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叶问是一代功夫宗师。他是把李小龙带入武术世界最重要的人,更是将“咏春拳”推向世界的人。我接连去电影院看了两遍《叶问》。  相似文献   

2.
郑嘉颖全新专辑《说来话长》表达了”人生随岁月和经历越发成熟”的观念.那些被岁月锻造的沉稳,闪烁着也记录着.时间告诉找们,每一段感情都让我们更加真实.每个人都有一段说来话长的故事。同名主打歌《说来话长》为大家讲述了以爱前行、成长、成熟的心情故事。成功塑造过令人折服和难忘的多个银幕角色.曾荣获亚洲搋帝并两度夺得万千星辉最佳男主角的郑嘉颖.正因为有着对不同人生经历角色的揣摩和演绎的过人能力,也令他在面对音乐作品时可以更深刻到位的挖掘音乐内涵.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堪称完美。郑嘉颖说,尽管以歌手及演员等不同身份活跃于舞台.但是歌手出身的自己对唱歌的喜爱从来都是不改初衷,之前发行的专辑多以广东话为主,这次可以带着普通话专辑与歌迷朋友们见面非常开心.希望可以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自己的音乐.更多的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3.
黝黑肌肤、剑眉星目、浓密的乱发、忧郁的浅笑,在这些形容词的背后,躲藏了怎样一个真实的郑嘉颖呢?在香港荣获不少新人奖的他,又凭什么受人瞩目?揭开郑嘉颖俊逸而微带颓废的诱人外表,我们寻问他的内心风景……骄傲的狮子座狮子座的男人,应当是大男人主义,好交朋友、重荣誉,不习惯被寂寞囚禁;然而乍看郑嘉颖,似乎全然不是那样一回事,落落寡欢的表情,适合黑色的寂寞气质,感觉是个害羞的男子,一点也不像  相似文献   

4.
一代宗师叶问是“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师傅.也是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武学大师.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很有戏剧性,是拍电影的上佳素材。早在10年前,著名导演王家卫就计划拍摄一部叶问的传记片《一代宗师》,并曾找过甄子丹来扮演叶问,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拍成。10年后。王家卫仍然想拍叶问.但他心里的“叶问”却换成了梁朝伟。  相似文献   

5.
<正>出身于大富之家,两次拜师学艺,叶问如何获得咏春拳的真传?怕媳妇,打日本人,叶问的影视形象和他本人有什么不同?传道香港,收徒李小龙,宗师叶问和巨星李小龙之间有什么往事渊源?从影视剧里武侠人物的热度来说,跟黄飞鸿、霍元甲相比,叶问算是后起之秀。近几年,和叶问有关的作品特别多,如《叶问》、  相似文献   

6.
韩磊 《八小时以外》2013,(5):104-106
《叶问:终极一战》来了,三年之内,五部关于叶问的电影,把一代武术宗师叶问的人生完完全全地用电影的方式表现出来,也许其中某一个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但毕竟有人对他的故事恋恋不舍,记忆并传播着这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如果说,甄子丹版的叶问塑造了一个抗击列强的民族英雄,梁朝伟版的叶问写意般地勾勒出了一个逝去的武林,而非一代宗师,那么黄秋生版的叶问则以写实的笔调记录了叶问老年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师》2004,(4):50-51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8.
杨绛 《教师博览》2006,(2):48-49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却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9.
杨绛 《教育文汇》2004,(12):43-44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砸缸     
《素质教育博览》2010,(4):35-37
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下苦功!”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这样一来,他读书读得很晚。  相似文献   

11.
电影《妖怪人类贝姆》的宣传刚结束,他又投入了新单曲之中。在棒球场上打出了梦寐以求的本垒打,却也在人生舞台上完成那般绚丽的跑垒。而他去说,自己有些笨拙,在爱情里不善言辞只爱行动,他是龟梨和也,粉丝心中最美妙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咨询热线     
孩子不听话,有啥好办法?山东高密的李女士问:我的孩子7岁了,越来越不听话,总是把我们的话当成“耳边风”,即使你说了一千遍,我自己都感觉自己成了“婆婆嘴”。比如:规定他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40分钟,但是他一坐到电视前就忘掉了这些规定。我只得一遍一遍地提醒他:“到时间了,不能再看了。”他总是眼睛盯着电视:“好的,过一会儿。”每次最后总是我生气地把电视关上为止。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其实,你第一遍提醒后,最好的办法是过去关上电视。和大人一样,孩子们都有被电视吸引而不肯离开的问题,大人们有时都难以克制自己,…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4,(1):120-120
儿子3岁半,每次让他干什么事都得说3遍以上才能行动,这是怎么回事?比如让他洗脸,说第一遍时他跟没听见一样,第二遍也是一样,第三遍我的声儿高了或者有点怒了,他才磨磨蹭蹭地行动。他是真没听见,还是装听不见?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话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上期回顾:王小天为了尽快完成谷老师留的作业好去学校阅览室里看杂志,和杜飞鹏“合作”,互相交换作业;他还根据自己“删繁就简”的原则给自己出一些低级的应用题。没想到,谷老师发现了王小天的小聪明之后,罚他和杜飞鹏把作业重写一遍,让杜飞鹏悔恨不已。  相似文献   

15.
张晓渊 《海外英语》2011,(4):214+216
老水手之歌讲述了一个神秘而具有恐怖色彩的故事。一个老水手不知何故杀死了一只白头翁。他的误杀带给他自己和船员们灾难,因为他人的自私,对自然的漠视,并且不知忏悔,他们注定要受到上天的惩罚。当老人经历了一系列的可怕景象后他意识到只有忏悔才能拯救自己。当他无意识却真心为水蛇祈祷时,他的罪过得到了宽恕。当他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向同乡们一遍遍复述着他的经历并将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填满真爱。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日记》2008,(5):65-66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候的李小龙非常顽皮,不爱学习,性格怪异,喜欢独处。13岁那年他拜入叶问门下学习武术,到处打架滋事。李小龙的奋斗历程应该从他19岁时怀揣100美元只身前往美国谋生算起。初到旧金山的他只是无数淘金华人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干一些零碎的活计,住在破烂的贫民区。有一天,他站在金门大桥上发誓一定要发奋自强,证明自己是一条龙!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博览》2012,(21):42-43
出生在福建的陈赫,家里是文艺世家,妈妈是福建人艺的演员。陈赫从没想过自己会当演员,他从小的第一梦想是当个厨师,直到现在,陈赫养成一个习惯,不管什么菜谱,只要听一遍,就能自己做出来。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 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20.
成熔兴 《成才之路》2009,(11):92-92
江苏泗阳县一家房产开发商打出雷人广告,称购房户的子女如果要进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就读。中考可以加15分。该重点高中及当地教育部门及时否认了此说法,却引来一遍质疑声。(3月23日《武汉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