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赫金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确立了对话理论,在他对其进行具体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思想.文章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入手,探讨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文本的表现及它们与对话理论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南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在宋代诗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主要探讨了姜夔的诗学思想及其成因,首先从《白石道人诗说》出发阐释了姜夔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浑厚”与“飘逸”的审美理想、讲究“法度”与“活法”的统一、兼具儒家的诗教观和道家崇尚自然的风格,以及追求“意格”与“韵度”。其次从南宋雅化的环境出发探究诗学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雅”的内涵。最后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才情着手,探讨其诗学思想形成的内在因素。研究姜夔诗学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原因,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姜夔的作品风貌,也能为同时期的诗学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术信息     
“清”美文化原论 韩经太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2 0 0 3年第 2期 ,第 1 62 - 1 74页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具有相当阐释潜能和再塑空间的理论范畴“清”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范畴。从郭店楚简《老子》“太一生水”章来看 ,中国古代也存在“水原”说的思想。古人在以“太一”为宇宙本原而展开的哲学思考中 ,将某种关于“水”的生活知识积淀提升到了宇宙生成论的哲学高度 ,并集中在由“镜”与“清”这两个概念所表征的水清可鉴的经验基础上。因此 ,“清”美文化典型的原生形态就是“水镜”识鉴意识。“水镜”“玄鉴”的“清”美文…  相似文献   

4.
唐圭璋先生等人对王国维《人间词话》贬抑南宋词深表不满 ,而他们意见揭示出《人间词话》在阐释“境界”的理论内涵时 ,表现出诗学趣味的偏好 ,即偏重直观自然的作品 ,对于尚人工、重锻炼、深微曲折的作品则表现出排斥。《词话》对严羽“兴趣说”王士“神韵说”的批评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诗学趣味的偏向。这给“境界说”带来一定的理论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揭示和分析 ,并从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词话》诗学趣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6.
吴梅村诗学理论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爬梳钩稽吴梅村诗学之论 ,指出梅村诗学理论主旨有以下数点 :一为论诗主才思、性情与学识并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之一。二为主知人论世 ,强调客观存在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客观论。第三 ,梅村对明中叶以降诗坛流变史具有自己独特的批评意见 ,赞同“七子”派的基本主张 ,抨击“七子”派末流 ,批评“公安” ,鄙薄“竟陵” ,表现了他尚雅的诗学趣味。第四 ,指出梅村诗歌创作论与诗歌批评论 ,皆主“取其中”和“不可一端而求”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船山诗学性情观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 ,正是传统文化大整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此时的王船山继承、综合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的“言志”与“缘情”的优秀传统 ,重申了“诗道性情”的诗学本体论 ,试图以对“情”的肯定来纠宋诗之偏颇 ,以对“情”的规范来正李贽、公安末流及竟陵派的鄙陋 ,以对“情”的“自得”和“自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强调来补前后七子拟古的失误 ,以对“情”的本原和超越状态的追寻来实现“写通天尽人之怀”的艺术审美理想和人生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8.
“成文”以“尽意” ,这是汉语古典诗学语言形式理论重要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言不尽意”这一语言表达困境为出发点 ,高度重视“尽意”的表达力量与“成文”的形式创造力量的统一 ,汉语古典诗学揭示 ,诗歌语言具有包括语义“成象”与语音“成音”功能在内的两大“成文”功能 ,只要 (也只有 )创造出具有巨大情感表现力的语象、语音形式 ,诗歌就会 (也才会 )超越“言不尽意”的表达困境。诗歌的生成过程 ,乃是语言“尽意”的表达力量与“成文”的形式创造力量 ,在开放性相互激发关系中走向高度综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20日,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宗教领袖,路易·帕罗福音联合会主席帕罗博士。这本该是一场很艰难的对话——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使对话双方有先天的文化隔膜,加之对话双方的不同信仰又形成了对宇宙观不同的认知。但赵启正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与需要团结的西方宗教界领袖“会合”,使对方理解并支持中国人在现实世界的努力。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就这场对话撰文说:“赵启正是一位学理工出身的技术官员,专业是核物理,但他的言谈,却处处显得有文化视野、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人性光辉。”他还不无欣赏地说,两位都不是等闲人物,都有功夫和水平,都愿意互相尊重,都是求同存异的“君子”。正所谓“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个“有神论者”和这个“无神论者”的对话,应该有场好戏看。最后,叶小文在评论中写道:“因为是一篇对话,就像阳光下一面打碎了的镜子,或像一地散落的珍珠,闪亮却有点凌乱,阐述不能展开,精彩毕竟有限。但确实让我们看了一场言犹未尽、意犹未尽的好戏。”  相似文献   

