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学刊》2009,(6):28-28
吴团英在《思想工作》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草原文化是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游牧文化是其核心内容。在工业文明兴起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内,草原文化同农耕文化并列为人类社会两大重要文化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草原文化崇尚自然,坚持天人合一,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杜刚 《文化学刊》2009,(6):33-39
人类走进文明社会之后,中国北方民族创造的草原文化在建立政权、对外开放、军事斗争、创制文字、建设都市、繁荣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涌现了成吉思汗、耶律楚材、明安图、康熙、曹雪芹等一批举世闻名、迄今仍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丰富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09,(6):16-16
袁建新在《黄河之声》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历史的实践再次证明,艺术的评价是绝对不能把接受者的感情排斥在外的,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懂得民族艺术的真谛。越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的艺术越具有顽强长久的生命力。真正民族的东西,也是最为世界所接受的东西。草原民族文化艺术,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它的文化内涵来自中华的民族文化沃土,它净化了人的思想灵魂,升华了人的浩然正气,讴歌了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09,(6):136-136
王志刚在《实践》2009年第1期发表《论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他指出:文化发展的要求与现实的文化发展总是有一定的差距,自觉的文化应该顺应文化发展要求,反映文化承载者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了长久的国家统一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往来和文化传播较为顺畅,文化发展是大趋势,其中最主要的发展形式是文化增生。  相似文献   

5.
彭定安先生在《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4期《国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撰文指出: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都仰赖于其民族每个时代的精英文化层通过刻苦学习继承传统文化,而又发挥睿智,努力从事文化创造,推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当然,他们的这种工作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全民族的集体社会实践,汲取全民族普通群众的智能与创造,加工、提炼而有所成。前者是源,后者为流。源流结合,相得益彰,乃有民族文化的辉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09,(6):32-32
李登样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撰文指出: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载体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体系,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现代草原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开放性、多元融合性、自然人文统一性、复杂和谐的生态系统性、新型的绿色工业性、社会化和市场化、城镇化现代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的本位性、草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09,(6):82-82
齐秀华、陶克套在《理论研究》2005年第6期撰文指出: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和冲击,对于相对弱势的草原文化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必须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前提下继承和弘扬草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因为,草原传统文化中精神价值、思想价值、资源价值、开发价值融为一身的文化价值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09,(6):88-88
李肖冰在《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5期撰文指出:任何一个文化现象,不是大自然的赐予,而是人类的创造。西陲边疆历来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据史载战国前后的塞种塞人,两汉前后的月氏、鸟孙、匈奴以及隋唐时期的突厥、蒙古等民族活动时间最长,影响也大,石人文化即是上述各民族创造性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草原文明形成的文化标志有三个方面:草原文明的根基产生于草原特有的“群牧”的经济形态;草原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是其“细石器文化”传统;草原文明的文化载体依托于其“以自然为本”的文化特色。草原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草原文明是长城内外多民族文化“趋同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草原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彭定安 《文化学刊》2010,(2):98-103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民族曾经战胜汉族,拥有广阔地域、半壁江山甚至全国政权,但最后均以与汉族交融汇合结局。这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纵然作为统治者的草原民族坚守"胡汉分治",但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文明,却不得不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而由"习"到"化",最后不得不"倒"在了先进文化的门前,一方面作贡献于先进文化的总体;一方面则自身消融于先进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高颖 《文化学刊》2009,(4):24-26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一个民族永远留着它乡土的痕迹,而定居的时候越愚昧、越幼稚,身上的乡土痕迹越深刻。”应当说这种“乡土痕迹”既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特质,同时又是它创造、发展其生态文化环境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1,(5):123-127
融合发展模式是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的一种手段。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区域文化是指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囿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貌。我国的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大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具有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依赖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融合发展模式中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09,(6):39-39
郭秀丽在《实践》2006年第21期撰文指出:草原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必须以内容的独创性为目标。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其灵魂的产业。文化产业内容生产要素与细节的研发与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用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白爱梅 《职业圈》2011,(36):14-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1,(6):51-51
伊东俊太郎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类集团共有的民族特性、意识习惯和情感价值;文明则由文化所创造并运作,是这个生活的“制度、组织、装置”。文明可以通过互相调整与交换。逐渐成为共通性很高的事物,然而文化却并不会失去自己地域的固有性,文化因此而丰富多样。一种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1,(2):25-25
张红霞在《文化研究》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趋势。文化多元化的内涵丰富,它具有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等特点。文化多元化实质上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有利于增强文化的生命力、保持文化的生态平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化解民族冲突等。由此可见,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0,(6):119-119
沈其新、田旭明在《理论探讨》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既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又融合了现代的文化价值观需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种渗透性因素,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又贯穿于综合国力的其他组成部分,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  相似文献   

18.
陈剑晖、司马晓雯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散文是文类之母,是人的心灵的自有表达和人类精神的实现方式。就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来说,散文更是中华民族文学传统中最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精神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心智发展和文化创造的活力。因此,说散文是不朽的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2日,一场名为“我和我的祖国”的演唱会在浙江电视台唱响。演唱会上,一位男高音歌唱家深情地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天路》《草原之夜》等经典爱国歌曲。一时间,台上激情澎湃、台下掌声如雷,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也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还为演唱会题词:“歌唱祖国,颂扬人民。”  相似文献   

20.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2,(3):117-123
要陇南白马藏族美术造型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形式与文化含义,尤其以人物面部造型中的"纵目"、"三目"等"目文化"现象最为独特,这种"目文化"与源自氐羌族群的西南地域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创世神话有密切联系,同时《山海经》中也有"一目国"、"深目国"、"三目国"等奇异形象的描述。另外,甘青地区史前彩陶纹饰和造型也向我们流露出一些与氐羌民族"目文化"相关的视觉符号。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中的"目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傩面具造型中,另外在白马藏族的宗教造像和服饰图案中也有明显表现,体现出源自远古氐羌族群"目文化"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等综合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