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国抗自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程中的里程碑之一;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有一定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唯一领导者等特点,为“七·七”事变后建立的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2.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3.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其中,逼蒋抗日是反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的桥梁。它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当年逼蒋抗日的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对于加深理解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政策策略思想,加深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反蒋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抗日反蒋”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联蒋抗日”的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接受共产国际领导的同时,将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对中国革命与民族命运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建立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这个过程是同中、日之间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过程相一致的.正如周恩来所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很长,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个简要的评述。(一)、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到底划分为几个阶段?当前史学界大致有五种不同意见:第一种划分,是传统的三阶段,即从九一八事变到1936年5月党发表“五五通电”,为反蒋抗日阶段;从“五五通电”到西安事变,是逼蒋抗日阶段;从西安事变到1937年9月,是联蒋抗日阶段。这种划分,是以党对蒋介石政策的变化为标志,有党的文献作依据;而对  相似文献   

7.
周颖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114-116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艰难地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不断根据客观刑势的需要调整其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2001,(Z2)
1.全民族共同抗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共同抗日局面的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即提出了“反蒋抗日”或“抗日反蒋”的主张。事实却不尽然。中共对此有一个认知认同到系统提出的过程。笔者认为,“反蒋抗日”方针的系统提出,标志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中间党派(包括无党无派的爱国民主人士)作为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包括邓演达创建的“第三党”;从国民党统治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民主派,会同宋庆龄、鲁迅等人组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创建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和全国救国联合会。还包括“九·一八”事变后转为抗日反蒋的中国致公党和要求抗日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及广大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推动下,冲破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抗日的种种限制,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了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他们首先和中国共产党结成政治联盟,这一联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抗日民主运动不断发展,抗日阵营不断扩大和南京国民党统治集团逐步被孤立、被分化,最后被迫放弃内战政策参加到民族抗战行列中来的过程。因此,中间党派所开展的大量活动,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字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争的实践中,杨靖字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形成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地团结抗日武装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两个层次,由一大二小三个统一战线构成。如果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设想为一个大圆圈,那么这个圆圈事实上是一个椭圆。在这个椭圆里,国共两党是两个焦点。这两个焦点中的每一个,同时还是一个新的圆心,围绕它各形成一个新的统一战线圈子,即国民党为中心的抗日反共统一战线和中共为中心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后来反蒋统一战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一九三六年间形成的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大联合,即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也叫十七路军)在“逼蒋抗日”共同目标下结成的联盟。这一区域性的大联合,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奠基石。它是我党统战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14.
红军渡河东征,打通了抗日去路,加大了蒋阎裂度,开辟了敌后战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发生,都可视为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结晶。西安事变期间,毛泽东经历了由主张公审蒋介石到释放蒋介石的思想转变,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虽然没有使“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得到巩固,但却促成了国内和平和更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到来。国内和平的出现,毛泽东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长征的过程也是党逐步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过程。长征开始并实现了从关门主义到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因此,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纲领质疑方小年⒇(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长沙,410081)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没有共同纲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科书都认定抗日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黄昌西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核心。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没有全民族的团结抗日,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方党组织(即中共满洲省委)在领导东北的反日抗日斗争中,其斗争策略经历了一番演变过程。回顾这一过程,对于全面把握全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毛泽东在1936年展开了广泛的“致书活动”。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并以其个人的影响向国民党内党、政、军有影响的人物以及民主人士致函,希望大家摒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合作。在信中,毛泽东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引起了爱国之士的共鸣,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这一致书过程中也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书信谋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