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8日下午2时多,上万民众聚集在宁波庵东镇宽阔的海涂上,亲眼目睹杭州湾大桥奠基。酝酿了10年之久的杭州湾大桥项目终于开工了,东海岸边人民的百年梦想就要实现了。2008年,这条全长36公里的跨海大桥,将牵连上海和宁波这两个被杭州湾天堑阻隔的城市。逶迤万米长,从江河迈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城市广播电台面对"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个历史性进程,其广播新闻怎样才能重点地融入长三角,是我们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有足够的信息可以表明,长三角的广播电台必须思考新闻重点节目如何与长三角井喷的变化相对接。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个富有意义的历史背景下,去超前地理性思考、富有张力地整合长三角的新闻资源,实施深层面的综合开发,以增强长三角新闻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辐射力。[一]今年6月8日,宁波电台第一次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杭州西湖之声广播电台、慈溪电台联手,同步在几个城市直播了《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6月9日又重点谋划了《宁广早新闻》一个小时的跨海大桥建设主  相似文献   

4.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丰碑,已属意料之中;传媒界视这座丰碑的宣传现象为成功范例,却在意料之外。2003年6月8日,海内外媒体把目光聚焦上海南翼一座并不响亮的城市,中外记者云集中国海岸中部一个空旷的滩涂,为的是报道一座即将开工的桥梁工程,以及桥梁工程背后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举世瞩目。宁波日报从4月1日推出"跨越杭州湾"专栏报道,一直持续到5月1日大桥通车,发稿量达160多篇,字数超百万,并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等方面作了一些创新探索,其中读者互动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是对重大工程受众参与方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宁波与上海的陆路交通不用再绕道杭州,距离缩短了120公里。这使宁波与杭州谁是浙江的经济中心的争论更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吕岸 《视听纵横》2008,(4):81-82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今年5月1日已经顺利实现通车。这个百年梦想的实现,经过了十多年论证,近五年施工,共耗资140亿元,创新了250多项技术,获得了五项世界第一。这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跨海大桥,是宁波和浙江省献给我国改革开放30年和北京奥运会的厚礼。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北航桥已全线贯通,660多个桥墩,36公里的跨越,似巨龙卧海,雄伟壮观。大桥计划总投资118亿元,全长36公里,为世界之最。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大桥建设者和科技人员获得了250多项创新成果,创造了多项第一:  相似文献   

9.
杭州湾跨海大桥已于今年五一正式通车,目前这一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已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一条战略大通道,以日均通车2.4万辆的汽车流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一条交通命脉。作为一名全程参与大桥建设电视报道的记者,我们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步实现了与世界接轨的世纪,上海在其中发挥了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20世纪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与百年中国外交的关系是上海史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4年,笔者在拙著《中华民国外交史》一书中批评了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两种倾向,其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对于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其二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近代外交问题的评价,提出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呈V型轨迹:在晚清是自上而下的快…  相似文献   

11.
赖京闻 《档案天地》2013,(5):41-42,57
宁波在上海的同乡会馆称着四明公所,它见证了宁波人反对帝国主义在上海扩张的历史的变迁,也是弘扬民族正气的一个缩影。四明公所是由旅沪宁波籍人士在1797年建成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同乡会馆。其规模之大,势力之强,不仅是当时上海各同乡会馆中的翘楚,而且还是近代宁波帮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扩张,并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8,(2):254-254
记者3月26日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指挥部获悉,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施工单位正抓紧施工,确保5月1日通车。此前,有关部门曾预计大桥2008年6月完工通车。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近代宁波人从上海开始到宁波本土的一系列早期自办报刊活动,分析了近代宁波早期自办报刊活动所体现出的宁波近代化的特点,指出宁波人早期的自办报刊活动是宁波自觉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家住万宜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们全家从上海逃到了故乡宁波。1944年,我家又从宁波搬回上海,那一年我五岁。回来的那天在宁波江北岸轮船码头上船,第二天中午到上海十六铺码头。在船上吃饭时用的碗是竹子编的小筐,我觉得很奇怪,其实那时候没有塑料制品,故用此竹筐。我骑在小舅父的头上下了船。  相似文献   

15.
宁波是一个闻名全国的服装城,服装业既是宁波市传统的强势产业,也是宁波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宁波有多个国内知名服装品牌,但是与世界服装品牌相比,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都不能与之抗衡,宁波还没有享誉国际的品牌。从1997年到2008年,宁波已经举办了12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不断扩大宁波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全球品牌战的到来,宁波服装外贸增速放缓,宁波服装品牌建设的问题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6.
田勇  朱宗建 《新闻实践》2008,(10):28-29
"中国宁波网以新闻访谈形式,利用生动活泼的网络多媒体平台,形成文字、图片、视音频全方位、动态式的报道态势,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的过程进行了详实报道,让全世界人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贯通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7.
宁波滕头馆是本届上海世博会唯一乡村馆,以“城市化的现代农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为主题形象展示宁波滕头村这个“世界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18.
地处上海、苏州之间,昆山地理上的优势引来了外商投资的目光。由于"出身"农业县,在招商引资方面昆山急于将自身修饰一番,利用互联网为外商安装慧眼,利用信息化加速城市与世界接轨。昆山信息化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沪杭甬高速公路横亘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贯通杭州湾两岸诸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市县,连接上海、宁波两个大港,是全国12条国道主干线的组成部分。沪杭甬高速公路浙江段全长248公里,起于与上海交界的枫泾,终于宁波大朱家,与同三线宁波段接壤,全线采用高速公路平原微丘区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20.
开放城市的报纸如何紧紧跟上开放的步伐?如何更好地为加快开放服务?这是国务院1984年批准宁波市进一步对外开放以来,宁波日报面临的新形势,也是编辑部经常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宁波在对外开放中除了有宁波港的优势外,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宁波人”的优势。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个内外通商的口岸,一个多世纪以来,善于经营的宁波人的足迹踏遍全国和世界各地,素有“无宁不成市”之说,“阿拉宁波”的乡音四处可闻。19世纪中叶形成的“宁波帮”,发端于上海,又经过移居海外的两次高潮,使数十万之众的宁波人及其后裔分布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单上海的“宁波帮”就有100万以上。宁波进一步开放不久,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他并且亲自委派了一个“宁波帮”人士、经贸部顾问卢绪章来宁波帮助搞对外开放工作。随着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号角的吹响,怎样充分发挥“宁波帮”的优势,是市委、市政府抓开放工作的一个重点,而想方设法在宣传发动“宁波帮”方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则成为报纸为开放服务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