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传”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为“传达宣布”之意,如《三国志》中有“宣传军事”“宣传明教”,《北齐书》中有“宣传文武号令”等语。日本用古汉语中这个词来意译英语中propaganda 一词(日文中写作“宣伝”,音为senden),所以“宣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来词”,收入《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高名凯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同不少外来词一样,它一旦被吸收入民族语言之后,含义逐渐有所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的释义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词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学生难以真正把握汉字的构词能力,限制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讨论字本位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指导,并指出在字本位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进行高效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升留学生对汉语词汇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材的研究,但国内针对不同学习者的汉语教材研究不足,国别化教材的开发和编写迫在眉睫。该文选取五部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国语I》为研究对象,从词汇量、词汇等级、超纲词和汉字词四个维度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考察对韩汉语教材的词汇选取情况,进而探求国别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寒冰 《职业圈》2010,(7):74-75
专家型人才、系统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分类,既是基于员工本身的特征、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所带来的,也是企业精细化分工对员工能力提出的必然要求,而这种人才分工的实现不仅需要任职资格管理等人才管理技术,最根本的还是员工自身职业化精神的塑造和人才观念的转变,即对自身专业领域的尊重和忠诚,崇尚“官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汉语同素逆序词——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彦斌 《文化学刊》2012,(3):150-163
汉语同素逆序词,或简称汉语同素词,是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一种特别的构词法。汉语同素逆序词学习的出现,首要是一种适应汉语自身发展要求的特定的构词法。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同素词的考察与比较分析,在"汉字文化圈"产生影响与交融的"涟漪",以及有关同素词规范的两点补充。  相似文献   

6.
黄涛 《文化学刊》2009,(5):8-10
一、“山寨产品”与“山寨文化”的区分 2008年以来,“山寨”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流行语,如果不去了解它的意思就觉得自己跟时代隔膜了。单从词源上说,“山寨”一词当然早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录着,解释是:“1.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2.有寨子的山区村庄。”  相似文献   

7.
“我很喜欢吃中国菜,尤其是上海菜和广州菜,北京菜就没有那么好吃。”学了六年多汉语的马雷(Raleigh Martin)用流利的中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虽然刚刚上了一年大学,但他已俨然是个“小中国通”了。  相似文献   

8.
“方便”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但该词的本义却不是常用的词义。由于历史文化的不断演变,“方便”产生了多种词义。根据《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方便”一词属于初级词汇,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发现外国留学生对于该词的理解比较模糊,混淆该词的意义及用法。一般意义中的“方便”对于外国留学生能够理解,但在具体的一些语境中,则会产生新的含义。该文首先提出“方便”一词的多种含义,介绍“方便”的来源与本义、“方”和“便”的词义探析、“方便”的词义演变,“方便”的英文释义、留学生习得“方便”一词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平面上的偏误分析及通过“方便”一词看出的国际中文教育词汇义项教学中的问题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如何操作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的改革,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新闻传播理念正从正面报道向舆论意识的觉醒、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意识到报道意识转变,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方式也悄悄地在革故鼎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新闻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由中央电视台亲自打造的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宗旨,一开播就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随后,央视又适时创办《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大做“深度”文章,以满足受众需求。目睹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火爆”,…  相似文献   

10.
松迪 《文化学刊》2009,(6):29-32
一、“豁脱”的概念 “豁脱”蒙古语,汉语意译为“城市”。《蒙古秘史》中把“城市”统称为“豁脱”、“豁图”、“豁脱刺”等,现代汉文写为“浩特”。人们一般将以城墙围住的、人口聚集的、交换商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方称之为“城市”。从汉语角度解释“城市”这个名词,“城”为城墙以内人口聚集地域;“市”为商品交换的场所。,所以,定居民族最早的城市是应该因商品交换而聚集人群后形成的。这种“城市”是对于定居民族而言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本刊推出了《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海内外媒体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专题一经推出,就在媒体和“两会”代表中引起了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再次出击,就“新的对外传播形式下,如何向世界推介和树立自己的形象?本地区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和瓶颈是什么”等问题,与代表进行了沟通与对话……下面撷取一些观点,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在对外宣传战线上工作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2.
谈到养生,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养生。养生应是在生态平衡中进行的,养生的最高境界,乃是古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和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在“天人相应”之中的养护生存,在大自然的润泽中顺时延年。如今当我们仰视古人,发现古人看待健康养生的眼光的确十分高远,他们是把人放在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的,认为人的一切行为要与大自然统一起来,融汇起来,和谐相应起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老子》中也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相似文献   

13.
“成文”以“尽意” ,这是汉语古典诗学语言形式理论重要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言不尽意”这一语言表达困境为出发点 ,高度重视“尽意”的表达力量与“成文”的形式创造力量的统一 ,汉语古典诗学揭示 ,诗歌语言具有包括语义“成象”与语音“成音”功能在内的两大“成文”功能 ,只要 (也只有 )创造出具有巨大情感表现力的语象、语音形式 ,诗歌就会 (也才会 )超越“言不尽意”的表达困境。诗歌的生成过程 ,乃是语言“尽意”的表达力量与“成文”的形式创造力量 ,在开放性相互激发关系中走向高度综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汉语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以统计和分析《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大纲》为基础,阐述汉字构件的功能及其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文化学刊》2008,(6):136-141
"舞蹈"、"节拍"等词都是《朱子语类》中出现、现代汉语依旧在使用的常用词。这些词看似简单平常,很多研究者往往不太关注。仔细考察,描述其历时的使用状况和词义的发展演变,可为近代汉语辞书的编撰考订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说起折页,人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上的广告推介材料、产品说明书、企事业单位和宾馆饭店情况介绍、各种商业文化演出印制的节目单、以及旅游景点导游图等都属于折页的范畴。但折页是如何定义的?换言之,何谓折页?带着这个问题,为了探个究竟,我曾查遍手头的《词源》、《词海》、《现代汉语词典》、《新法编排汉语词典》、《新词新语词典》等工具书,没想到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汉语教学》杂志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吕必松教授主编。该刊本着指导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推动学科理论建设的基本思想,全面、系统、迅速地反映跟汉语教学有关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经验,及时提供新的学术信息,努力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服务。1987年第3季度创刊。1992年被《中国重点报刊内容简介》列为重点刊物,同年又被《中文核心期刊总目要览》确认为“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积极创设社会本位的体育课程模式,培养职业性、应用性、专门性人才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定位提供"身体--心理"准备和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育素质、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虽然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常常会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对多义字进行翻译。“打”字作为一个多义字在古语中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意义也日益增多,其义项多达24个。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打”字的使用及翻译有一定难度。因此,该文主要探讨汉语“打”字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用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地区别和掌握“打”字在交流中的意义,尽可能减少语言使用者在交流中出现语义表达偏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张金梅 《文化学刊》2011,(5):162-166
以《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为例,董仲舒和何休为代表的今文家在《春秋》分散于各年的史实记载和对《公羊传》“大一统”义理发挥中概括、提炼出了“通三统”、“以《春秋》当新王”和“王鲁,绌夏,亲周,故宋”之说。其层进式的推衍和发挥虽有自作文章之嫌,且屡遭后世学者所诟病,却具有较为严密的思辨性,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