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区级小学作文研讨会上,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以“瘾”为话题的作文。经过一番启发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的爸爸烟瘾很大,每天都需两包多烟,我劝了多次,终于被我劝止了,我准备写这个题目:《我劝爸爸戒烟瘾》。老师说:“好的。”有的说,我的外公有酒瘾,他的血压已经很高了,外婆不让他喝,他就偷着喝,我准备用这个材料写:《外公的酒瘾实在大》。老师说:“这个材料也好。”有的说,我有买书的瘾,每个星期都想买几本书,不买,就非常难过,我想写这样一个题目:《我的买书瘾》。老师说:“很好。”这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准备写这样一个题…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生平时说话侃侃而谈,可一旦写赽和文来,就抓耳挠腮,辛苦一节课,才写出只言片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完成作文。受“传意作文”的启发,我进行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改一改”四步作文的教学实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按要求写作文。(52分) 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文章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尊老爱幼的颂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例如,有的同学的妈妈在单位是一位敬业的好员工,在家里是一位慈祥的好母亲。  相似文献   

4.
说起来都知道打孩子不好,有的父母亲打过孩子后常常会心疼得掉泪。可环顾四周,有几个父母不打孩子,又有几个孩子从没挨过父母亲打呢?“打是疼,骂是爱”,“这都是爸爸妈妈为你好”,这样的话从爷爷那儿传给爸爸,从爸爸那儿传给儿子或女儿。每个做父母的在打孩子的时候,都有足够的“非打不可”的理由,可平静下来,多多少少总会滋生一些懊恼。进而或许会想:孩子该不会怨恨我吧?用“打”来惩罚孩子是不是太残酷了?偶尔打一次可以吗?象征性地“打”孩子有效果吗?为什么有的孩子打也没有用呢……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并不足为怪,欢迎您来这里交交心,谈谈自己的想法、做法,来信来稿请注明“‘打孩子之我见’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5.
李玲 《现代语文》2010,(6):120-121
提到写作文,学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没有好句子”“我不会写作文”“我写不好作文”。对待写作那么胆怯,那么没有自信。写出的文章从内容到语句都大同小异,最可笑的就是某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震惊地发现原来我国当年参加高考的同龄人有那么多失去了爸爸或妈妈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写人记事一直是同学们作文写作的重点,同学们对写人题材的作文,早已司空见惯,看得多也写得多。但是,真正要写出一篇优秀的写人作文,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多同学会写“人”,至于如何才能真正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人作文,或许有的同学知之不深。如何才能写出比较优秀的写人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向别人介绍自己,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了解你,让别人知道你的性格、兴趣、特长。那么,怎样向别人介绍呢?除了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之外,还要重点介绍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等方面。一、抓住特点,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相貌。介绍相貌的时候,要写出自己的外在特点,相貌一般不包括衣着鞋帽,要重点写好脸部,至于身材、四肢等,可以写得简略些。长相涉及各个方面,要重点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如有的同学眼睛小,就要写出“小”的特点;有的同学耳朵比较大,就要写出大到什么程度,与别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如有…  相似文献   

8.
关于写作,常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或者父母这样要求孩子:写人的时候,一定要写出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这样人物才会显得生动!他们似乎觉得只有这样要求,学生的作文才能生动。可是最后,很多孩子的作文看上去都很美,语句通顺、词句优美,一点毛病都没有,可它就是打动不了你的心,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家庭多是三口之家,小朋友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宠着哄着,阖家欢乐幸福。这篇作文写的就是一个幸福家庭里发生的一段小插曲:爸爸借抓阄游戏为名,与妈妈“合谋”,骗小作者饭后洗碗,而小作者心明眼亮,及时识破其中“作弊”的奥秘,并迫使他们遭到“惩罚”:“爸爸为主谋,罚中午刷碗;妈妈为从犯,罚擦桌椅”。爸爸妈妈输得心服口服,开心地目送宝贝女儿飘然而去,“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家中,飘出了窗外,传得老远老远……”小朋友写家庭生活的作文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写与父母的心理隔阂,特别是为了学习和成绩与父母的矛盾冲突。而这篇文章取材新颖,…  相似文献   

