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刊》2009,(6):16-16
袁建新在《黄河之声》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历史的实践再次证明,艺术的评价是绝对不能把接受者的感情排斥在外的,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懂得民族艺术的真谛。越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的艺术越具有顽强长久的生命力。真正民族的东西,也是最为世界所接受的东西。草原民族文化艺术,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它的文化内涵来自中华的民族文化沃土,它净化了人的思想灵魂,升华了人的浩然正气,讴歌了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王贺 《文化学刊》2023,(5):52-55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孕育的近现代时期的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众的、科学的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今我们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铁美 《职业圈》2014,(6):113-113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而群众文化又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一伟大决策为我国文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加满了油”、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4.
刘小燕 《职业圈》2011,(36):119-119
充分认识先进文化之于人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的同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职工群众的热切期望。当前,我们在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三大生产基地、打造油田百年基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1985年10月通过诗刊《乡土诗人》所提出的中国文化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理论的主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认为:“三化”主张是吻合中国文化国情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问题,我认为:中国文化必须以乡土化为基础、以民族化为支柱、以现代化为高度,从而塑造其辉煌形象。其理论内涵在于忠实于生长的国土,在于灵魂的种子从容不迫地顺应生命之自然,从历史和现实持续不断的递进中拓展民族心理空间,使其张力场在一种动态平衡中保持文化的秩序。 乡土化的理论基础 理论思维必须合乎于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构建文化的通天塔,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中国文化模式属于乡土文化模式,与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地理背景不完全相同。中国文化是以农为主的大陆文化。乡土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国脉所系”的农民问题形成了中国文化坚硬的内核。“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种地问题、吃饭问题,是中华民族一个恒古常新的主题。乡土化基础的形成是文化、政治、经济、哲学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6.
宋欣 《职业圈》2013,(28):34-37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柏根 《文化交流》2011,(7):14-18
“我深信只有对自己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动摇的自豪感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别民族的伟大成就而不妄自菲薄。一个最有信心的民族也一定最善于向别的民族学习,而不骄傲自满。”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五年企业发展靠机遇,十年企业发展靠老板,百年企业发展靠文化。”说明企业发展必须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才能享有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森林旅游中的名山大川、林海奇观、怡人风光、乡土民俗等均表现着生态文化特征,并且有很多属于原生态文化。正是这种生态文化,彰显了中国十大名山的亮点,突出了诸多森林公园的风貌,体现着森林旅游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企业文化洋溢着科学、民主、先进的管理文化理念,同时也渗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儒家“善”、“仁”的思想,道家“天人合一”、“顺势而行”以及民族精神中刚健自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法国一贯十分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甚至把它上升到了“外交”的高度,即所渭的“文化外交”。法国的文化外交可谓货真价实,因为法国将对外文化活动直接归口外交部管辖——外交部内设了一个专门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文化关系总司,并有一系列政策工具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加给它的,而是国家民族在长期群体参与互动中,历史地形成并认可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划分为文化心理与文化观念两部分,那么,文化价值观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而文化精神则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文化心理,上升到无欲的形而上学高度,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0,(5):189-191
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潘德东在2010年7月1日发表的题为《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的博文中指出,文化侵略,作为名词,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作为动词,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生化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韩剧……有意无意“入侵”中国,导致部分民众精神城池失守、思想领土沦陷。一面是外来文化在入侵,一面是本土文化在流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脐带被人为割断,民族文化的基因被无情抛弃,滋生了一大批“伪文化”——打着文化的旗号,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幌子,干玷污文化、糟蹋文化甚至根本与文化不沾边的勾当。  相似文献   

13.
纳佳 《职业圈》2007,(3X):89-90
一个成熟的设计需要设计师基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蕴,运用已有的工具和工艺,根据美学要求,用创造性的手法将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艺术造型的实体,使之成为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合一的产品。它必然充分融合本民族的文化。蕴涵浓厚民族气息的产品无形中会提升产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及商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既依附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它给企业以精神物质动力,引导鼓励人们不断创造新的生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原理解释文化现象,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企业文化亦是如此。2008年512大地震从废墟上诞生了东汽精神:“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公交战线学习东汽精神,大力宣传,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东汽精神的产生,首先是以文化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15.
从广义上讲,对外传播具有跨文化特性,它必须“在甲文化中编码,在乙文化中解码”。在这一背景下,新闻媒介不仅仅面对单一的社群、民族和国家、单一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而且面对整个世界。然而研究表明,文化差异制约着跨文化新闻传播的有效进行,文化差异越大,对外交流的障碍也就越大。因此传播效果的过程,其实主要表现为克服文化差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它蕴涵着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因.是民族振兴发展的价值与合理性之所在.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杨媛 《文化学刊》2012,(4):102-106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近年来侗族以其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唱文化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由此,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大山登上了舞台,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个体,而是牵涉各种因素的文化共同体,关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对它的保护、诠释和传承都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势必关乎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经营和发展。本文拟贵州黔东南地区侗族为例,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侗族歌唱活动背后深层的文化功能.以期揭示侗族这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并试图勾勒出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理想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8.
《职业圈》2010,(27):7-7
严格地说,目前很多品牌都不配称作“民族品牌”。因为,它们的所作所为有违商业伦理,缺社会责任感,表明其尚未构建起像样的企业文化。而拿“民族品牌”来遮丑护短,忽悠老百姓,更是一种亵渎、扭曲乃至自毁“民族品牌”的可耻行为。事实上,当下不少“民族品牌”都是企业、地方政府自封的。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10,(13):68-71
企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根基,创新则是文化的灵魂。设计,作为任何创新实施的源泉,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产业价值。设计肩负着国家创新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重任,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使命。关系到“创新型国家”之国策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1,(5):123-127
融合发展模式是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的一种手段。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区域文化是指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囿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貌。我国的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大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具有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依赖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融合发展模式中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