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让歌声更美妙——论“以情带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歌唱中,声情并茂是其艺术的创作原则。而要做到声情并茂,则需歌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歌唱之中,用以情带声的演唱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以情带声”内涵及其与歌唱技术、歌唱心理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以情带声”在歌唱技术训练和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是声与情的协调体现,“声”是歌唱的必要条件,也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传“情”则是歌唱的关键,又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声”和“情”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使声情之间建立起自然的关系,使歌唱“以情带声,寓情于声”,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3.
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声音的美妙,更在于情感的真挚抒发。本文从“对歌唱作品的感知与理解”“歌唱技巧的把握与表现”“自身体验与情感的抒发”这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  相似文献   

4.
王雄 《海南教育》2009,(9):79-79
一、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歌唱是用声音艺术来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光有正确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是不够的,要使歌唱动人.更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说:“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歌唱者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一、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歌唱是用声音艺术来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光有正确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是不够的,要使歌唱动人.更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说:“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歌唱者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声乐是一门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心声。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把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注重以情带声,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及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本质,它不仅要求歌唱者能准确地理解歌曲的内容,还要求歌唱者能掌握扎实的歌唱技巧,并把这种歌唱技巧巧妙的运用到歌曲的情感处理中,做好歌曲的感情调控,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情感演绎的真实性和美感是歌唱表演的艺术生命。传统声乐美学观念中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强调的无非就是一个“情”字。动听的声音、娴熟的技巧,只是唱好歌曲的基础和前提,“以情感人”、“声情合一”才是演唱成功的“点睛之笔”。歌唱者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用真实的艺术情感去演绎.做到“声至情至”、“有感而发”,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让听众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产生“唱者有其情,听者有其感”的最佳效果。歌唱者如何在演唱中将情感演绎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一门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要完美的演绎和表达出来并与听众产生共鸣,就需要歌唱者具备声情并茂的水平.在歌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歌唱的声情并茂已成为教学重点之一.本文将基于实践对歌唱教学中“声”与“情”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歌唱时“情”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声乐演唱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用“声”与“情”的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且“情”是起重要作用的。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并结合笔者的心得体会,来探索如何在歌唱中实现以情带声。  相似文献   

13.
赵晓蕾 《新疆教育》2012,(23):180-180
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以情化声,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音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声的训练表达丰富的歌曲内涵。发声只是一种技巧和手段,达情才是歌唱的目的。正确处理好发声与达情的关系,使演唱者能够自由地表达歌曲的情感,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声乐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在情与声的关系上,我国古代学者就有着比较明确的认识。《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初步阐述了情与声的关系;声既发于情,而声则必有表现情感的功能与义务,前人的论述对今天的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古书《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意思就是说: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音乐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方式。那么,在唱歌过程中,演唱者就应该先动之以情。情中有声,以情带声,其实质是摆正技术与情感的位置,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在《儿童合唱队》一书中说:“艺术的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歌唱中的声音固然很重要,但对中小学生来讲,关键在于培养“从内心起歌”。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其实唱歌亦有两个面的意义:一是身体各器官运动的歌唱技术,一是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学习唱歌艺术的过程中,为了强调歌唱发声的方法,掌握更好的发声技术,往往导致“重声轻情”的现象,忽视了歌唱艺术最为关键的环节——情感体验。一个没有感情的声音,即使歌唱者有再高的技艺,也不会感动人的,只能给人留下遗憾。那么,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以情托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生用心歌唱 ,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启发和诱导学生 ,使其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来调动歌唱的情感与情绪、内心体验来完成歌唱 ,从而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一、深刻理解用心歌唱的重要性 ,明白歌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歌唱的声音是内心情感的反应或表现形式。班尼亚米诺·基利在《学唱入门》中谈到“所有母音都必须在一种自然和天然的基础上 ,流畅地和自由地从生理上发出之前 ,在心理上把它做成一定形状和在心理上赋予必需的色彩。”《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也讲到 :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方…  相似文献   

19.
江晓燕 《文教资料》2010,(11):103-104
歌唱者既要注意声音技巧的运用.又要讲究情感的表达,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声音技巧的提高.而且要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将声与情这两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演唱才能声情并茂,歌声才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歌唱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唱歌中愉悦身心,在提高艺术素质的同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毕业后的工作性质及就业、择业需要的阐述,对于歌唱艺术内涵的分析,使教师认识到高职学生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因而应从五大方面培养高职学生在歌唱中捕捉情感,做到“以情化声,声情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