10.
有些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痛,一节作文课,抓耳挠腮,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交上作文就算是完事大吉。我在作文教学上试着用情境作文法,每堂作文课都设置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竞争意识。作文课上气氛活跃,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兴致很高。学生不但顺利地写出作文、写好作文,而且越来越愿意写作文了。 一、让学生先“动情”再“动心”、“动手” 例如:在教学家庭类题材作文时,我先设置情境:“同学们,在你的家里,最亲近的人莫过于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我也同你们一样,我爱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1.
“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很多学生都想在考试中写出一篇优秀作文以夺取高分,可是他们连“什么是好的作文”都心中无数,只有模糊的感性认识,没有明确的理性把握,写不出好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写老师,总是把老师写得形象高大,令人尊敬;写爸爸,总是把爸爸写得严厉而充满爱;写奶奶,都是慈祥而和蔼……难道他们就没有缺点吗?他们都是完美的人吗?作文讲究真实,要真情流露,为什么就不能写写他们的不足和缺点呢?有缺点的爸爸难道就不是好爸爸了?有缺点的老师难道就不值得尊敬了?显然不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物呢?还等什么,跟我一起学习欲扬先抑的绝招吧!  相似文献   

13.
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才能写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爱好、情感体验以及人生感悟等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只要认真审视自己,你一定能写出一个有真情实感又与众不同的“我”。要写“好我”这篇文章,关…  相似文献   

14.
一、集束型活动作文教学的提出 现实的作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人乐观。现用教材中虽有作文训练安排,但是,有的训练内容与本单元阅读教学内容没有丝毫关联,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七《记一件打动我们心灵的事》、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有的训练内容情感、兴趣指向单一,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有的甚至会使儿童受伤的情感雪上加霜,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以及习作四的“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等等。  相似文献   

15.
每当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咬住笔头不放松”,哭叫着让爸爸、妈妈帮他写或是教一句写一句;有的学生挤牙膏似的写了,却常常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学生干脆走“捷径”,抄“作文选”……“作文难”的现象举不胜举,究其根本,就是学生作文和生活相分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6.
裁判亮分     
这是一个并不复杂但也难于写好的题目,并不只是因为这个题目本身要求熟悉人物之间的三重关系,也因为每个人的“外婆”与“妈妈”都可能与众不同,写出各自的个性与风采就特别关键。三位小作者都写得各有千秋:李杰同学将“外婆”、“妈妈”和“我”放入同一语境之中,以三人之间的对话为主线展开外婆高尚的人格气质,并在结尾处有精到的议论;张盼同学以夕阳下一堵墙上的“外公”与“外婆”牵手的影子为焦点,以饱含感情的描写方式集中展示了“外公”和“外婆”经历了一生一世、老而弥醇的真情,让人难以忘怀;苏媛琳同学没有直接记述妈妈讲外婆的情…  相似文献   

17.
期待的双手     
至今我才发现,双手不仅能做事、劳动,它更是父母的情怀的浓缩。周末,超市里的人很多,有许多父母领着孩子来买东西。有的孩子很小,被父母亲  相似文献   

18.
【习作题目】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性格迥异:他们有的热情,有的冷漠,有的安静,有的好动……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人来写一篇作文,要写出他的性格特征来。【习作要求】我们在写人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可综观现在的中学生作文.雷同作文却是屡见不鲜。写亲情不是妈妈给我送雨衣就是爸爸替我掖被角:写友情似乎没有一次矛盾冲突就不足以见证友情的可贵。真是“无可奈何翻过去,似曾相识又一篇”啊!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立异标新的作文来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20.
作文不仅是一种写作能力的训练,而且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接受教育,更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一、没有自我就没有作文一次拔河比赛后,我布置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结果出乎意料:我班比赛输了,可有许多学生竟写成我们赢了。原来,有的同学认为写自己班输了,就不能写出集体荣誉感;有的怕被老师和同学批评,“自家怎能揭自家丑”。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二、没有体验就没有作文有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现象:写《我的发现》,许多孩子都热衷于“蚂蚁搬家”之类的事。同样的发现,写进了一届又届学生的作文中。可见,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