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探讨了非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产生,认为它是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和反动。这种超越和反动主要表现在它确立了新的哲学主题,形成了在思维的目标与任务、思维秩序、思维模式、思维重点、思维方法和思维的文化归属等方面与理性主义哲学不同的一套哲学理路,改变了哲学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哲学史教材将近代哲学概括为认识论哲学,然而,在认识论架构中如何理解近代理性主义者的形而上学追求?近代理性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深刻的难题是:在接受机械论世界观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的意志自由.为解决这一难题,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努力方向是去除空间的绝对客观性,使广延世界降为仅具有次等客观性的呈现于人的认识之前的现象世界,于是人就有可能超越现象世界的因果必然之链而达到真正的自由.最终,康德明确地表达了这一难题,而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努力方向也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完成于康德哲学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从未抛弃理性主义,但他从一开始就不是旧的传统意义上的理性主义者.马克思的新型理性主义世界观以现实的人及其客体化为实践基础、以人的需要特别是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从而超越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抽象理性主义的局限.新型理性主义的诞生也伴随着“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这一方法论的创新,伴随着实现人的解放这一政治意图的彰显.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理性的毁灭》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非理性主义批判的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从非理性主义的形成、非理性主义的思想逻辑和一般特征以及非理性主义的作用等方面,表明了自己对非理性主义的基本态度和认识,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诸矛盾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形而上学基础,这就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现代性批判的彻底性要求导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两大根基——抽象本体和抽象的人进行批判,颠覆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而走向哲学革命,最终创立以实践作为其哲学根本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是其哲学革命出场的现实路径,而其哲学革命则是其现代性批判彻底化的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诸矛盾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形而上学基础,这就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现代性批判的彻底性要求导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两大根基——抽象本体和抽象的人进行批判,颠覆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而走向哲学革命,最终创立以实践作为其哲学根本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是其哲学革命出场的现实路径,而其哲学革命则是其现代性批判彻底化的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7.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是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家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中西家庭制度的差别主要在于理性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具有直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但是家庭作为影响因素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终的原因,而是制度与宗教因素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基本问题的不断转向,即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为何物的问题,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向.必须立足于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思想的考察,阐明了现代性对宗教神学的"祛魅"和西方理性主义的内在联系.但是哈贝马斯认为无论是韦伯将理性理解为目的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还是近代主体性哲学对自我意识的过分强调,都是片面的.哈贝马斯同时批判后现代哲学转向非理性主义.他从席勒美学中受到启发,希望通过理性的进一步启蒙和交往理性的构建来拯救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其主体性是得到了更大的张扬,还是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是一种所谓的衰落,另外,极端恐怖主义的盛行呈现了其行为主体的“疯狂”,而在网络世界,人似乎找到了自我,却使其主体性走向了异化的彼岸,主体性似乎困惑了,本文试着对这些主体性的表现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救赎是现代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审美主张,目的是要把人的精神从工具理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然而,审美救赎对于理性的排斥却又使自身陷入悖论之中。在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文化形态中,不仅艺术的审美性难以独立存在,而且其主体性也被一种总体化的手段所吞没,从而使审美救赎关于拯救人性的理想趋于破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一个元神话,现代中国理性主义具有元话语或元传统的性质,并以唯理化、整体化、绝对化、理想化、化化构成自己的基本特征。现代中国理性主义从一开始便面临历史语境和话语逻辑两大方面的困境。前主要体现为因特殊的历史语境所遭遇的历史尴尬;后具体表现在由于自身的逻辑规定而陷入话语上逻辑悖论--如,从反叛传统到回归传统;从意欲启蒙到疏离启蒙;从崇尚民主到否定民主;从确证主体到消解主体。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农民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着家庭手工业,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种手工业的主要性质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联系的商品性生产,它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丘逢甲的生命历程仅仅 4 9个春秋 ,但他处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国内政治风云突变的中国近代 ,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转变。即由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由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知识分子转变 ;由投笔从戎 ,武装抗日保台向坚持实施“教育救国”的转变。丘逢甲的经历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变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主义及其对西方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的核心是崇尚人的理性思维,坚信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真知”。理性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合逻辑的推理推演出“应当如此”的结论。理性主义既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它对西方科学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西方科学之所以是西方科学,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它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是“应当如此”的产物。只有这种科学才能诞生出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和拉思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知性德育 ,其形成既有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科学、理性、技术、个人主义等现代文化的原因 ,也有西方所固有的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本文旨在分析西方知性德育的两个最基本的文化传统 :古希腊理性主义文化传统和基督教文化传统。认为理性与信仰的失衡 ,即古希腊理性主义文化传统借助现代科技得以泛滥和基督教文化传统在科技的挤压下的式微所导致的西方文化传统的失衡 ,是其知性德育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从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两个核心要素的矛盾分析出发,探讨了古希腊精神哲学从智派到苏格拉底思想发展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指出其在依靠这两大要素超越了自然哲学之后,由语言逻辑和自由精神双方各自的“自否定”原理而一步步走向辩证法和神学的必然性,澄清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主体自身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出使英法期间对西方社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其经济思想因此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思想特征,他要求转变传统的封建经济政策,鼓励私人投资,推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封建农业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并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主、客体分离、对立的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确立了西方美学“美真同一”的基本观念,并使得对真实的注重与强调成为西方文学基本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社会主、客体的尖锐冲突,使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发起对传统理性的攻击,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真实观的哲学基础。现代主义将真实归结为主观精神对现实之荒谬、丑恶的感受,将对真实的追求导向非理性,表现了对西方现实更彻底的否定和更激烈的抗议。但它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