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背壳乌龟     
四、野餐春天到了,猩猩校长带着大家去野餐。同学们都很喜欢野餐。“这可是我第一次野餐呢!”大背壳小乌龟显得特别高兴。猩猩校长站在溪边的草地上说:“我们就在这里野餐吧。大家各就各位。”“好啊,好啊!”同学们欢呼着忙开了。小刺猬负责去拾柴;小花猫提着水桶去打水;胖小猪呢,又是洗菜,又是切菜的,可忙了。小乌龟因为背壳太重了,走不快,就跟猩猩校长学包饺子。小乌龟很快就学会了,和猩猩校长一起包了一大堆饺子。这时,小刺猬把火也生好了。“呼——”小刺猬吹着火,木柴都已经烧着了。“校长,一切准备就绪!”小刺猬汇报道。“好,我们马上…  相似文献   

2.
7月29日 星期六 今天是周六,睛空万里,我们一家三口去森林公园游玩。刚进入大门,就看见一个巨大的草萄和一个硕大的苹果,四周是无边的密林。这时,我想起还没有吃午饭呢!于是,我们就在湖边野餐。看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听着草丛里昆虫的叫声,吃着鲜嫩的玉米,感觉好极了。我们接着向前走,不到半个小时便来到了“嬉水渠”。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阶段中,我们所学的古诗大多是短小精练、对仗工整、具有较深寓意的佳作。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往往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这样连基本的意思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就更谈不上体会诗的韵味,汲(jí)取诗的精髓(suǐ)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古诗呢?我认为必须做到这“五步”:读也就是熟读。俗话说“熟能生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拿到一首诗,首先是要把它读熟,这样才能为我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忆就是去回忆作者及他(她)作该诗的时代背景。如《梅花》一诗,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他当时极…  相似文献   

4.
春风万里中华路邓乃刚古诗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佳句,你看那杨柳依依,荠麦青青,一派春光尽收眼底。今天比之古代,人们心里装的,何止“春风十里”?毛泽东曾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名句,祖国又一个和煦的春天尽现我们眼前,那正是春风万里、千万里!春风拂面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  相似文献   

6.
半个多月后的一天,吃过晚饭,儿子主动要与爸爸妈妈比赛背古诗。我并未太在意,只是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我们全家展开了背古诗竞赛。你一首,我一首,儿子竟毫不示弱。熟悉的诗背完了,儿子兴趣盎然,不肯罢手。我有意难难他,比赛背诵陌生的古诗,看谁背得又对又快。《示儿》、《咏柳》、《朝天子·咏喇叭》……儿子很快背诵下来,效果一点不比我们逊色,其间还插问几句。我暗暗称奇:儿子已不单纯是机械记忆,他已逐步学会理解记忆诗句,这是多么可喜的进步。没想到实验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参与意识,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记忆力和…  相似文献   

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书&换旧符。”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元日》。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有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8.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一首首烩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极为丰富,情感极为热烈。有的写景抒情.有的写物言志;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情谊缠绵;有的写人间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盛衰更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怎样把学习古诗的方法教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9.
鞋底与地板的撞击,经过振动和传播,尚隔几十米,就把我的脚步声传入教室,顿时,教室内鸦雀无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古诗两首》。现在先复习第一首《暮江吟》,谁来讲一讲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大家面面相觑,一脸的迷惑。没复习好吗?我不由产生了疑问:“同学们可以再复习。”几分钟后,我又问:“谁来回答?”还是沉默。奇怪了,这是以往所从未有过的情况。“石磊,你来说。”这个沉稳不足、活跃有余的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声音又响又脆,即使回答错误,也会为自己喝彩。可是今天……“刘莹,你回答。”刘莹站起来,结…  相似文献   

