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西方人文体育思想的摇篮。文章分析了古希腊人文体育思想的三个方面追求人的身心既善且美的希腊理想,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博雅教育以及审美文化对体育的熏陶。希腊人文体育思想包含着体育的人学本质,即体育作为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是通过运动实现对人的尊严、身体的权利以及审美需要等价值追求。它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体育文化提供了积极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通识课程通过以人文性的教育理念,开设体育健康教育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内容,从公共体育或通识教育的维度,积极开发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理念的意义。根据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认为,开展体育艺术、体育美学与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是推动体育健康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的一条有着高效率的路径,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做出了切实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浅析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理念改革相关方面进行阐述,和西方培养体育人才推行全民体育理念做对比,以此借鉴并为我国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理念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色体育理念是现代社会普遍流行的教学理念,它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促进人类全面、和谐发展。文章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绿色体育理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总结了绿色体育理念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关键点,最后提出绿色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学校体育的发展遇到的瓶颈,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大学体育教育理念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大学体育不仅有着浓厚的传统和多重目的性的教育价值,而且还具有卓越的竞技水平,同中国理解为单纯德、智、体中的体育有区别,美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紧密联系着的。革新大学体育发展理念,促进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融合,是解决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邵进南  李欣 《体育教学》2013,33(5):58-59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小学坐落在大连市中山路507号,和美丽的星海公园隔路相望,学校创建于1955年。目前,学校有20个教学班,学生675人,教职工54人。学校始终秉承"涵养博雅教师,培养博雅学生,浸养博雅家长,润养博雅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博爱之心"做教育,以"雅致文化"育人才,大力倡导"兴博学之风,做儒雅之人"的校风,践行"雅思雅艺雅涵雅行"的学风。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艺‘双3+1’项目"(即: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至少掌握3(必修)+1(选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界中影子教育主要指涉学科或学术类课程,而体育应试和择校制度催生了体育影子教育的出场。研究认为:体育影子教育在实践发展中存在对素质教育原点的背离、行业失范,加剧了新的教育不平等和阶层固化特征,理应引起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对体育影子教育的无序发展、失范乱象需进行综合治理,其具体路径依赖于全人教育理念的顶层设计、立德树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行业规范和自律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以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导,正确定位高校体育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校体育的正确定位是以明确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为前提的,只有明确了教育理念,才有高校体育教育的准确定位。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的正确定位,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措施、方向和发展思路,对高校体育在整个高等体育体系中位置、角色及功能作用的确认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快乐体育理念在篮球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乐体育理念是现代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指导理念,对于篮球教学而言,这种理念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篮球教学中有意识的采用快乐体育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将会极大地促进篮球教育和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中确立并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传统的体育课程完全不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健康第一”和健康整体现理念、终身体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和人文教育理念等四种基本理念,它们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必然带来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加强体育学习指导,对于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For some time the Olympics have enjoyed a relatively cosy, and quite unsurprising, relationship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ts practitioners. Yet, as academics continue their critiques of all matters Olympic, this seemingly symbiotic partnership is being placed under much closer scrutiny. The debates are typically orientated around several key concerns, namely, the vagaries of Olympic discourse, the implicit assumptions that align Olympic idealism with ‘good’ moral education, the relevance of Olympic values in young peoples' lives, the Olympic industry's politicizing/colonizing of educational domains, and the utility of Olympic ideals for affecting social, cultur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al change. One other discussion thread, which we add to in this paper, has been the (in)congruencies between Olympic idealism and non-Western cultural contexts and educational frameworks. Combined, the scholarly voices essentially encourage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 to approa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the Olympics with care.

Context and curriculum overview: Cognizant of these contentions, this paper exhibits an Olympic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first-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rolled within a provincial Taiwanese University's Liberal Arts programme. We detail three tentative themes around which an Olympic education curriculum might be constructed: Peace, Multiculturalism, and Global sensibilities. These particular themes are concomitant with Olympic idealism, but also align with contemporary East Asian Liberal Arts frameworks. In our curriculum design, the emphasis is on developing an Olympic education that not only introduces students to broader global ideas (e.g. universality and cosmopolitan citizenry), but that respects and reflects national/localized specificities (e.g. Asia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and their legacies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onsiderations: The paper stresses the need to further Olympic debates outside the traditional domains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ntinue the challenge to Western-orientated sport pedagogies. Our intention is to create a strong cross-cultural study Olympic-inspired Liberal Arts programme that may better link tertiary students in Taiwan with key sport institutions in East Asia, and also throughout the wider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We envision aspects of our course material may hopefully serve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teachers and provide a blueprint for future curricula that might challenge Western-Olympic education orientations.  相似文献   

12.
军事武艺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中国古代军队中的武术教育是武术教育的重要领域。从教育学视角探究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可以看出:军队中将领或教头是军中负责武术教育的教师;军中武术教育内容多是实用性强且集体阵战的武术;军中武术教育具有明确教法和考核标准。武举制开创了中国选拔武术人才的先河,对于武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陕西省4所体育院系,即延安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学院280名健美操专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得出:陕西省高校健美操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正确;运动损伤多集中在1-3月份和10-12月份(冬季);运动损伤易伤部位主要是踝关节和大腿内侧、手指;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韧带拉伤和肌肉拉伤。针对这些现存问题,文章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登峰 《当代体育科技》2021,(8):153-155,160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咨询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从培养理念、课程设置、本科生实习、师资队伍、教师资格证考核等方面,对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分析。结果:北德克萨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理念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本科生实习贯穿大学课程始终;师资队伍精简,学术和教学水平齐高,研究生授课;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具有较强的困难性。教育启示: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教育是突破口;增设通识课,且为学生提供其他专业的学习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教法,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合适地聘用本校的在读研究生进行专业课教学;提高获取教师资格证的门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教育占据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又是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公共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情操,以保证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够积极面对社会的各项工作的潜在需求。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之下,高等体育教学与初、中等体育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存在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已成为教育职能的核心,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育为全面素质教育,体育课堂教学要与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身体肌能型教学观转变为生理、心理、品质、素质并重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杭州大学体育系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其它高师体育院系的改革尝试为比较对象,以德国和日本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参照标准,通过综合评价和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继而对我国高师体育院系体育实践教学与训练的改革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本文研究认为:社会上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体育意识是阻碍体育院系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样。因场地器材的不足,使得体育院系体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受限制。在这方面学生要求改革的呼声更甚于教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认识“扬长教育”的重要性,思考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扬长”为切入点,为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体育生活本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体育教育,应该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把体育作为生活元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学体育回归生活,形成生活化体育的教育理念,确立"欣赏"和"参与"并存的教育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意识,使得大学体育的授课形式和教学的手段及方式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也做出了适应性的调整.本文以建设特色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合作式教学模式为手段,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黑龙江大学、大庆师范学院、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级公共体育课16个公共体育足球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式教学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改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发展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