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美的创造是以欣赏为最终目的的。人们对美术的欣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高级活动。在欣赏的过程中,人们会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并从心理上对他人的创作进行感受和体会,形成独特的认知。欣赏与创造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从欣赏中体会到作品独特的美感,还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此外,美术作品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也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它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意识,并使这种意识逐渐加深。欣赏的越多学生对美的认知就会越深刻,不断地发扬美术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美术欣赏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他们进行美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择设计能为儿童所接受的名画欣赏内容,通过对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选材、引导和审美,使儿童能初步感受名画作品,从而提高儿童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儿童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儿童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这是儿童名画欣赏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严利红 《考试周刊》2011,(16):218-218
人类要想创造美,首先要学会欣赏美。美术欣赏是人对创造出来的作品体现出的艺术美的全面审视,是一种情感与认识、感受与理解相统一的精神活动。美术欣赏其实还是一种再创造,让学生从欣赏中发掘出作品独立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进而陶冶情操,提高爱美、传播美的思想和人文精神,以及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与想象,是美术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适合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和体验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感受艺术之美,体验生活之乐。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了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特别在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欣赏活动中,采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美术欣赏活动在近阶段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很多幼儿园都开展美术欣赏的课题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艺术领域中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感  相似文献   

9.
儿童美术欣赏是儿童审美活动的一种,是儿童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也是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欣赏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通过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为了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真探索正确而行之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我特尝试提出以下几点美术欣赏课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小学以后,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本文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并提出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几个要点以及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美的事物能够深深吸引每个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对美具有敏感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实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这个目标呢?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所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必须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这一理论在当今实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起着较高的指导作用。幼儿园通过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孩子在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和美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14.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相似文献   

15.
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美术活动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美术活动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综合性活动,对儿童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美术活动中,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据此,我把美术活动与培养儿童语言能力有机地揉合到一起,实践证明,喜欢上美术课的孩子,语言往往也发展得很好。一、欣赏中培养语言能力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欣赏,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深刻。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美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要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文章结合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来理解欣赏的心理过程,浅析美术欣赏的一般方法。在专业的美术欣赏教材中,大多遵循美术史的发展顺序来欣赏美术作品。文章打破了这种顺序,让欣赏脱离美术史,而根据教育者的设计思想需要,使不同的美术作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美术欣赏活动进一步发挥美术作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是具体形象思维这种艺术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儿童时期的良好熏染会起到一种犹如植物根部向枝叶输送水分的植物性作用,并将持续到他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最终成为成年后精神内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要引导和启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更要调动儿童精神层面的参与性。儿童在对艺术的品鉴中养成对文化的理解和关注,也是全社会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以美育教育提高儿童对艺术作品的辨识度其实就是对儿童优秀综合素养养成的教育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许蓝玉 《考试周刊》2014,(29):176-176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其次要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怀东 《山东教育》2001,(1):101-101,104
美术欣赏是一种感知与理解,是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受到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本文拟就美术欣赏教学观、赏、读的“三步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蒋淳 《考试周刊》2014,(45):175-175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密切相关。教师应该从儿童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分析儿童的欣赏习惯与欣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