10.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的《河岳英灵集》是唐诗选本 ,同时也是盛唐诗学思想的理论总结。本文对殷《河岳英灵集》的诗学思想作了初步的梳理和阐释 ,着重分析了殷用以评判盛唐诗歌的标准 ,即风骨与兴象并重 ,并对殷所说风骨、兴象的理论内涵 ,相互间的关联 ,以及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今关系问题 ,已经做了许多文章。本人也曾发表过《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一文 (见《东方丛刊》0 2年 1期 ) ,正面阐述了我的见解。尽管仍有不同意见 (很正常 ) ,但经过讨论 ,中国文论中古今关系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答案 ,那就是在古今对话的基础上 ,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或进行现代阐释 ,从而凸显中国现代文论的民族个性。基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实践正在展开 ,也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读到了今年《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胡明先生和郭英德先生的文章 ,对 …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基本上是负面的,近些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正面”报道,正在持续增温。是什么原因让全球产生新一轮的“中国热”?在“中国热”的大背景下,中国媒体应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面”中国的背后看到一份依然存在的“误读”,从而有的放矢地与西方主流社会展开对话。切不可因“忽悠”而“喜闻乐见”。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宗岱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本文探讨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梁宗岱通过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 ,形成了本土化的象征主义诗学观念 ,并以之来对中西文艺传统中的文学经典进行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 ,同时也是梁宗岱在自己的象征主义诗学框架中对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新阐释。处于中国文学经典的危机和西方文学经典的兴起这样中国文化发生转型的关头 ,梁宗岱的比较诗学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而是一种更为深层的文化认同的需求 ,是借之于比较诗学在历史诗学的探寻中重构中国文学经典、重塑中国诗歌精神的努力。本文希望藉此重估梁宗岱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文学课程属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双重功能。但是,目前英语文学课程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开始遭遇生存危机。巴赫金对话理论可以帮助揭示出目前英语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两大误区,并进一步挖掘出文学课程之于语言教学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李佳嬴  柴琳 《文化学刊》2024,(3):124-12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庄子的“道德哲学”进行阐释。首先,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本体论之“道”的五种基本特性。其次,以“自然之德”与“至德之境”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实践论。最后,论述了庄子实现“道德之境”的方法与途径,即通过“吾丧我”“心斋”“坐忘”“用心若镜”“与物为春”,达到“全德之境”与“逍遥之境”,即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近四年,网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节目形式多样化,节目内容创新、大胆,在年轻网民中掀起一场全民网综狂欢。本文以巴赫金“狂欢理论”切入,以《明星大侦探》四季的成功播出和良好品牌效应为例,分析其新颖的人物、独到的主题内容和传播策略,探讨网综如何实现良性狂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悲剧,是《诗学》探讨的核心,其中情节更是悲剧的关键所在。“突转”与“发现”是悲剧情节的重要手段,以此突出悲剧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要旨。《俄狄浦斯王》是古代希腊悲剧的代表,《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悲剧的范本。该文通过诗学的视角分析《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情节设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力图反映“突转”与“发现”对于悲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初台阁文人的诗序文中,有大量诗学理论的叙述。在诗学内容层面,台阁文人主要探讨“诗言志”“诗本性情”“世运论”,折射出永乐以来台阁文人从诗教传统到政教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政治实用主义的文艺方针。在诗序文形式体制层面,善用“引用”的修辞反映出台阁群体推奉经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宰因的婚礼》是苏丹作家塔依卜·萨利赫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多次出现狂欢场景,具有独特的“狂欢化”特征。巴赫金认为“狂欢化”的内涵即两重性,死亡与再生、辱骂与赞美、怪异与善良能够在狂欢世界里互相转化,以此来对抗当时社会存在的既定秩序。萨利赫正是从死亡与再生、毁灭与更新,狂欢言语,狂欢人物,以及狂欢世界观四个方面,在小说中诠释了“狂欢化”两重性特征,彰显了巴赫金“狂欢化”中的民主意识以及个体价值,同时体现了萨利赫对官方文化的质疑,对现有等级制度的不满,以此希望建立自由平等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20.
电影《美国往事》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以“面条”及其同伙的犯罪生涯为主要线索,展开一系列关于爱情与梦想、友谊与背叛等人性冲突的故事,使观众感受到了超出一般黑帮电影的心灵震撼与人生体验,而观影过程中这种复杂的人生体验,与影片中精彩的转场艺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影片中几处精彩转场,阐释该片的高超艺术技巧及出色的观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