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非常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结束冗长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2.
超限效应     
正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时候,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终于,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4.
超限效应     
<正>马克·吐温听一位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用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魏强 《班主任》2011,(4):61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  相似文献   

9.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10.
1 名人小案例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室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长篇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但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管理学上称为“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12.
马克&#183;吐温是美国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幽默作家。有一次,他到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183;吐温非常厌烦,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相似文献   

13.
蒋茜 《今日教育》2010,(5):22-23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入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管理学上也称为“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马克&#183;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讲演。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钱,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长篇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183;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  相似文献   

16.
引言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听牧师演讲。最初,他感觉牧师讲得很好,深受感动,并打算捐款;十分钟后,牧师没有讲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他决定不捐了。最后,牧师结束演讲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而且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17.
姚春 《教育》2009,(14)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给我们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地的推进,音乐新课程的改革也和其它课程一样在有条不紊地实践着。当前新课改不仅对课程体系作了重大的调整,而且更注重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但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尤为不能忽视的是心理效应,这就是本文要涉及的要点———即“超限效应”。一、感应“超限效应”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准备捐款,他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用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的很好,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用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给我们艺术工作者深深的启示,我们在艺术课堂实践中,要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