10.
亲近大自然     
黄浦江畔又东风,禁锢了一冬的人们,又有了放飞心情,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极佳机会。上周六,我们全家兴冲冲地去共青森林公园,阅读那可人的春色。刚步入公园大门,一阵浓郁的芳香迎面扑来,顿时感觉空气清新。我们走在幽静的青石板铺就的林阴路上,两旁高大的树木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已经开出了艳丽的鲜花。肥胖的斑鸠在高高的树丫上鸣叫,小巧的青丝雀在花间戏舞、唱歌。小草为春天铺上了碧绿的地毯,而前方的花坛呢,则成了花的海洋,她们为春天准备了沁人心脾的花朵。月季不甘示弱,红艳艳的花儿昂首怒放,颜没有一点杂焰,远远望去,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11.
你准备和新交的好朋友一起去野餐,目的地是森林公园,你决定用“亲手准备的便当为自己在新朋友面前加分”。然而你对烹饪并没有自信,所以清晨5点就进厨房准备。那么你要准备何种便当呢?  相似文献   

12.
春天就像诗     
春天到了,我和妈妈去公园玩。春风轻轻吹着,不时还传来乌鸣声,非常悦耳。这时,我想起了一首古诗: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有一天,我们全家驱车去郊外野餐。我坐在车子的后排,在车辆行驶的节奏中酣然入睡。  相似文献   

14.
提起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心里的想法都会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不易从何而来,先看看我们的学生吧!一天,课堂上我问学生现在是什么时代,结果回答是异口同声的:现在是“e时代”,接下来很多学生便哼哼起“QQ爱”了。是啊,在网络语言流行的今天,让学生去主动喜爱我们的“古诗经典”确实不容易。再看我们的教材,每册书蜻蜓点水般安排五六首古诗,课外却布置了几十首诗歌的背诵,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2月24日,贵州省中小学“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首次开播,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的龙欢老师为三年级师生讲授第一课《古诗三首》之《绝句·迟日江山丽》时,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节奏划分。其一,按平仄规律划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二,按语意节奏划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两种节奏一呈现,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师微信群立刻就古诗(本文中的古诗,特指近体诗)节奏划分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猜电话号码     
夏云  陆海芹 《辅导员》2010,(5):22-22
明明一进家门,爸爸就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今天我拿到新房子的钥匙啦!” 明明听了,一蹦三尺高:“真的吗?那我们明天就去看房子!” 爸爸点着他的鼻子说:“你可真心急啊,明天正巧是星期六,我们全家一起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抓住古诗的艺术特点,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精练与优美呢?一、比较辨析,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古诗的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古诗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如《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斟酌,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定了“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比较辨析后,学生便能感受到古诗用词的…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美育。语文教材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是这矿藏中的瑰宝。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从品析词句入手,全方位地挖掘美、感受美,那么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的同时,心灵就会受到震撼。  一、抠字眼,体会文字美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教师应注重从文字入手,培养学生审视古诗中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进而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如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不用“吹”,不用“…  相似文献   

19.
“古诗”一词常出现在汉魏六朝人著述中。对“古诗”一词最早下定义的大约要算唐初李善了。他在《文选》“古诗十九首”解题中云:“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后人大都依李注所云。如刘履《古诗十九首旨意》解题云:“诗以古名,个知作者为谁”便是。今人则把“古诗”这个概念解释得更完整了。如陆侃如、冯沅君夫妇认为“古诗”之名是“泛指时代略早而作者失考的诗”。又如马茂元先生在他的《略谈“古诗十九首”》一文中也说:古诗一词“一般地说,是指年代久远、搞不清作者是谁的诗篇。”但“不知作者”与“古”字又有何联系呢?“古诗”一词在最初的时候是否即有“作者失考”的含义呢?我以为清人吴淇的解释倒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在《古诗十九首定论》中  相似文献   

20.
在宏篇巨制《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丫头香菱向大才女林黛玉请教写诗的方法 ,林黛玉没有给丫头喋喋不休地讲解如何如何去构思 ,又如何如何去推敲 ,而是让她先熟读古诗 ,把几百首优秀的古诗烂熟于心。那丫头倒也听话 ,认认真真地去读摩诘五律、杜工部七律、李青莲七绝等大量古诗 ,边读边琢磨 ,读到痴迷。果然 ,工夫不负有心人 ,素被人认为“俗”、“呆”的香菱竟也写出了一首令众人喝彩的诗来。由此可见 ,林黛玉深谙读的妙用。其实 ,读 ,在汉语学习中自古以来就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旧书不厌百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