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妍 《视听界》2004,(3):38-39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还是电视剧,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杨娜 《新闻世界》2009,(5):95-96
在运营商业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大众传媒为迎合女性受众,塑造出一批与男性“平等”的新女性形象。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中性化、贵族化等特殊女性主义的影响,媒介在塑造这类女性形象时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拔高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及片面地将“女强人”、“铁娘子”等女性形象塑造为女性楷模,轻视家庭妇女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鲍海波 《今传媒》2003,(2):43-44
从我们对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以及在传媒中女性话语面临的双重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文化形象被设想为支持和延续了普遍存在的劳动中的性别划分,以及关于女性和男性的传统观念。女性及其利益由大众传媒忽略、谴责、贬低或鄙视,她们的生活和她们的兴趣没有得到大众传媒的准确反映。大众传媒文化没有向我们展示出女性的真实生活,即女性被“象征性歼灭”。以下几种方式足以说明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形象大量进入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入手,对媒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揭示传统男性权威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并形成性别偏见的事实。但是,女性主义研究推动的性别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女性从男性霸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形象大量进入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入手,对媒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揭示传统男性权威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并形成性别偏见的事实。但是,女性主义研究推动的性别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女性从男性霸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雯 《现代传播》2003,(2):47-4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解放意识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新闻传播领域。女性主义者在逐渐改变与男性的二元对立,寻求社会解放的同时,也在改变自身在大众传播中的边缘状态,重新建构女性自身权威,在媒介中寻求与男性世界的平衡支点。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报道在媒介发展中的地位,更加明确女性并非客体或传播的靶子,女性应当与男性共同撑起大众传播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播文化中的女性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我国召开。由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的《行动纲领》的重大关切领域之一是“妇女与大众传媒”,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播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在中国,近年来不断有“男人留岗,女人回家”等算计女人饭碗的说辞;中国的广告、歌碟、新闻报道等传播领域,更是以隐晦的手段,凭借男性话语霸权的现实根基和女性集体无意识的性别缺憾,贬低、监控、约束女性。本试就中国传播化中的女性歧视现象、产生的根源及中西方女性解放的现实努力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传媒对女性象征性的歼灭 --“女性与传媒研究”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们对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以及在传媒中女性话语面临的双重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文化形象被设想为支持和延续了普遍存在的劳动中的性别划分,以及关于女性和男性的传统观念。女性及其利益被大众传媒忽略、谴责、贬低或鄙视,她们的生活和她们的兴趣没有得到大众传媒的  相似文献   

9.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面对女性在传媒中的缺席的“存在”状态情况,可能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现代传媒对女性颇为“关注”,在大量的传媒文本中女性出场的频率挺高。的确如此,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女性虽然在新闻传播中呈严重的缺席状态,但同时也在其它的传媒关注下显得风光无限。那么,女性在大众传播中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言说或被言说?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最初以男性参与者为主,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从事和关注体育运动,文章通过研究CCTV5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刊登于官网的组图报道,发现在体育新闻摄影中,女性运动员具有矛盾的形象:既具有赛场上努力拼搏的民族英雄形象,同时大量赛场下的照片又塑造了感性、柔情的形象。通过研究发现,在体育新闻摄影中,女性运动员参与的体育项目报道数量少于男性运动员参与的项目报道数量,而女性运动员的形象依旧以阴柔美等传统形象为主。  相似文献   

12.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丹丹 《新闻界》2003,(5):15-16
西蒙·波娃曾说:“社会女性的外在形象也不是‘天然’的,是被塑造出来的。”①大众传媒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极大地影响着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男女平等以及两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本文以有关女性形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框架,以抽样调查为依据,探讨当代大学生如何认知媒体中的女性形象。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大学本科学生,主要包含学生对女性在媒体中的社会形象与地位,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角色的定位以及对媒体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些看法等内容。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范围为重庆市4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发放问卷共200份…  相似文献   

13.
虞澍 《东南传播》2022,(9):137-140
2018年以来,情感观察类她综艺在国内大行其道,其涉及多种话题,包括恋爱、婚姻、亲子等。但随着该综艺类型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半熟恋人》《再见爱人》等聚焦于“大龄系”情感观察类她综艺以其细分化独特优势收获无数关注。内容建构、叙事与解码建构、资本建构三方面是该类综艺中大龄女性形象的塑造的基本建构路径,其呈现出外在标准化、内在分裂化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依然符合传统性别观念下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男性“凝视”下的产物,是以资本为背后推手的标签化的女性规范式形象。  相似文献   

14.
穆宇婷 《东南传播》2022,(6):118-121
影视剧中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一直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流变,这类变化既是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人的男性和女性相互心理期待的结果,也是影视剧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双重镜像的结果。在数字时代,男女的影视形象与现实中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的虚拟的情感互动愈加现实化,这既体现为现实中性别权力关系转变的逻辑,也体现出当前影视剧创作中两性形象关系趋向“逆转”的一般规律,女性自我也因现实和影视的双重镜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白小娴 《记者摇篮》2009,(11):77-77
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到电子竞技的兴起,从“球王”贝利到“飞人”乔丹,体育正在世界范围内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体育报道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从大量体育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对男子体育运动和男性角色的报道占据了绝大部分,对女子体育运动和女性角色的报道似乎不太为人们所关注,不仅数量少,而且女性大多还是以一种娱乐化的形象见诸于体育报道当中。数量、质量均欠佳的女子体育报道严重地阻碍了女子体育的发展进程,而对体育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娱乐化定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担任的角色也悄悄发生变化。这种转变在大众传媒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一些传媒纷纷开设女性频道,男性主持苦苦呼唤“阳刚”之际,在纪录片这片芳草地上,女性正在悄悄崛起。 一、女性角色的转变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发现女性的荣光大多为男性的阴影所笼罩。无论工业时代还是农业时代,男性凭借自己的体力,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而女性由于在生理上承担着生育和哺养后代的义务,加之体力不如男性,从而依赖男性的供给,屈从于男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苏柯 《新闻知识》2007,(3):36-37
女性话语指的是以女性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许多人称之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反叛力量。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由于其在主流叙事的覆盖之下还有男性叙事的覆盖(这二者有时候是重叠的),因此女性话语在大众传媒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女性话语就面临着双重的困境.既要以一种有别于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大众传媒中性别角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广告和新闻报道中,如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媒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MTV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等。而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传播形式,目前针对其节目中两性角色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选取四档热门的台湾电视娱乐节目为研究对象,尝试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来解析综艺娱乐节目中对两性角色的构建,探索节目中所呈现的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丽制造"与媒介的女性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霞 《当代传播》2004,(2):87-89
“人造美女“是2003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媒体的报道沸沸扬扬,通过对此的读解.可以透视出媒介的女性观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化的女性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媒介认同“美“对人视觉的冲击;媒介的社会性别意识也是男性文化主导下的社会性别差异意识;媒介中的女性以时尚和魅惑为主色,女性意识在媒介传播活动中仍然处于缺席状态.  相似文献   

20.
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尼  尹山鹰 《新闻界》2005,(5):77-78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很多都是针对女性的,女性还成了广告商的追逐对象,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那就是一些广告属于歧视女性的作品.目前我国的商业广告中存在着许多性别视角的盲点,男性的审美标准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科技手段不停地述说着一个男性最古老的心愿:既要贤妻良母,也要“花瓶”美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