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作品是否应读有主题? 新闻作品要不要、有没有主题? 有人认为,新闻作品是新闻事实的报道,如果提出新闻作品要有主题,会不会使新闻报道失去客观性?而有的报道,特别是那些很简单的事实的报道,很准谈什么主题。  相似文献   

2.
人物新闻是高度浓缩的人物报道,通过传播先进人物身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扶植和树立起先进典型,启发和教育人民群众。人物新闻的篇幅很短,区区几百字,把所要报道的人物树起来,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报纸上的人物新闻逐渐多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北京日报》1986年“短新闻和会议消息写作竞赛”评选中,我采写的百字短讯《京郊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获得了一等奖。评委们对这条消息的评价意见是:作为报道北京市一条战线重大成就的报道,只有100字,而且在短短百字中,新闻的时间、地点、原因、何事等5要素完全具备,还有典型的新闻由头,现场描写,内容充实,事实准确. 获奖之后,我再次一字一句地把五个月前见报的这条消息咀嚼了一遍,回顾当初采访时所付出的劳动,写作时花费的心思,感到这偶然的成功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必然之处.  相似文献   

4.
几个月来,许多新闻单位加强了对先进人物的报道,一些突出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多数报道先进人物的稿件是真实的,宣传效果是好的。但也有少数稿件不那么真实,或事实有出入,或情节有夸大,或描写有渲染,或形容有过头;有的报道严重失误,甚至有的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它又不是对客观事实有闻必录式的纯客观再现,报道新闻时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实进行认真筛选,通过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实来阐述某一个道理、答疑释惑,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围绕“为什么”、针对性地抓住某一个问题写深与透。编辑们经常提醒报道员“写报道要注意抓问题”。从一些同时起步的报道员成长经历看,过几年发展大不一样,有的报道员起步就很注意抓问题,很快就写出了很叫响的新闻作品,有的却始终原地“打转”,不见长进。究其根源,不会和不善于“抓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文风还很陈旧,很‘八股’,比如短短几百字的新闻,标题、导语和正文常常重复同一句话或同一个意思。这就是机械的固守文体格式的结果。这种写法必须改革。虽然新闻报道有一定格式,但不可刻板。”(见《新闻战线》2004年第5期)  相似文献   

7.
西方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忌讳呆板地、抽象笼统地交代新闻事实,力求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报道可感可触,富有动感和现场感。写篇幅稍长的特稿、专稿时如此,写只有数百字的短新闻时也  相似文献   

8.
细节是新闻作品的神经,好的细节能使新闻更逼近“真实”的内核有的时候,我们读完一篇新闻作品,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主要的新闻事实本身.还附带着那些生动、鲜明的细节。细节和事实血肉相连,彼此不可分割,构成了那些历史名篇不朽的画面。好的新闻作品,尤其是西方的新闻作品常常很注意细节描写。新闻作品崇尚简洁,但为什么还要给细节描写留有一席之地呢?因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些事实首先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其次是有权威性的。第三,还应当是具有可读性的。这三点一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可…  相似文献   

9.
短消息也能写得生动活泼消息一般都很短,长的七八百字,短的二三百字,简讯只有几十个字。正因为短,要想写生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只要肯下功夫,短短几百字的消息仍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短消息要想写得生动一些,得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注重写事实。构成新闻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最新鲜、最感人的事实。只要把事实写清楚了,稿件的生动性也就有了。写事实,并非平铺直叙地讲过程,而是要注意截取最能反映主题、最能打动人心的那一段。这就像采茶姑娘采茶一样,要掐嫩生生、毛茸茸的茶叶尖儿,别把枯黄的老叶子也…  相似文献   

