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 《文教资料》2006,(8):89-90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性格,这不仅表现在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一些所谓小人物的描写上,其语言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而深刻,质朴而传神,平淡而真挚……平中见奇、谈中有味的语言艺术,是《红楼梦》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我们赏析一下《红楼梦》节选的《林黛玉进贸府》中的作者对王熙风语言的传神描绘,就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大多是起介绍内容、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但《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除开这些作用外,还具有传达人物心态、揭示人物个性、表现特定情景下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独特的艺术作用。心理描写,一般服务、从属于人物的行动、语言描写,这固然反映了古典小说作家们对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与戏曲中的家门一样是小说主体故事的总括和主要人物命运的总设计,《红楼梦》人物外貌的定格描写与戏曲中人物上场亮相近似;《红楼梦》人物视角中的人与景给人以生动的临场感。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主要是叙事体作品——为了展示人物的性格,对人物的容貌、姿态、风度、表情、服饰等方面的特征所作的具体描写,叫作肖像描写。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是很重视这种肖像描写的。我说他重视,并非说他经常采用这样的手法。《红楼梦》八十回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与重要的人物总在三十个以上,而据粗略统计,描写了其肖像的人物不过二十来个,描写肖像的时候不过三十来人  相似文献   

7.
正优秀的外貌描写能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更富有神采,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都运用了精彩的外貌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彰显人物个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促使学生更好地写出人物之魂。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其姓名之繁,命名之巧,寓意之深,真是令人赞赏。《红楼梦》的人物命名,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上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基于此认识,本文试图以《红楼梦》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性格、命运,从六个方面探索其寓意,从而更好地去把握《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顶峰,其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价值体现在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曹雪芹独具慧眼的创新与突破精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全书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代表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更加深刻阐释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祝兆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话描写是曹雪芹刻划人物最主要的方法。这不仅由于人物的对话在《红楼梦》描写语言总量里占了最重大部分,还由于作者赋予了全书四百多个人物──上至王公侯伯、贵妃宫监,下至三姑六婆、市井无赖──以独特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11.
王坤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0-103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她的身份扑朔迷离,有很多疑点。根据《红楼梦》中的一些描写可以大胆推测,秦可卿可能出身高贵,可能和某个关系到贾府兴衰的人物有关,她的命运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刘锴 《课外阅读》2012,(6):30-31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舞台上占有着翘楚的位置,书中一些人物带有隐喻的姓名,让人叹服不已。据红学家统计,《红楼梦》全书共描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姓名的为732人。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刻画《红楼梦》人物时特别注重对中秋民俗的运用。中秋民俗事象为人物的行动描写提供了典型的环境,而其民俗心理则为人物的心理描写植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尤其体现在它的百科全书式的结构上。一部《红楼梦》,于文学描写之中,绘画、建筑、饮食、服饰、医药以及民俗风物等,无一不涉及、且无一不描写精到,正因如此,才使此书“不与作者言,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关于中医中药的描写,也同其它方面一样,写得细腻入微,且无不是为刻划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对于书中的医药描写,过去有不少人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几乎都是站在纯医学的角度上,孤立地对其病理和药理进行探讨和评价,没有对其中医药描写的深层意义进行探究。我们知道,曹氏写《红楼梦》…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中重要的经典名著,在宏篇叙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改变了传统正面人物都善、反面人物都恶的叙事模式,作品中所应用的诗词对人物形象描写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与读者更好地了解《红楼梦》,本文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勾勒、人物命运暗喻、人物对照、女性意识展现几个方面对《红楼梦》诗词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本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鸿篇巨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一块璀璨瑰宝。《红楼梦》中也有非常深厚的自然主义色彩,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人物设置上,都凸显出了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本文将针对《红楼梦》中自然主义描写进行探讨,并从整体上探究《红楼梦》的自然主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韩丽  马亚鸿 《考试周刊》2010,(16):27-27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通过精彩的人物刻画,及对建筑、服饰、礼仪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主要人物在这一回里登场,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本回虽然篇幅不长,但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是整部作品中极为重要的回目,它所包含的一些经典诗句、人物对白等皆是考验译者功力的试金石。本文从翻译策略、词汇筛选、修辞效果等方面对《红楼梦》第三回目的两个英译本节选进行了评析和鉴赏。  相似文献   

18.
场景或场面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旨意蕴的重要手段.而且,场景描写是小说情节中最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可以将人物、事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小说的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红楼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突出,这些场景往往时机特殊、人物众多、气氛热烈,不仅可以突出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同时也便于集中揭示出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作者往往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描写,来寄寓或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从而使场景描写更加意味深长.可以将鉴赏场景描写作为实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切入点,从作者传神的描写中领悟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9.
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颠倒众生、勾魂摄魄、历数百载而艺术青春常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之所以能成为各自独立的"这一个",除了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之外,描写手法的高超运用,进一步把人物推向了极致。细细品味《红楼梦》里贾元春的形象描绘,特别是第十八回"省亲"这一片断,我们会领悟到心理描写的精妙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对《红楼梦》人物塑造的阐释中,东观主人较早地提出了"补笔"和"特写"两种方法。认为人物描写离不开"补笔",适当的"补笔"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而且为了突出某个人物,有时需要着意描写——"特写"。这既丰富了《红楼梦》评点之人物论,也发展了明末清初以来关于人物塑造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