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颖 《文化学刊》2009,(4):24-26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一个民族永远留着它乡土的痕迹,而定居的时候越愚昧、越幼稚,身上的乡土痕迹越深刻。”应当说这种“乡土痕迹”既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特质,同时又是它创造、发展其生态文化环境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职业圈》2014,(22):52-53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企业文化?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而工业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是企业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建立全民族的精神核心,鼓舞干劲为国家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塑造一个既是民族的,又是企业的,还是个人的精神理念,为此需要建设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超越管理、运营、治理的、治心,它是道,而不是术。  相似文献   

3.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1,(5):123-127
融合发展模式是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的一种手段。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区域文化是指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囿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貌。我国的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大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具有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依赖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融合发展模式中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09,(6):62-62
无极在《实践》2007年第5期发表《略论草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创新》一文,他指出,草原民族在与中原民族不断融合并受中原文化深刻影响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有许多惊世骇俗的创举,而且在语言文字、宗教哲学、天文历算、石窟寺庙、音乐歌舞等精神领域也有不胜枚举的独特创造。所有这些创举和创造,又几乎无一不在表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致性和在整个世界文化系统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陈剑晖、司马晓雯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散文是文类之母,是人的心灵的自有表达和人类精神的实现方式。就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来说,散文更是中华民族文学传统中最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精神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心智发展和文化创造的活力。因此,说散文是不朽的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0,(4):110-110
周春燕在《理论学刊》2008年第9期撰文指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才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导权。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构成它所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白爱梅 《职业圈》2011,(36):14-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双创"方针的确立,为新时代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56个民族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2,(6):164-164
丁露芬在《学理论》2011年第19期撰文指出,传统中国的节日文化中,没有形成正确的休闲理念,没有延续正确的休闲方式,没有创造公共的休闲环境,没有形成系统的休闲产业,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休闲文化。要构建大众休闲文化,必须发扬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重新挖掘它们的内涵,要结合社会转型建立具有生命力和原创性的休闲文化生成机制,不断产生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方式。在国家的层面上建立一种休闲文化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政策体系与保护机制,是关键中的关键。挖掘传统休闲文化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重视现代休闲文化建设,必须发扬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并结合时代特征建立具有生命力和原创性的休闲文化生成机制,建成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2,(6):11-11
金毅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撰文指出,民族节日存在于一定的人们共同体中,在一年之中有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而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在民族节日期间,民族文化表现得最具体、最充分、最集中。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节日文化是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内容的有机整合。民族节日文化之所以还广泛地存在着,是因为它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经济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时看来,民族节日文化大致还在以下九个方面发挥作用:民族凝聚功能、人际调节功能、心里制衡功能、生产导向功能、文娱体育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文化承递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商品纽带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吉旭  习雪峰 《职业圈》2007,(4S):61-63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与载体,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高校的开设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新形势下新文化的发生与入侵将对民族传统体育发生决定性影响,文章通过对目前传统文化下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新文化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式及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乐黛云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中撰文指出:中国人长久以来,强盛时以“大国心态”傲视他族文化;贫弱时,或自卑投降或演变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因为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认识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论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研究和融合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文化的创新使得大学的功能丰富而多元。作为先进文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中国的大学必须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塑造全民族深厚、广阔、灵慧的精神空间方面,担当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高扬思想、文化的旗帜和精神的风帆,引领时代与社会前行,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4.
周宛 《文化学刊》2024,(3):189-192
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知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研究图书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对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探讨了图书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小阿 《生态文化》2007,(1):36-36
李莉编著的《中国传统松柏文化》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以史为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史的角度,结合我国传统森林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松柏文化做了系统、详尽的论述。该书分为历史上分布广泛的松柏资源、历史上对松柏的利用、历史上因林造景中的松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松柏等7个章节,全面展示了中国松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通常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物质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企业文化是人类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已经成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保证个人的合法正当利益.但要如何做到义利兼顾,并且引导人们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义利合一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价值观在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义利合一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和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1,(6):51-51
伊东俊太郎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类集团共有的民族特性、意识习惯和情感价值;文明则由文化所创造并运作,是这个生活的“制度、组织、装置”。文明可以通过互相调整与交换。逐渐成为共通性很高的事物,然而文化却并不会失去自己地域的固有性,文化因此而丰富多样。一种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周子云 《职业圈》2011,(31):20-21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持有的文化形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是摄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的一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环境氛围,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包括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翟学伟在《开放时代》2008年第1期发表的《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的危机》撰文指出:首先,中国文化作为审美文化形态本身更多地倾向价值理性,但是它在近代被中国人所追求的富强目标所取代了,于是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与目的——工具理性在中国社会大行其道,给中国整个社会带来了功利性的运作模式,也功利性地保留下了一些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