记者透过现象,寻求事物来龙去脉、探究原因.社会调查报道要想出彩,需要记者以"四力"为方法论指导,才能明辨真相,呈现事实,写出深刻、有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势头强劲,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开设数据新闻栏目.本文选择以广受好评的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新闻题材、数据来源、呈现形式等方面着手,探索财新网"数字说"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革新思考,希望能够为其他媒体数据新闻栏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韩笑  恽嘉欣  王爱玲 《今传媒》2016,(12):57-58
本文关注的是国内主流网站新闻文本中"网红"报道的新闻框架,以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为案例,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网站中papi酱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分析其报道框架.研究发现papi酱相关新闻的在标题、议题、报道结构等方面存在框架.框架的形成加强了新闻内在的冲突性和娱乐性,同时也意味着一些新闻细节的牺牲,使其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  相似文献   

16.
精确新闻报道中的"数字陷阱"及其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结果来报道新闻,分析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始于美国,一诞生就以确切的数据统计和严谨的研究方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973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写作的<精确新闻学>奠定了它的理论地位,20世纪80年代全美几乎所有的新闻院校都开设了"精确新闻报道"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的交相辉映带来了社会信息生活的变革.国内数据新闻的制作也逐渐成熟,2015年两会期间,除央视外,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也制作了数据新闻进行两会报道,数据新闻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数据新闻的应用将会给媒介议程设置的规律和影响模式带来一些改进:媒介议程设置中话题可以不再依靠编辑、记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而是基于客观的数据产生;筛选出受众最关心和社会需要的话题,增加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重合度;议题选择范围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补充媒介议程设置"和"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从而增强媒体独立性和减少媒介内容的同质化,提高媒介议程的影响力,为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进行参政议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4——2016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本文对百度新闻中"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的样本进行统计,从报道总量和样本内容两方面建构,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失联"报道时间持久且集中,以"事件性"短消息为主,内容煽情.因此,报道应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为落脚点,将事件准确地呈现给受众.  相似文献   

19.
姜鹏  郑乔 《编辑之友》2015,(11):97-102
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闻报道为例,对中、日、美三国在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对于相关事件报道的新闻选择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并尝试从专业主义的角度,对于新闻选择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在战时各国的宣传政策影响下,媒体的新闻报道都进行了"利我"的筛选.有利于宣扬本国立场的新闻,会被选择甚至放大;相反地,有悖于本国立场的新闻则会被忽略掉,甚至一些媒体还会为了映衬本国的政策而编造出假新闻.研究发现,二战期间,新闻让位于宣传,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都受到极大影响.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异同比较分析,文章力图挖掘出战时媒体宣传的基本目的和新闻选择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刘志宣 《新闻大学》2006,270(3):91-93
"批评性报道"这一提法,不仅与新闻报道本质意义难以吻合,而且极易导致操作上的负效应,以至媒体批评权无限扩大,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丧失.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批评性报道"提法是否科学提出质疑,以划清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与主观性批评文体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新闻报道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