10.
现在报纸上有些新闻常常不尽人意,读者埋怨可读性差。具体表现在有的枯燥无味,不堪卒读;有的缺少新闻根据,不知道这篇报道为何成其新闻;有的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紊,如时间、地点都没有;有的内容、语言欠准确;还有的缺少信息量或信息不完整,等等。那么,新闻作品一般应具备哪些品格,应该有那些构成要素呢?笔者最近翻阅了第三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部分的50篇获奖作品,觉得好新闻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完整。好新闻最重要的要素是事实的表述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凡新闻中涉及的事实,特别是人物的姓名、事件发生的地点、数字、细节等,都要核对清楚,做到准确无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既然是新闻,它就具有一般新闻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又由于它的内容比较特殊,如故事性强、知识面广、趣味性大、人情味浓,因此,从写作上来说又有它特殊的要求。由于社会新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正面也有反面,所以,在写作上应该多样化,不拘一格,量体裁衣。有的可写消息、通讯;有的可写成来信、记者调查、工作研究。有的可以着重客观报道,让事实说话,让读者从事实中得出逻辑的结论;有的也可以饱含激情,通过对事实的具体形像的描述,或  相似文献   

12.
有的读者看过本文前部分并不满足,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闻中的立意要新颖、要高深,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 笔者的回答有如下几点: 首先应明确,新闻中的立意如何,是报道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它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文件可以获得的。所以,新闻中的立意既不能随意拔高,更不可凭空臆造。它只能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报道的事实中产生。有的立意蕴涵于  相似文献   

13.
谢金文 《青年记者》2020,(10):39-42
新闻的概念是新闻价值、新闻传播、新闻规律、新闻观等一切新闻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然而,至今在许多新闻学论著中的定义仍很不同,有的说是新鲜的事实,有的说是报道、信息、叙述、宣传、传播等等,以致2018年11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预公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对“新闻”一词有三个界定:“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叙述.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物专访都有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但这有高明与不高明之分。高明的记者把人物外貌的描述,看作是揭示报道主题、定出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不高明的记者只是为描写而描写。为此,人物专访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要十分讲究。一、人物形象描写要有特色,符合人物的身份。比如一美国记者这样描写我国著名舞蹈家戴  相似文献   

15.
某市一重点中学在校庆期间,挂出了中央某领导人的题词。当地记者欣然前往,以为捉住了一条重要新闻的活鱼。一打听方知题词是一年前的事。一条那么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被整整搁置了一年,当地新闻工作者不禁喟然长叹。这件大事不是旧闻可以形容,而是真正成了历史。地市报、省报、都市报等报刊的报道面涉及几十万、几千万人不等,《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党报反映的更是十几亿人民的心声。报道面越广,容易遗漏重要新闻事实的可能性便愈大。的确,一件有重要新闻价值的事实,因数天的过期而不予以报道补救,是很可惜的。那么,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策划,是改革的产物,出现于新闻界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受到各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广泛采用。新闻策划的对象,大多是事件性、战略性、典型性的报道,新闻策划的意义就在于既要告诉受众这类新闻的来龙去脉、主要事实,又要把这类新闻背景及新闻事实的社会价值挖掘出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南京部队新闻干部训练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讨论有关新闻真实性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下面一些看法:指导性与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善于在事实的基础上,选择报道角度,突出报道主题。这里有几条界限必须划清:(一)概括事实和提高事实。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新闻首先要真实;在一篇新闻报道中,不允许有丝毫的虚假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在撰写一篇报道时,必须将采访到的所有情况全盘端给读者,似乎凡是与新闻主体事实有关的,不管是否重要,必须全部介绍清楚。如果有谁这样写报道的话,不仅浪费笔墨,干扰报道的主题,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影响新闻主题的发挥,有时还会节外生枝,惹来麻烦。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不少教训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以为短新闻不一定要有导语,有以下理由和根据。一、众所周知,导语是让读者或听众一接触开头就大概了解整篇新闻主要信息。这对长新闻尤为重要。然而本来只有二、三百字甚或百字以下的消息,读者瞄几眼顷刻就能看完并获知新闻全部事实内容,却让导语象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似地横在前面,碍眼费心,效果反而不好。比如: (题目)世界青年女排赛半决赛中国队负于苏联队 (导语):据新华社布拉格8月3日电第六届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今天在这里举行了半决赛,中国队同苏联队交锋,以2:3失利。  相似文献   

20.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改进会议报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一是选择最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许多会议涉及多个议题,报道会议要拎出“新闻眼”,抓住最具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问题进行报道。一篇稿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只有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才能抓出新闻甚至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